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甲流感合并(KD)的临床特征,增强对甲流感合并的早期识别。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82例实验室确诊的甲流感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甲流感病毒感染合并病儿童共14例(KD+甲流组)。选择同期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8例KD患儿为KD组,28例单纯甲流感患儿为甲流组。比较KD+甲流组和KD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持续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KD+甲流组、KD组和甲流组患儿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快速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SA)、白蛋白、转氨酶和心肌酶水平。结果KD+甲流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1.21 ± 3.36)d]较KD组[(6.29 ± 2.21)d]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81、P < 0.001)。KD+甲流组丙种球蛋白反应IVIG)比例(42.9%)较KD组(1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41)。KD+甲流组患儿WBC[(13.18 ± 4.39)× 109/L]、ESR[(60.5 ± 15.82)mm/h]、CPR[55.5(17.56,61.0)g/L]、SSA[76.5(23.0,311.6)mg/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5(23.1,78.0)U/L]均较KD组和甲流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7.92、P < 0.001,F = 47.97、P < 0.001,Z = 3.15、P = 0.007,Z = 4.36、P < 0.001,Z = 2.68、P = 0.027)。KD+甲流组较KD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概率更高(57.0%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P = 0.041)。KD+甲流组患儿IVIG反应发生率较单纯KD组高(42.9% vs.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P = 0.041)结论甲流感合并KD患儿发热时间、明确诊断所需时间较长,其IVIG反应发生率更高,且血清SSA和ALT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儿童 川崎病 甲型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甲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甲流感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甲流感患儿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发病日龄22(20,27)d,确诊日龄24(22,28)d。9例患儿起前均有发热病人接触史,入院前发热7例,有呼吸系统症状6例,消化系统症状5例。白细胞计数降低7例,C反应蛋白升高3例,心肌酶升高1例;甲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核酸检测H1N1阳性5例,通用阳性3例,核酸检测阴性1例。胸部X线片诊断肺炎2例,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临床诊断甲流感9例,确定诊断8例。9例患儿均于入院当天给予帕拉米韦静脉点滴或奥司他韦口服抗病毒治疗,8例住院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1例因并发细菌感染住院6 d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均逐渐改善并好转出院。结论新生儿甲流感症状不典型,多伴发热,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明确诊断并尽快给予帕拉米韦抗病毒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婴儿,新生 治疗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甲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儿科83例重症甲流行性感冒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持续发热时间、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83例重症甲流行性感冒患儿中,男43例(51.81%)、女40例(48.19%),平均发病年龄(2.43± .5)岁。83例患儿均伴有发热,平均发热最高峰为(39.72± 0.77)℃,平均发热时间为(3.02±2.35)d。并发症:呼吸系统51例(61.45%),神经系统31例(37.35%),循环系统23例(27.71%),消化系统14例(16.87%),血液系统29例(34.94%);伴其他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患者15例(18.07%)。合并感染:细菌感染者24例(28.91%),支原体感染者22例(26.50%),其他病毒感染者16例(19.28%),真菌感染者1例(1.20%)。入组患儿均给予神经氨酶抑制剂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其中2例患儿自动出院(病情好转),81例均治愈出院。入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5.80±3.12)d,其中非合并肺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5.45±2.87)d,而合并肺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7.31±2.85)d,最长者达23 d。结论儿童重症甲流行性感冒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以3~4岁多见,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多见,且住院时间长的病例亦多见于合并肺炎并发症者,易并发多种、多重病原体感染。甲流感病毒对儿童健康危害大,但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应加强对重症甲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疾病危害,提高早期治愈率。

  • 标签: 儿童 甲型流行性感冒,重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ABM)的病原菌组成、临床特征、疾病转归等临床流行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15岁的1 610例ABM患儿的病原菌分布、颅内影像学并发症、疾病转归等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年龄分为<28日龄、28日龄至<3月龄、3月龄至<1岁、1~<5岁、5~<15岁组;根据临床特征及脑脊液检查指标,分为病原学确诊组及临床诊断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精确四格表法或非参数检验。结果1 610例ABM患儿中男955例、女650例,5例未提供性别信息;发病年龄1.5(0.5,5.5)月龄。<28日龄588例,28日龄至<3月龄462例,3月龄至<1岁302例,1~<5岁156例,5~<15岁101例,1例未提供年龄信息。<28日龄及28日龄组至<3月龄组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8.8%(95/245)、31.5%(70/222)]和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7.8%(68/245)、35.1%(78/222)];3月龄至<1岁组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乳链球菌,检出率依次为34.3%(61/178)、14.0%(25/178)及13.5%(24/178);1~<5岁组及5~<15岁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7.9%(74/109)及44.4%(16/36)。9.7%(19/195)的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共收集脑脊液标本1 598例,脑脊液及血培养阳性率依次为32.2%(515/1 598)、25.0%(400/1 598),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肺炎链球菌抗原阳性率分别是38.2%(126/330)和25.3%(21/83)。4.3%(32/737)病原学确诊组患儿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1 610例ABM患儿中常见的颅脑影像学并发症是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349例(21.7%)、脑积水233例(14.5%)、脑脓肿178例(11.1%)和脑血管疾病(包含脑软化、脑梗死、脑萎缩)174例(10.8%)。不良结局166例(10.3%),其中死亡32例(2.0%),1岁内死亡24例;复发37例(2.3%),3周内复发25例。病原学确诊组ABM患儿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脓肿和脑室管膜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临床诊断组[26.2%(207/790)比17.3%(142/820),13.0%(103/790)比9.1%(75/820),4.6%(36/790)比2.7%(22/820),χ2=18.71、6.20、4.07,均P<0.05],两组间不良结局、死亡、疾病复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ABM的发病年龄多在<1岁,尤其是<3月龄。<3月龄患儿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乳链球菌,≥3月龄患儿首位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常见并发症。首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不能排除ABM。ABM病原学确诊患儿占比较低,临床还需重视和规范细菌学检查及提高病原检出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可提高病原检出率。

  • 标签: 儿童 脑膜炎,细菌性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2020年初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目前国际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其流行学、临床表现特征等与成人存在不同。儿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住院率和病死率较成人偏低,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或轻症病例常见,重症病例多合并基础疾病,但大多数MIS-C患儿既往体健,心血管受累最常见,经临床积极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出现死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COVID-19儿童的流行学特征及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