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特定穴位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 2017年 8月 -2019年 4月在我院医治的小儿肺炎患儿( 8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 40例,乙组 40例。乙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加特定穴位推拿治疗,总结复发情况、临床疗效。结果:甲组复发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 P< 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特定穴位推拿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患儿复发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推拿法于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开展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课题收集笔者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 55例为观察对象,予以患儿小儿推拿治疗。结果: 55例患儿经小儿推拿治疗症状均显著改善,其中治愈患儿 47例,好转患儿 8例,有效率为 100%。结论:于小儿腹泻治疗中开展小儿推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儿推拿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异形局部排风罩控制物料筛分过程粉尘态化学毒物逸散的新设施,为局部排风设施设计方法、罩型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研究所物料筛分工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三维建模及仿真模拟技术,对其局部排风设施罩型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分析与比对。结果 结合现场与仿真模拟结果,选择大腔体且底部带有冲洗排水口的非标钳形排风罩,既能满足筛分落料的粉尘逸散,又能满足工艺清洗需要,确保排风罩内的粉尘易清理、不积聚。结论 三维建模和仿真模拟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工况下生产作业场所尘毒危害的控制,不但优化了局部排风罩的选型方法,而且提高了局部排风设施设计的可操作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局部振动和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振动组和ESWT组,对照组每周一至周六进行60 min的常规康复治疗(主要以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等为主),每次治疗时间60 min,6次/周,共治疗4周;振动组和ESWT组每周一、三、五按照对照组内容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周二、四、六在常规康复治疗50 min的基础上,振动组加入10 min局部振动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4周),ESWT组则加入10 min的ESWT(每周3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康复训练前(治疗前)和训练4周后(治疗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踝关节跖屈角度、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步频、步幅六种方法对3组患者的肌痉挛程度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振动组和ESWT组患者的CSS[(9.87±2.07)、(8.65±1.77)和(7.39±1.97)分]、PROM[(54.17±5.12)°、(57.57±5.79)°和(61.43±6.24)°]、踝跖屈角度[(35.70±5.73)、(31.13±4.33)和(27.52±4.15)°]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CSS(11.39±2.76)、(11.61±2.44)和(11.43±2.72)分;PROM(50.83±5.47)°、(51.04±6.28)°和(50.78±5.99)°;踝跖屈角度(39.71±6.40)°、(38.30±6.72)°和(39.17±7.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振动组和ESWT组的CSS、PROM、踝关节跖屈三个指标均逐级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对照组、振动组和ESWT组患者的10 m MWS[(22.13±6.03)、(27.22±7.70)和(29.09±7.33)m/min]、步频[(21.65±6.68)、(26.35±7.00)和(27.74±7.01)步/min]、步幅[(22.39±6.21)、(29.09±8.03)和(31.04±8.01)cm]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10m MWS(2.13±1.42)、(2.22±1.44)和(2.30±1.61)m/min;步频(12.13±4.71)、(13.09±4.58)和(11.70±4.00)步/min;步幅(9.57±3.94)、(10.26±4.08)和(10.61±3.56)c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振动组和ESWT组的10 m MWS、步频、步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振动组和ESWT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振动和体外冲击波治疗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小腿三头肌的痉挛和步行能力,且体外冲击波在改善痉挛方面优于局部振动,但二者在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改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5例乙肝肝硬化伴MHE患者(MHE组)、27例无MHE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扫描,将原始图像经过处理后得到ReHo脑图,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和MHE组三组之间ReHo差异的脑区。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E组脑区ReHo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相比,MHE组数字连接试验A (Number Connection Test-A,NCT-A)量表评分显著升高、数字符号试验(Digital Symbol Test,DST)及MoCA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相比,MHE组右侧额中回、颞中回、颞下回及双侧中央旁小叶的ReHo显著降低,左侧楔前叶ReHo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HE组MoCA评分与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中回及部分枕部的平均ReHo值呈负相关(P<0.05),与右侧缘上回的平均ReHo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HE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脑区ReHo的改变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方法(1)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2具(男7例,女5例,年龄54~87岁),尸体头部经丙酮脱水、脱脂后,以环氧树脂全透明超薄层进行塑化与切片,使用Leica MZ8立体显微镜和Leica DFC295数码相机观察、分析制备的切片,观察面中部不同局部(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的皮韧带三维构筑特点的差异。(2)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患者均采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缺损。应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分析皮瓣推进距离、皮瓣切取面积、皮瓣长宽比、缺损面积间的相关关系,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面中部不同部位皮瓣面积、皮瓣长宽比等的差异性。计量资料以±s或M(Q1,Q3)表示。结果(1)解剖学研究显示,面部皮韧带走行方向与表情肌走行方向一致,其在上眼睑和上鼻翼鼻面角处的三维构筑具有差异性,上眼睑皮韧带顺眼睑方向走行,而上鼻翼处皮韧带朝鼻翼下方走行。(2)临床研究纳入18例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64.6±23.4)岁。术后18例患者皮瓣均存活,皮瓣面积为10.6(8.0,18.0) cm2,推进距离为2.8(2.0,4.0) cm。统计学分析显示,皮瓣推进距离与皮瓣切取面积(r=-0.71,P=0.022)和皮瓣长宽比(r=-0.58,P=0.012)均存在相关性,皮瓣长宽比与缺损面积无相关性(r=-0.23,P=0.365);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皮瓣的长宽比分别为2.1(1.9,2.3)、2.0(1.6,3.5)、3.5(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9,P=0.037)。结论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是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面中部不同部位的皮韧带构筑的差异会影响各部位皮瓣推进的难易程度等特性,可能是影响皮瓣设计时长宽比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