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踝上弧形治疗内翻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行踝上弧形治疗的13例内翻踝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47.2岁;采用改良的Takakura分期对关节炎分期:2期3例,3a期4例,3b期6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足部功能指数(FF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炎Takakura分期、背伸、跖屈角度及整体活动度(ROM)、胫骨远端关节面正位角(TAS)、胫骨远端关节面侧位角(TLS)及距倾斜角(TT)。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9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86.5±8.0)分]、FFI(14.5±1.6)、VAS评分[(1.5±1.0)分]、Takakura分期(2.7±1.3)、ROM(39.4°±8.0°)、TAS(92.4°±6.0°)、TT(3.7°±4.4°)较术前[(68.3±14.4)分、43.7±3.0、(4.2±1.4)分、3.2±0.8、43.3°±7.6°、78.2°±8.3°、7.0°±5.1°]显著改善,背伸角度(10.9°±4.4°)较术前(13.6°±5.1°)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跖屈角度(28.5°±5.2°)、TLS(78.1°±5.3°)与术前(29.7°±4.6°、77.8°±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上弧形治疗内翻踝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炎进展和功能,但可能会对背伸功能造成影响。

  • 标签: 踝关节 关节炎 活动范围 关节 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awkins Ⅲ颈骨折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8例Hawkins Ⅲ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17~50岁,平均35.1岁。3例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及后足功能。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致伤原因、内踝/骨折、合并骨折、是否为开放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内固定物选择(空心钉/钢板或克氏针)以及有无感染可能影响骨折预后的因素与AOFAS的踝-后足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术后获21~41个月(平均29.3个月)随访;术后3例患者浅表感染,经换药抗炎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深部感染,其中2例经清创扩创术后好转,1例最终摘除距;6例患者出现胫距关节炎,10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12~96分,平均63.4分;距发生缺血性坏死6例,塌陷1例。开放性骨折(P=0.015)、手术时间≥3 h(P=0.001)、克氏针固定(P=0.006)、术后感染(P=0.008)与AOFAS的踝-后足评分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他因素与AOFAS的踝-后足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放性损伤、手术时间≥3 h、克氏针固定、术后感染是影响Hawkins Ⅲ颈骨折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改善此种类型骨折的预后。

  • 标签: 距骨 骨折 预后 骨坏死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手术前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术后功能训练指导。结果6例患者在系统的护理下,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严格和认真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下,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 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人才保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源泉。如何培养青年人才,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全面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青年人才成长压担子、搭梯子,打造青年友好企业是符合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必要举措。

  • 标签: 青年人才 培养模式 青年友好型企业 六学六促
  • 简介: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人才保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力量源泉。如何培养青年人才,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全面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青年人才成长压担子、搭梯子,打造青年友好企业是符合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必要举措。

  • 标签: 青年人才 培养模式 青年友好型企业 六学六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胚芽肾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7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胚芽肾母细胞瘤。男45例(60.0%),女30例(40.0%)。诊断时平均年龄39.1(6~144)个月。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35例(46.7%)、血尿24例(32.0%)、腹痛7例(9.3%),体检发现9例(12.0%)。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和增强CT检查均提示肾内实性占位,瘤内局部可见不规则增强回声。肿瘤直径≥5 cm者51例,<5 cm者24例。肿瘤体积(负荷)>1000 ml 29例,≤1000 ml 46例。肿瘤均为单侧,位于左侧38例(50.7%),右侧37例(49.3%)。术前肿瘤破裂5例。患儿术前均未行化疗,直接行一期根治性肾切除,其中10例中清扫淋巴结数量>7枚;中肿瘤破裂2例。根据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临床分期标准,Ⅰ期30例,Ⅱ期28例,Ⅲ期15例,Ⅳ期2例;将Ⅰ、Ⅱ期定义为早期,Ⅲ、Ⅳ期定义为晚期。术后根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方案,早期组患儿采用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EE4A)方案化疗,晚期组采用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阿霉素(DD4A)方案化疗并联合放疗。结果本研究75例,7例术后行1p/16q杂合缺失基因检测,其中1例Ⅰ期,为1p/16q杂合同时缺失,化疗方案由EE4A升级为DD4A;1例Ⅱ期出现复发后检测,为1p/16q杂合同时缺失,改为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阿霉素+环磷酰胺+VP-16方案化疗;1例仅1p缺失,4例1p/16q检测阴性,维持原化疗方案。本组75例中67例(89.3%)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67例中,疾病无进展存活56例,复发或远处转移3例,死亡8例。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4.7%,总生存率为88.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晚期(HR=4.9,95%CI 1.2~19.6,P=0.025)、肿瘤体积>1000 ml(HR=1.7,95%CI 0.4~6.9,P=0.048)、肿瘤破裂(HR=20.1,95%CI 4.7~85.5,P<0.001)是影响胚芽肾母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侧别、瘤栓、淋巴结清扫数量对胚芽肾母细胞瘤的生存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临床分期为晚期、肿瘤体积>1000 ml、肿瘤破裂是影响胚芽肾母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早期患儿出现疾病进展可能跟淋巴结清扫数量不足和未完善1p/16q杂合缺失的基因检查有关,导致患儿的风险分级被低估,治疗强度不足,造成肿瘤局部复发风险增加。

  • 标签: Wilms瘤 胚芽型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肛舒贴治疗肝郁脾虚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方法 参研对象选取 2011年 12月— 2014年 11月本院共收治肝郁脾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70例,对照组 5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 70例,治愈 21例,显效 25例,有效 19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93%。对照组 50例中,治愈 19例,显效 8例,好转 14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 82.0%。经统计学处理 P> 0.05,两者有显著差异,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 采用肛舒贴对肝郁脾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而且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中心数据研究近端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国内15家儿童临床中心首诊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近端尿道下裂5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开口位于阴茎近端196例、阴茎阴囊交界处132例、阴囊147例、会阴74例。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TIP式占9.5%(52/549)、Onlay式占4.7%(26/549)、Duckett式占59.2%(325/549)、Duckett+Duplay式占5.5%(30/549)、Koyanagi式占9.7%(53/549)、分期式占11.5%(63/549)。分析不同式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阴茎长度平均3.68 cm;阴茎头长度平均10.5 mm;阴茎头宽度平均10.5 mm;尿道缺损长度平均3.52 cm。阴茎下弯平均57.5°。尿道缺损长度及阴茎下弯度数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P式组中88.5%的尿道板弹性良好。尿道板弹性及平整度各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49例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3.7%(240/549),其中TIP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8%(16/52),Onlay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8.5%(10/26),Duckett式组并发症发生率52.9%(172/325),Duckett+Duplay式组并发症发生率40%(12/30),Koyanagi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2%(16/53),分期式组并发症发生率22.2%(14/63)。6组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近端尿道下裂治疗难度大,一期式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30.2%~52.9%。需根据阴茎的具体条件严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近端尿道下裂,当尿道板平整度及弹性差或合并重度阴茎下弯时,不能应用TIP式,需选择横断尿道板的式,当尿道缺损长且阴茎下弯严重时,可选用分期式。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 阴茎下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角韧带深层损伤对PER踝关节骨折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50例PER Ⅲ度或Ⅳ度骨折患者。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6~68岁,平均30.2岁。根据踝关节内侧损伤类型分为两组:未修复组为内踝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且无内踝骨折患者,未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共28例;对照组为内踝丘上骨折且三角韧带深层完整患者,行内踝丘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共22例。两组患者均行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下胫腓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上影像学检查的内踝间隙和下胫腓间隙,以及中期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现踝关节半脱位或脱位时的表现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损伤暴力程度、腓骨骨折线高度、是否完全脱位、后踝骨折率、后踝固定率、内固定物取出率、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完成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21例未修复组的内踝间隙为3.7 mm,下胫腓间隙为4.5 mm;17例对照组的内踝间隙为3.4 mm;下胫腓间隙为4.4 mm。术后约3年时随访,未修复组和对照组的平均AOFAS评分分别为98.3分和94.6分,平均VAS评分分别为0.4分和1.5分。术后约5年时随访,未修复组和对照组的平均AOFAS评分分别为97.1分和93.6分,平均VAS评分分别为0.5分和1.2分。对于年龄<45岁的患者,术后约3、5年时随访的AOFAS评分、VAS评分与三角韧带完整与否均无相关性(P>0.05)。年龄与术后5年随访时AOFAS评分(P=0.021)相关。结论对于PER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在腓骨骨折及下胫腓螺钉固定后,残留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不会影响45岁以内患者的中期疗效。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三角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