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aier法,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2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9.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24.7%和9.9%。122例患者中,行卵巢切除99例(81.1%)。行卵巢切除患者的中位OS(21.9个月)高于未行卵巢切除的患者(10.3个月,P<0.01)。单纯卵巢转移、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1);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接受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原发肿瘤切除术和卵巢转移灶切除术,可能获得生存改善。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卵巢转移 卵巢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iR-2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中miR-217过表达产生的效果,阐明miR-217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使用AngⅡ刺激HSC并检测miR-217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将HSC分为对照组、AngⅡ处理组和AngⅡ+miR-217处理组,检测各组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的表达水平。采用TargetSca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miR-217的靶基因进行筛选及验证。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17对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BR2)表达水平的影响。构建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过表达miR-217对CCl4小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2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ngⅡ刺激HSC细胞能下调miR-217的表达水平,转染miR-217 mimics能抑制AngⅡ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和Collagen I的表达水平。miR-217能特异性结合TGFBR2的3’-UTR,转染miR-217 mimic能抑制HSC中TGFB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l4小鼠中过表达miR-217能抑制Collagen I和Collagen Ⅲ的表达水平,缓解肝纤维化进程。结论miR-217通过靶向调控TGFBR2调节肝纤维化,抑制AngⅡ诱导的HSC活化,减缓CCl4小鼠的肝纤维化进程,表明miR-217可能具有抑制肝纤维化的功能。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miR-217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
  • 作者: 龚彩凤 孙永琨 解亦斌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4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免疫治疗有望改善其预后。胃癌分子分型作为胃癌分子诊疗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根据基因、免疫微环境等多个层面对胃癌患者进行精准分类,有助于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本文就胃癌的分子诊断与免疫治疗的相关内容作一评述。

  • 标签: 胃肿瘤 分子分型 免疫治疗 精准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一线及二线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资料。评估化疗疗效,计算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随访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151例患者,男性75例,女性76例,年龄范围31~77岁,中位年龄58岁。一线化疗方案分为含吉西他滨方案(联合铂类和/或氟尿嘧啶类)或铂类联合氟尿嘧啶类方案共104例,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替吉奥(AS)方案共47例,ORR分别为15.4%(16/104)和27.6%(13/47),DCR分别为65.4%(68/104)和72.3%(34/47)。可分析的二线化疗患者共58例,其中吉西他滨、铂类、氟尿嘧啶三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31例,ORR为3.2%(1/31),DCR为35.5%(11/31);以紫杉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18例,ORR为11.1%(2/18),DCR为38.9%(7/18);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方案9例,ORR为22.2%(2/9),DCR为44.4%(4/9)。单因素分析,肝转移及糖类抗原(CA)19-9升高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HR=1.540,95%CI:1.019~2.328,P=0.040;HR=1.892,95%CI:1.123~3.188,P=0.017)。结论对于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除了传统的吉西他滨、氟尿嘧啶类、铂类药物的组合方案外,AS是一线化疗的有效方案。二线化疗比例低且作用有限,含伊立替康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索。肝转移、CA19-9升高与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 标签: 胆道肿瘤 药物疗法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aier法,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2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9.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24.7%和9.9%。122例患者中,行卵巢切除99例(81.1%)。行卵巢切除患者的中位OS(21.9个月)高于未行卵巢切除的患者(10.3个月,P<0.01)。单纯卵巢转移、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1);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接受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原发肿瘤切除术和卵巢转移灶切除术,可能获得生存改善。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卵巢转移 卵巢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安罗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安罗替尼对比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和安罗替尼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的单中心数据,评价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共纳入36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其中19例患者未接受过靶向药物治疗,12例患者接受过舒尼替尼治疗,5例患者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全组患者中位治疗16个周期。11例(30.6%)患者获得部分缓解,24例(66.7%)患者获得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达97.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2.6个月,1年生存率为80.6%,中位生存时间为22.2个月。至2020年1月,3例患者未进展,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2.6、65.0和66.7个月。安罗替尼治疗的3~4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19.4%)、手足皮肤反应(11.1%)、蛋白尿(5.6%)和贫血(5.6%)。结论安罗替尼在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血液学不良反应低,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乏力、手足皮肤反应等与舒尼替尼和帕唑帕尼等药物相仿。

  • 标签: 安罗替尼 晚期肾细胞癌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4例既往一线或二线使用含氟尿嘧啶类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主要观察终点为客观有效率(ORR),次要观察终点包括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结果34例患者病理确诊均为结直肠腺癌。近期疗效中观察到部分缓解(PR)为6例,疾病稳定(SD)为25例,疾病进展(PD)为3例,客观有效率(ORR)为17.6%(6/34),疾病控制率(DCR)为91.2%(31/34)。其中,二线患者ORR为21.7%(5/23),DCR为91.3%(21/23);三线患者ORR为9.1%(1/11),DCR为90.9%(10/11)。34位患者全部追踪至疾病进展,疾病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mPFS)为180天(95% CI:157.2~202.8),截止2020年2月27日末次随访未观察到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平均OS(389.0±51.1)天。其中,接受二线治疗患者的mPFS为193天,平均OS(412.0±61.5)天。接受三线治疗患者的mPFS为150天,mOS为311天。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与CA19-9水平均有降低,其中CA19-9治疗前后平均水平为(169.8±48.0)U/mL和(143.8±57.7)U/mL(t=0.700,P=0.655)。CEA治疗前平均水平为(255.0±40.6)ng/mL,治疗后为(104.2±32.4)ng/mL,下降趋势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9,P=0.001)。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和转氨酶升高等,多为Ⅰ~Ⅱ级,Ⅲ级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2/34)、白细胞减少(1/34)和转氨酶升高(1/34),无Ⅳ级不良反应及化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其中二线治疗ORR与国内外既往研究相似,但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伊立替康 雷替曲塞 二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戈非尼在晚期结直肠癌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剂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瑞戈非尼治疗的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瑞戈非尼的剂量特点、疗效及安全性。主要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OS)。结果共1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83例,女31例;中位年龄61岁。瑞戈非尼单药治疗83例,联合治疗31例。起始剂量80、120、160 mg分别为57例(50.0%)、24例(21.1%)和28例(24.6%)。30.9%(25/81)的低起始剂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剂量上调。最终日剂量80和120 mg分别为45例(39.5%)和36例(31.6%)。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客观缓解率(ORR)1.0%,疾病控制率(DCR)5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2.4个月(95%CI:0.80~10.57),OS 11.0个月(95%CI:9.03~缺失值)。不同最终日剂量间的P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 mg组中位OS最长,达16.7个月。单药和联合治疗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后继续瑞戈非尼治疗患者(20例)的中位OS长于停用者(52例),分别为16.7和9.1个月(χ2=2.305,P=0.116)。7.9%(9/114)的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包括手足皮肤反应、消化道出血、蛋白尿、肝功能损伤。结论瑞戈非尼治疗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获益良好。起始剂量120 mg的瑞戈非尼具有较好的风险/获益比,较为适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瑞戈非尼 真实世界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