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状况,并分析影响其岗位胜任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问卷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及"非双师型"教师共312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平均分值为(4.26 ±0.41)分,高于"非双师型"教师(3.19±0.50),胜任力较好。自我评价维度中,职业素养(17.39±1.54)、专业态度(21.75±2.21)、专业能力(21.14±2.31)、教学能力(50.39±5.93)、人际协调能力(25.57±3.04)、人格特征(17.27±2.04)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P=0.735)、是否是专科护士(P=0.335)的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无教师资格证(P=0.001)、是否是科室骨干(P=0.002)、不同学历(P=0.001)、不同年龄(P<0.001)、不同职称(P<0.001)、不同工作年限(P<0.001)的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师型"教师与"非双师型"教师应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定位,采取"阶梯式"的培养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计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型克罗恩病(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40例结肠型CD与40例U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肠道造影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CT特征的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特征纳入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筛选可诊断结肠型CD的预测因子。结果结肠型CD和UC患者在发病年龄[(29.3 ± 10.7)岁比(46.6 ± 13.4)岁,P<0.001]、体质指数[(18.4 ± 2.7) kg/m2比(21.0 ± 4.0) kg/m2,P = 0.001]、出现血便症状的比例(47.5%比90.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肠型CD较UC更易出现升结肠受累(70.0%比20.0%,P<0.001)。UC患者比结肠型CD患者更常出现病变连续性分布(80.0%比57.5%,P = 0.03)及肠壁环周均匀性增厚(77.5%比47.5%,P = 0.006),更少见肠周炎性渗出(20.0%比67.5%,P<0.001)及肛瘘(10.0%比57.5%,P<0.001)。结肠型CD患者更多表现为不同部位严重程度不一致(75.0%比45.0%,P = 0.006),肠壁厚度多高于UC患者[(9.5 ± 3.4) mm比(8.1 ± 2.2) mm,P = 0.024]。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升结肠受累(OR = 9.209,95%CI:2.238 ~ 37.902,P = 0.002)、肠周炎性渗出(OR = 9.861,95%CI:2.384 ~ 40.786,P = 0.002)及肛瘘(OR=19.263,95%CI:3.714 ~ 99.905,P<0.001)是诊断结肠型C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综合CT特征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鉴别结肠型CD与UC,为临床进一步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在伴腹胀的上腹痛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复方消化酶片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伴腹胀的上腹痛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复方消化酶片联用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治疗后,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要明显差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伴腹胀的上腹痛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复方消化酶片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柔筋正骨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模型兔软骨细胞炎性反应及MKK3/6-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并从筋骨平衡理论角度为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健康的、骨骼成熟的新西兰雄兔4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空白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柔筋正骨手法组(10只)、传统推拿手法组(1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制备颈型颈椎病兔模型30只,造模成功后8周,治疗组分别给予柔筋正骨手法、传统推拿手法干预,每日一次,连续2周,正常空白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饲养。2周后将所有动物处死,取兔椎间盘软骨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细胞IL-6、IL-8的含量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MKK3/6、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软骨细胞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表现为细胞核固缩、胞浆空泡化等。而柔筋正骨手法组和传统推拿手法组的软骨细胞炎性反应明显减轻,细胞形态接近正常(P<0.05);与正常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软骨细胞IL-6、IL-8的含量水平明显升高(P<0.05);MKK3/6、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柔筋正骨手法组和传统推拿手法组软骨细胞IL-6、IL-8的含量水平明显降低(P<0.05);MKK3/6、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柔筋正骨手法能够显著降低颈型颈椎病模型兔软骨细胞的炎性反应,并抑制MKK3/6-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为从筋骨平衡理论角度认识和防治颈型颈椎病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