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下螺钉技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2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45.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12例,T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并髋臼下螺钉技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5~285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为360~1 600 mL,平均650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19/22)。21例患者术后获12~45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1例失访。21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3.0个月,平均2.2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移位。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为8~18分,平均16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8/21)。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1例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1)。结论髋臼骨折解剖复位后应用髋臼下螺钉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内固定强度,避免骨折再移位,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佳。
简介:摘要髋臼骨折的手术目标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以满足髋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血栓形成、肺炎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近10年来,微创治疗理念发展迅猛,骨盆通道螺钉概念作为一种微创精准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中广为应用。其中包括髋臼下方通道螺钉。髋臼下方通道是在髋关节内侧,经过前柱及后柱并且平行于骨盆四边体的一条通道。髋臼下方通道螺钉是平行四边体螺钉技术和骨盆通道螺钉技术的结合,应用于髋臼骨折中伴有前后柱分离的骨折类型。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发现超过90%的人群存在可以安全置入5 mm螺钉的髋臼下通道,并根据CT扫描数据描述了其进针点、角度、通道形态,并在体外力学研究中证实髋臼下方螺钉可大幅增强整体内固定的强度。临床应用验证了其临床技术的可操作性,患者良好的结果同时证明了髋臼下螺钉的应用价值,并衍生出逆行髋臼下方螺钉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微创经皮LCP(加压锁定钢板)钢板内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28例,应用微创经皮LCP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和对照组(28例,应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分析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结果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LCP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缩短四肢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严重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 60 例严重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钢板固定手术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移位的为 4 例,骨折愈合畸形的患者为 2 例,骨折不愈合的为 2 例,观察组出现术后移位的为 1 例,骨折愈合畸形的患者为 1 例,骨折不愈合的为 1 例,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可为骨折提供更好的愈合环境,并且提供更可靠的固定,加速患者恢复。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究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的效果观察情况。 方法
简介:摘要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湿化方法有雾化吸入、气道内滴注等,但大多存在湿化中断、湿化不充分、反复暴露气道、增加护理工作量等缺点。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设计了一种改良型一次性雾化器,解决了上述问题,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 0406688.9)。该装置在传统雾化器的贮液器上增加了一个与贮液器贯通的补液管,该补液管与外接的输液装置相连;同时在贮液器内的补液管末端设计了一个带导向杆的浮标,通过浮标的浮力作用来自动控制补液。该装置由氧气驱动,实现气道湿化。一次性雾化器可实现持续充分的气道湿化,避免频繁添加湿化液造成反复暴露气道,达到提高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性、减少护理工作量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加压支撑螺钉(CBS)与传统3枚平行部分螺纹空心螺钉(PTS)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2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患者自身意愿,60例接受PTS固定(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46.1±7.6)岁;改良Pauwels分型:Ⅰ、Ⅱ型17例,Ⅲ型43例。60例接受CBS固定(观察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为(44.8±8.1)岁,改良Pauwels分型:Ⅰ、Ⅱ型11例,Ⅲ型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依据Pauwels分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效(8.3%,5/60)、骨不连(5.0%,3/60)、<10 mm股骨颈短缩(10.0%,6/60)及向外侧退钉的发生率(11.7%,7/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8.3%(23/60)、28.3%(17/60)、41.7%(25/60)、71.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向内侧移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PauwelsⅢ型骨折中,观察组患者内固定失效和骨不连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改良Pauwels Ⅲ型骨折还是Ⅰ、Ⅱ型骨折,对照组患者<10 mm股骨颈短缩和内固定物松动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TS固定相比,CBS固定显著降低了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在高能量改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类型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抗苗勒管激素(AMH)及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水平对快进展型青春期(RPP)女童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因乳房发育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就诊的750例女童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剔除失访、早期治疗、不满足各组入组标准的病例,将剩余的138例女童按照入组标准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组(CPP)32例、RPP早期(EP-RPP)组33例、慢进展型青春期早期(EP-SPP)组32例及RPP组41例。同时选择同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年龄为8~9岁的未发育女童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水平,并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在预测RPP中的价值。结果1.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峰值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15.10(13.86~19.80) IU/L、11.99(9.18~16.16) IU/L、和11.43(9.37~15.63) IU/L;血清FSH/黄体生成素(LH)峰值比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3.20(2.44~4.58)、1.86(1.05~3.16)和0.76(0.49~0.99);EP-SPP组血清FSH峰值、血清FSH/LH峰值比均高于EP-R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RPP组与RPP组对比,在FSH峰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IGF-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分别为166.00(126.50~188.00) μg/L、199.00(170.50~262.50) μg/L、252.00(233.00~291.50) μg/L、288.00(252.00~376.00) μg/L和382.00(264.00~499.50) μg/L;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RPP组高于EP-S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青春期的快速进展,血清IGF-1水平进一步升高,在RPP组最高,RPP组与EP-RP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DHEAS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CPP组、EP-RPP组及RPP组分别为41.65(14.80~59.88) μg/L、42.50(30.15~79.83) μg/L、52.32(43.08~98.54) μg/L、63.30(34.00~81.55) μg/L和70.89(51.85~100.02) μg/L;其中健康对照组、EP-RPP组和RPP组的血清DHEAS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在RPP组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PP组、CPP组和EP-RPP组血清DHE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AMH、BMP-6水平在EP-RPP组、EP-SPP组、RPP组、CPP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IGF-1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65,Cut-off值为232.5 μg/L,该界值的特异度为83.30%,敏感度为75.00%;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95。结论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血清IGF-1可作为早期预测早青春期女童青春期进展快慢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清DHEAS虽然不能作为预测RPP的早期预警指标,但是对青春期启动和进程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高低可能与Tanner分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