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42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和恶性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以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指标,计算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符合率并计算Kappa值。结果共有10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且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组66例,恶性组42例。恶性组病变厚度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P<0.05),但两组病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688。超声造影诊断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79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尤其是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中,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较为特异的超声造影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以患者手术后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内膜病变分为良性病变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及恶性病变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子宫内膜厚度、多普勒血流参数,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回声均匀性、是否合并囊性结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完整性、血流评分及供血血管的差异,并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共有136例患者在我院手术并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病变组72例,恶性病变组64例。恶性病变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高于良性病变组[(28.75±14.66)cm/s比(22.94±13.62)cm/s、(14.75±8.10)cm/s比(11.56±6.21)cm/s],恶性病变组病变厚径显著大于良性病变组[(19.31±8.97)mm比(10.14±4.31)mm],血流阻力指数低于良性病变组(14.75±8.10比11.56±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3、2.597、7.452、2.028,均P<0.05)。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超声医师诊断内膜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P<0.001),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均有不同的超声特征,恶性病变倾向于更厚的病变厚度、子宫内膜-肌层交界中断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评分更高及多支供血血管的血供模式,超声预测模型在诊断良恶性内膜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