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癌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癌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术中镇痛效果。通过对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比较,以期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方法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适当镇静镇痛药物,A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下肢神经阻滞,B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术后镇痛药需求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 镇痛效果:两组患者术中镇痛均较为理想,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A组)在术后镇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持续时间更长。2. 生命体征变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A组)较腰硬联合麻醉(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更为平稳。3. 术后镇痛药需求: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A组)术后镇痛药需求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B组),提示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4. 术后恢复情况: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A组)术后恢复较快,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术中镇痛效果显著,且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同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优点,为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镇痛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疏导应用于稽留流产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接收的140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分别施行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28%(66/7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5.71%(53/7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焦虑障碍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除重度焦虑组差异不显著,中度焦虑、轻度焦虑、正常组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稽留流产患者容易出现不良心理障碍,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口腔科临床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19.1月 ~2020.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共计 84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事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毒隔离、常规护理、诊疗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数据之间差异较大,(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 4.76%,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1.42%,数据差异较大,(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口腔科的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进行血液净化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在血液净化护理中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无缝隙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8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护理方法),每组均为 41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气促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气促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无缝隙护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