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8至2019年长海医院内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59名,随机分为PACS教学组(n=30)和传统教学组(n=29)。研究组采用PACS系统进行辅助心内科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考试、影像资料考试和问卷调查评分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PACS教学组理论成绩、读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7.70±6.52)vs.(80.55±8.63);(86.67±6.33)vs.(77.48±10.29),P <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PACS教学法有利于住院医师掌握心血管知识、调动学习兴趣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PACS教学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9.22±0.44)vs.(8.26±0.72),P<0.05]。结论利用PACS系统辅助开展心内科教学可显著提高内科住院医师教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阑尾炎手术患者运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需要选取阑尾炎手术患者,病例数60例,纳入时间段2018年1月~2020年1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护理对策不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运用舒适护理方式,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阑尾炎疾病手术效果,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结果显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骨折创伤疾病患者行AO锁骨钩钢板干预的疗效。方法:针对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抽取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克氏针固定、AO锁骨钩钢板固定,评价两组创伤病患临床疗效、疼痛及创伤愈合,并调查预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创伤患者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1d,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创伤愈合时间(36.54±2.85)d,对照组创伤愈合时间(42.65±4.15)d,观察组愈合速度比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预后恢复生活质量分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骨科创伤病患行AO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患者康复速度快,可减轻术后疼痛反应,提升病患的预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5-2022.5月我院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5ml,平均注入两支试管,1支常规存放设为对照组,1支人工溶血处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电解质、心肌酶及血脂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钾、氯、钙离子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钠离子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CK、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和LDL-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电解质等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标本溶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典型案例联合实践教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儿科专业临床实习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典型案例联合实践教学模式。培训16周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直接观察操作技巧(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DOPS)评估、迷你临床评估演练(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分与总体成绩。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实习后,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中儿科常见疾病、疾病临床特点、发病原理、治疗方案、并发症均有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两组DOPS评分、Mini-CEX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观察组总体成绩优秀率为87.80%(36/41),高于对照组的69.23%(27/39);调查发现,观察组认为教学方案可以加深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实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提高实习效率、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人数多于对照组。结论典型案例联合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加深实习生对临床儿科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粒斑菲素蛋白3(PK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60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PKP3的表达水平,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PKP3高表达与低表达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总生存曲线。结果160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109例PKP3呈高表达,51例呈弱表达。PKP3高表达与年龄(χ2=8.845,P<0.05)、病理分级(χ2=6.434,P<0.05)、孕激素受体(PR)(χ2=3.902,P<0.05)、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χ2=6.237,P<0.05)、CK56(χ2=5.561,P<0.05)、分子分型(χ2=8.602,P<0.05)、丝切蛋白(Cofilin)(χ2=14.672,P<0.05)和极光激酶A(Aurora A)(χ2=25.286,P<0.05)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P3高表达与T分期(χ2=0.046,P>0.05)、N分期(χ2=3.270,P>0.05)、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临床分期(χ2=1.420,P>0.05)、雌激素受体(ER)表达(χ2=2.534,P>0.05)、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χ2=3.173,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PKP3高表达(HR=2.330,95%CI:1.321~4.924,P<0.05)、病理分级(Ⅲ)(HR=88.331,95%CI:7.639~1 021.413,P<0.05)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PKP3高表达(HR=2.078,95%CI:1.022~4.224,P<0.05)、病理分级(Ⅲ)(HR=67.626,95%CI:5.797~788.947,P<0.05)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所示,PKP3的高表达与较低的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PKP3在乳腺癌在组织中高表达可提示患者预后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文于2020年1月~2020年10月纳入某社区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例患者开展常规健康教育(甲组),另外例患者在甲组基础上实施慢性病管理护理干预(乙组),评估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显著低于甲组;乙组遵医行为各项评分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共70例,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HBV-DNA水平、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人工蹬骨手术在耳硬化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2例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13~70(33.4±11.2)岁。患者均在耳内镜下行人工镫骨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眩晕、面瘫及味觉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愈合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纯音测听0.5、1、2、4 KHz时的气导阈值、骨导阈值及气导、骨导阈值差值的差异。结果22例耳硬化患者均顺利在耳内镜下完成人工镫骨手术,手术时间50~145(79.5±29.2)min 。术后3例出现味觉障碍,3个月内自行缓解;5例出现术后轻度眩晕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面瘫、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年,平均14.5个月。术后2周复查,术耳外耳道切口愈合佳,无外耳道狭窄,无鼓膜穿孔。术后3个月复查听力,气导阈值和气导、骨导阈值差值分别为(34.1±14.3)和(11.5±7.8)dBHL,较术前的(58.5±13.3)、(34.8±10.4)dBH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60、8.407,P值均<0.01);术后骨导阈值(22.6±10.4)dBHL,与术前的(23.7±8.3)dBH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需行翻修手术。结论耳内镜下人工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具有创伤小、术中暴露范围广、视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术后患者听力可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翻转课堂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整合课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级临床医学8年制的172名学生为观察组,采用传统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2014级临床医学8年制的14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仅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通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课前提供相关知识点、小组讨论和课内展示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和创新性。教学评价包括两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观察组学生对翻转课堂满意度较高,认为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但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06)。结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和创新性,但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教学效果尚不能体现翻转课堂的优越性,有待更多的评价指标考核其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V-ICPM)在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295例单侧颞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女123例;年龄14~78岁[(46.3±14.7)岁]。136例接受V-ICPM(V-ICPM组),根据监测情况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159例未接受V-ICPM(非V-ICPM组),行常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DC)、脱水渗透治疗的比率,质量分数20%甘露醇、30 g/L高渗盐使用时间,出院后病程中头颅CT脑中线结构移位≥10 mm、颅内感染、脑积水、癫痫发生的比率及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8.9±2.1)个月]。住院期间V-ICPM组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比率为35.3%(48/136)、DC比率为8.1%(11/136),低于非V-ICPM组的47.2%(75/159)、22.0%(35/159)(P<0.05或0.01);两组脱水渗透治疗比率、甘露醇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ICPM组高渗盐使用时间为(7.2±2.5)d,多于非V-ICPM组的(4.1±1.8)d(P<0.05)。出院后病程中V-ICPM组头颅CT脑中线结构移位比率为29.4%(40/136),低于非V-ICPM组的42.8%(68/159)(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积水、癫痫发生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6个月V-ICPM组的GOS预后良好率为91.2%(124/136),明显优于非V-ICPM组的81.8%(130/159)(P<0.05)。结论对于单侧颞叶脑挫裂伤,V-ICPM可降低开颅探查及DC的比率,尽管增加了高渗盐使用时间,但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