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的日益创新和功能需求的不断提高,大跨度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跨度钢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如跨越能力强、空间造型灵活、自重轻等,在体育场馆、芯片厂房等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鼎泰半导体12英寸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项目为例,对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进行归纳总结,为同类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大跨度 钢结构 施工技术 吊装 焊接。
  • 简介:摘要术后胰瘘(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常见的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胰腺术后急性胰腺炎(AP)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P是PD后不同于POPF的又一常见并发症,是POPF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感染、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PD后AP概念的建立,使人们对PD后早期残胰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POPF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PD后AP和POPF的防治措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将进一步促进PD后临床管理水平和安全性的提升。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诊断 治疗 术后胰瘘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日照市肝胆胰脾外科研究所、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朝阳市中心医院应用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治疗的21例PD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31.0~82.0岁,中位年龄63.0岁。分析胰颈直线切割闭合成功率、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风险评分、住院时间等。结果21例患者中开腹PD 3例,腹腔镜PD 18例,均顺利完成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成功率100.0%。在胰腺残端寻找胰管并插入引流管的成功率为100.0%(21/21),其中有3例(14.3%)在残胰断端可见明显的胰管断端。3例开腹PD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20.0、245.0、260.0 min,胰肠吻合时间为12.0、13.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450.0、600.0 ml,住院时间为14.0、15.0、21.0 d。18例腹腔镜PD患者手术时间为(295.9±14.5)min,胰肠吻合时间为(22.3±1.5)min,术中出血量为(180.0±40.0)ml,住院时间(范围)为8.0~16.0 d,中位数10.5 d。21例患者胰瘘风险评分为(4.7±1.5)分。3例(14.3%)发生术后急性胰腺炎,4例(19.0%)发生胃排空延迟,保守治疗后痊愈。21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院内感染,无B、C级术后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后连续单层胰肠吻合具有质量可靠、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具有预防临床相关术后胰瘘及胰肠吻合口出血的潜质,值得谨慎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胰腺直线切割闭合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肝切除、局部热消融(LTAT)是治疗肝细胞癌最常用的治愈性手段。早期肝细胞癌(肿瘤直径≤3 cm)既是肝切除的最佳适应证,更是LTAT的最优势领域,对于其治疗首选肝切除还是LTAT,一直是一个争论性话题。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建立、设备的改进、技术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肝切除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微创性、安全性和疗效进一步提升。相比而言,LTAT治疗早期肝细胞癌在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等方面缺乏创新性进步和体系性推进,总体疗效缺乏实质性提升,学术地位受到了挑战。本文从早期肝细胞癌肝切除和LTAT的特点、影响治疗决策的原因、未来治疗模式的展望等方面,简述肝切除和LTAT在早期肝细胞癌综合治疗的学术地位和相互关系,指出在我国现阶段,肝切除和LTAT对于早期肝细胞癌的治疗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两者的关系不是互相竞争,而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早期 热消融 疗效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用于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施工的安全。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带来技术优势,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为实践中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应用的思路和经验。

  • 标签: 清水混凝土 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 应用要点
  • 简介:摘要:以某工程项目实例为研究背景,对建筑工程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要点进行研究。首先阐述该工程项目的基本资料,而后在论述工程特点以及施工注意问题的同时,对该技术的工艺要点进行深入探讨,希望通过论述后能够给该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建筑工程 有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RFA)是肝细胞癌(HCC)潜在的治愈手段之一。HCC的病理特点、肿瘤的特殊位置及操作技术等原因导致RFA治疗HCC时未能达到病理性完全消融,进而产生肿瘤残留。残留癌侵袭、转移等能力增强是影响HCC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HCC RFA后残留癌进展的机制涉及炎症、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细胞干细胞特性增强、自噬、肿瘤微环境等。本文就HCC RFA后残留癌进展的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HCC RFA疗效提供研究思路。

  • 标签: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残留癌 进展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结直肠癌治疗中的难点问题,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射频消融(RFA)作为肝肿瘤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被探索性地应用于CRLM的综合治疗中,显示出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治疗等优势。本文将综述RFA及其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不同分期CRLM的研究进展,期望为CRLM综合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切除术 射频消融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序贯应用保守治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胆管缝合(PDC)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多中心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39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230例、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95例和日照市中心医院72例。序贯应用保守治疗、PTCD和LC+LCBDE+PDC进行治疗。分析PTCD至LCBDE时间间隔、PTCD后血清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情况、LC+LCBDE+PD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腹腔引流管及PTCD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入组患者33例,男性1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7.5岁。经PTCD引流后,血清总胆红素从(148.3±36.8)μmol/L降至(32.6±5.9)μmol/L,ALT从(172.6±26.9)U/L降至(45.7±7.2)U/L,PTCD至LCBDE时间间隔(25.3±2.6)d。手术时间(95.4±14.2)min,术中出血量(35.2±9.5)ml,术后住院时间(12.4±3.5)d。腹腔引流管和PTCD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0.6±2.3)d和(25.8±4.7)d。术后发生胆瘘3例(9.1%)、腹腔出血1例(3.0%)、胆道出血1例(3.0%)、脐部切口感染1例(3.0%)、胆总管下端狭窄2例(6.1%),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序贯应用保守治疗、PTCD和LC+LCBDE+PDC治疗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式,可作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替代,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胆道探查术 一期胆管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胰分离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RYR)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朝阳市中心医院、朝阳市第二医院、日照市中心医院及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D治疗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RYR组(n=88)和传统单肠袢消化道重建(CLR)组(n=115)。对比两组患者DGE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探究PD术后临床相关DGE(CR-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患者中,男性124例,女性79例,年龄(61.6±10.2)岁,DEG总体发生率为27.6%(56/203)。RYR组CR-DGE发生率显著低于CLR组[13.6%(12/88)比26.1%(30/115),P=0.030]。年龄>65岁(OR=2.966,95%CI:1.269~6.930,P=0.012)、临床相关胰瘘(OR=3.041,95%CI:1.122~8.238,P=0.029)、腹腔积液及感染(OR=10.000,95%CI:2.552~39.184,P=0.001)、CLR(OR=3.206,95%CI:1.162~8.842,P=0.024)是PD术后CR-DGE的独立危险因素。CR-DGE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年龄>65岁、术后出现临床相关胰瘘、腹腔积液及感染的患者,应警惕CR-DGE的发生,早期给予临床干预。RYR可以降低PD术后CR-DGE的发生率。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胃排空
  • 简介:摘要术后早期出血(EPOH)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其发生多与手术中血管处理不妥有关,可以理解为一种技术失败。PD需要分离和切除的组织多,创面大,血管分离、离断、切除、重建等操作多,吻合口多而复杂,因此,EPOH的原因复杂多样。EPOH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手术中对血管进行细致和稳妥处理。本文通过对PD术中所涉及的血管进行系统梳理,对这些潜在出血部位的处理策略进行总结,并对EPOH的临床思辨和处理原则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提升PD术中血管处理质量和EPOH防治水平。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早期出血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SMV)切除重建时围静脉阻断期管理策略及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朝阳市中心医院、朝阳市第二医院、日照市中心医院及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D的137例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3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1.8岁。将联合PSMV切除重建的42例纳入血管重建组(采用围静脉阻断期管理策略),无血管侵犯的9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37例患者PD均顺利完成。血管重建组PSMV阻断时间15~120 min,中位数30 min。血管重建组手术时间380(330,465)min、术中出血量725(500,1 000)ml、术后住院时间21.0(16.0,28.0)d,均高于对照组305(280,340)min、400(300,500)ml、18.0(14.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重建组再手术率4.8%(2/42)、围手术期死亡率2.4%(1/42),对照组分别为2.1%(2/95)、1.0%(1/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重建组胰瘘、腹腔积液及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胃排空延迟、胆瘘、切口感染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MV切除重建可明显增加PD术后胰瘘、腹腔积液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科学系统的围静脉阻断期管理策略对于促进术后顺利恢复,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静脉切除 静脉重建 液体管理
  • 简介:摘要介绍一例巨大细菌性肝脓肿伴全身严重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控制效果差,穿刺引流效果不好,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毒性休克伴昏迷,血小板降至6×109/L,经急诊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开引流加射频消融治疗后痊愈。提示对于合并全身严重感染、内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效果不好的细菌性肝脓肿,建议行急诊腹腔镜脓肿切开引流加射频消融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癌(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EP-NEC)是一种少见的低分化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根治性手术治疗是GEP-NEC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复发率高,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不具备手术机会。因此,全身化疗在GEP-NEC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本文旨在系统综述GEP-NEC全身化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癌,神经内分泌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 全身化疗
  • 简介:摘要胆管探查术(CBDE)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经典手术方式,胆管内置T管外引流术(TTD)和一期胆管缝合术(PDC)是胆管切开后修复胆管的两种手段。复习早期文献可知,尽管1889年实施的第一例CBDE采用了PDC术式修复胆管,随之,人们也认识到了CBDE后PDC在安全性和微创性方面均优于TTD,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直到现在,CBDE后修复胆管仍以TTD为主要手段,PDC并没有像早年预期的那样获得广泛应用,其技术规范尚未确立,PDC和TTD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尚无明晰的界定。本文通过回顾PDC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应用研究状况,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标签: 胆管 探查术 T管引流术 一期胆管缝合术
  • 简介:摘要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近年来,其致病菌谱已由过去的以大肠杆菌为主转变为以肺炎克雷伯菌,尤其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肝脓肿的临床特征、疾病转归以及治疗手段等亦有所改变。基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新的特点和变化,着重分析了该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尤其指出针对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而需要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射频消融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内皮细胞(TECs)来源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在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拟态(VM)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行手术切除的HCC组织,免疫磁珠法分离TECs;慢病毒感染TECs,敲低其CXCL8表达,分为对照组和敲低组,收集其条件培养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ECs条件培养基中CXCL8的表达;小管形成实验观察HCC细胞VM;蛋白质印迹法观察HCC细胞中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ECs敲低组中CXCL8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对照组条件培养基中CXCL8水平[(1 076.00±88.80) pg/ml]较敲低组明显升高[(787.50±63.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0,P<0.01)。对照组和敲低组条件培养基处理HepG2细胞后相对小管长度分别为(9 814.0±692.8)和(6 434.0±12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2,P<0.05);在SMMC7721细胞中,对照组和敲低组分别为(22 317.0±3 121.0)和(9 834.0±1 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P<0.01)。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中和性抗体预处理HCC细胞后,TECs促进HCC细胞的VM能力减弱。对照组条件培养基较敲低组明显促进HCC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HepG2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量为0.178±0.020和0.094±0.023(t=4.707,P<0.01),Snail的表达量为0.273±0.020和0.188±0.033(t=3.755,P<0.05);SMMC7721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量为0.342±0.020和0.242±0.035(t=4.270,P<0.05),Snail的表达量为0.189±0.014和0.139±0.021(t=3.354,P<0.05)。结论TECs通过旁分泌CXCL8方式结合HCC细胞表面CXCR1,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来促进HCC细胞VM。

  • 标签: 肿瘤内皮细胞 CXC趋化因子配体8 血管生成拟态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不完全射频消融(RFA)后残留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改变及其在残留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实验裸鼠均购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技部。将12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不完全RFA组,每组6只,建立肝原位瘤模型。通过小鼠超声监测肿瘤的形成与生长,待肿瘤直径约0.5 cm时行假手术和不完全RFA处理,术后3周处死裸鼠。评估两组中HCC的肺转移情况。免疫荧光试验观察两组肿瘤组织中M2样TAMs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精氨酸酶1(Arg-1)、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假手术组和不完全RFA组肿瘤肺转移率分别为33.3%(2/6)和83.3%(5/6)。不完全RFA组肺转移灶数目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17.0±3.9)个比(7.0±2.0)个,t=2.916,P<0.05]。免疫荧光试验发现不完全RFA组肿瘤组织中M2样TAMs比例较假手术组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完全RFA组肿瘤组织中IL-12和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17.21±2.04) μg/L比(31.06±8.48) μg/L和(23.18±3.73) μg/L比(89.24±26.28)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7,P<0.05;t=4.214,P<0.01)。而IL-10和Arg-1的表达明显增加[(41.90±17.95) μg/L比(37.75±12.70) μg/L和(19.82±4.70) μg/L比(14.65±4.61)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0,P<0.05;t=2.976,P<0.05)。结论HCC不完全RFA可促进TAMs中M1样向M2样转化,可能在残留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极化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处理胆囊床在T1b期胆囊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及在不同期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肝胆胰脾外科2011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21例T1b期胆囊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冰冻病理确诊的患者纳入同期手术组,术后确诊补做手术及外院切除胆囊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补充手术患者纳入二期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等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及总体生存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胆囊癌根治术,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6~70(49.0±13.5)岁,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同期手术组纳入15例,二期手术组纳入6例。同期手术组出血量少于二期手术[(101.3±35.5)ml比(177.0±44.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生存率、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56.5%,总体生存时间(79.0±9.3)个月。结论射频消融处理胆囊床在T1b期胆囊癌根治性手术中安全和有效。对于术中难以明确诊断的T1b期胆囊癌,二期手术可获得与同期手术相同的疗效。

  • 标签: 胆囊肿瘤 射频消融 T1b期 胆囊床
  • 简介:摘要肝右动脉是供应肝右叶的终末动脉,解剖变异常见,且变异种类繁多,包括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分叉低、走行变异、迂曲畸形、胆囊动脉分支异常和起源变异。肝右动脉起源变异可分为异位肝右动脉和副肝右动脉两种情况,异位起源动脉包括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腹主动脉、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和右肾动脉。肝右动脉变异是肝胆胰脾外科手术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术前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术中细致分离和妥善保护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肝右动脉 异位肝右动脉 副肝右动脉 变异 外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