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104例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C-AVF)手术患者被纳为研究对象,按血管分离的方法分为常规技术(CT)组及No-touch技术(NTT)组。术后12周观察期内NTT组内瘘头静脉内径及自然血流量均大于CT组(均P<0.05);术后第4周、第8周NTT组临床内瘘成熟率高于CT组(分别69.8%比49.2%,χ2=4.379,P=0.036;83.7%比65.6%,χ2=4.910,P=0.040);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NTT组影像学内瘘成熟率亦高于CT组(分别为76.7%比55.7%,χ2=4.856,P=0.028;86.0%比68.8%,χ2=4.083,P=0.043;93.0%比78.7%,χ2=3.981,P=0.046)。结果提示,与应用常规技术比较,应用No-touch技术分离血管构建RC-AVF可促进内瘘成熟并提高内瘘成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No-touch技术(No-touch technique, NTT)分离静脉构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对内瘘近吻合口静脉狭窄(venous juxta-anastomotic stenosis, VJAS)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人民医院实施前臂RC-AVF手术的患者。根据静脉分离方法的不同分为应用NTT分离头静脉组(NTT组)和应用常规技术(conventional techniche, CT)分离头静脉组(C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8个月观察期内内瘘VJAS发生率及内瘘功能。结果观察期内,NTT组内瘘VJAS发生率低于C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 vs 24.6%, P<0.05);NTT组内瘘失功率亦低于C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 vs 44.6%, P<0.05);经Log-Rank检验NTT组内瘘通畅率优于CT组(78.4% vs 55.4%, P<0.01)。结论与应用CT分离静脉比较,应用NTT分离静脉构建前臂RC-AVF能够降低内瘘VJAS发生率,提高内瘘通畅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延长吻合口长度的侧侧吻合构建前臂远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我院血液净化科首次实施前臂远端RC-AVF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RC-AVF患者于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头静脉端与桡动脉侧的端侧吻合,吻合口常规长度为6.0~8.0 mm (ETS组);44例RC-AVF患者于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应用头静脉侧与桡动脉侧的侧侧吻合并结扎头静脉远心端,吻合口延长长度为10.0~12.0 mm (STS组)。术后随访12周,应用临床血管检查结合内瘘泵控血流量评估两组患者内瘘的临床成熟状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评估两组患者内瘘的影像学成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周、8周、12周,STS组临床内瘘成熟率高于ETS组(P<0.05);术后第4周、8周、12周,STS组影像学内瘘成熟率亦高于ETS组(P<0.05)。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显示,STS组内瘘术后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及自然血流量均大于ETS组(P<0.05)。结论与应用端侧吻合并常规吻合口长度比较,应用侧侧吻合并适当延长吻合口长度构建RC-AVF能够促进内瘘成熟并提高内瘘成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IS)血管外支架对动静脉内瘘(AVF)近吻合口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雄性成年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家兔左侧颈总动脉、颈总静脉端端吻合建立AVF。SIS组家兔左侧颈总AVF建立后,应用SIS包敷近吻合口静脉外周表面建立血管外支架。术后第21天取AVF近吻合口静脉作如下检测:HE染色测量内膜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值,免疫组化法检测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 (NF-κB p65)及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照组AVF近吻合口静脉内膜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值较SIS组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3.510和3.139,均P<0.01);对照组AVF近吻合口静脉内膜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IS组(t=3.619,P<0.01),对照组AVF近吻合口静脉NF-κB p65、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SIS组(t值分别为12.050和15.077,均P<0.01)。结论小肠黏膜下层血管外支架能够减轻家兔颈总动静脉内瘘近吻合口静脉内膜增生,可能与促进受损静脉修复以减轻静脉损伤后炎症反应及缺氧等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家兔动静脉内瘘(AVF)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炎性反应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20只雄性成年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N组,每组10只。所有家兔左侧颈总动脉、颈总静脉端端吻合建立AVF,SIN组家兔AVF术后每天经臀部肌内注射SIN(45 mg/kg),对照组家兔AVF术后每天经臀部肌内注射等体积PBS液。术后第21天取AVF近吻合口静脉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测量其内膜厚度,计算内中膜厚度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其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对照组AVF近吻合口静脉内膜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值[(24.0±3.9)μm、(38.1±6.5)%]较SIN组[(19.5±3.2)μm、(29.4±6.6)%]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2, P<0.05;t=2.957, P<0.01);对照组AVF近吻合口静脉内膜细胞PC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S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7±3.3)% 比(14.5±2.9)%,t=4.016,P<0.01],对照组AVF近吻合口静脉TLR4、NF-κB p65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30±0.085 比0.273±0.051,t=8.196,P<0.01;0.804±0.143 比 0.435±0.096,t= 6.751,P<0.01)。结论SIN能够减轻家兔颈总AVF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炎性反应及内膜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