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细胞癌患者热消融治疗后早期进展对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热消融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29例患者。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热消融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329例患者,根据肿瘤进展时间分为1年内进展组、2年内进展组及2年内未进展组。3组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2%、40.7%和22.0%(1年内进展组);98.0%、83.6%和50.2%(2年内进展组);99.5%、97.2%和75.2%(2年内未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整体:χ2=142.0,组1 vs组2:χ2=19.58,组2 vs组3:χ2=15.04,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个数、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LBI分级、肿瘤个数、AFP及ALP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进展的患者总生存期较差。结论早期进展与肝细胞癌患者局部热消融后长期预后相关,随着治疗后肿瘤进展时间缩短,患者预后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就创伤骨折护理的风险隐患与防护作用展开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均是我院在2022年3月-2024年间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符合入排标准的共计74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仍以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分析护理隐患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就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就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数据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2.9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创伤骨折患者护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展开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多环芳烃 (PAHs)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以线状、角状或簇状排列的稠环型化合物,包括150余种化合物,主要由石油、煤炭、木材及其他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或高温裂解过程中产生。PAHs极易通过大气、水及生物等介质进行长距离传播,由于其疏水亲脂的特性最终会汇集在土壤或沉积物。因此,土壤中 PAHs 的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分别从PAHs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了阐述与介绍,以期为PAHs的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者以平均40例的方法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对骨科老年患者护理期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护理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主要记录患者是否存在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37.5%(15/40)比17.5%(7/4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老年患者护理期间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不良影响,因此临床中应该加强风险评估,明确风险问题后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EUS LI-RADS v2017)对高危人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具有HCC高危因素的571例接受CEUS检查的患者,270例患者(295个结节)符合入选标准,最终结果以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和手术病理为参考标准。根据CEUS LI-RADS v2017对每个肝结节的CEUS结果进行分类,分析CEUS LI-RADS v2017对HCC诊断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结果295个结节中,最终结果通过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获得的结节数量分别为95个、200个。其中HCC 245个,肝内胆管细胞癌13个,混合型肝癌8个,转移性肝癌2个,良性结节27个。LR-3、LR-4、LR-5、LR-M类结节数量分别为16个(5.4%)、28个(9.5%)、183个(62.0%)、68个(23.1%),各分类对HCC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3.8%、60.7%、98.4%和60.3%。以LR-5类为标准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5%、94.0%、98.4%。经病理证实,LR-M分类中HCC占60.3%(41/68)。结论CEUS LI-RADS v2017分类标准对HCC高危因素患者具有较高的风险预测价值,其中LR-5类对HCC具有良好的阳性预测值,但LR-M分类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值(ΔBW)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752对(1 504例)活产双胎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胎新生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双胎新生儿之一或双胎新生儿均发生并发症),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n=178)和对照组(n=574);再根据研究组双胎新生儿是否被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一步分为NICU亚组(n=153)和非NICU亚组(n=25)。影响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并绘制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总体并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20-264)。结果①752对双胎中,178对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7%(178/752)。②研究组双胎的剖宫产术分娩率、辅助生殖率、出生胎龄与体重及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单绒毛膜(MC)双胎妊娠、双胎之一出生体重<P10或<P3所占比例、ΔBW及转入NICU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ICU亚组双胎出生胎龄及体重、生后1和5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非NICU亚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分娩(OR=0.246,95%CI:0.145~0.418,P<0.001)、胎龄<37周(OR=22.294,95%CI:10.884~45.666,P<0.001),双胎之一脐血流异常(OR=2.879,95%CI:1.183~7.004,P=0.020),双胎之一出生体重<P3(OR=3.384,95%CI:1.598~7.164,P=0.001),均是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对ΔBW分层分析结果显示,20%≤ΔBW<30%(OR=4.799,95%CI:2.612~8.814,P<0.001)与ΔBW≥30%(OR=15.984,95%CI:4.369~58.475,P<0.001),亦是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⑤ΔBW联合双胎之一新生儿出生体重<P3,对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总体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6(95%CI:0.577~0.755,P<0.001),预测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81.9%。ΔBW联合脐血流异常,对预测双胎新生儿之一总体并发症的AUC为0.714(95%CI:0.632~0.797,P<0.001),预测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79.8%。结论双胎出生体重不一致,是双胎新生儿之一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重视ΔBW并结合产前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结果,对建立有效双胎新生儿风险筛查流程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