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的切取新方法——"逆行解剖切取法",报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共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例,应用"逆行解剖切取法"切取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术中于髂结节、髂骨内侧附近寻找合适的皮肤穿支或肌支,应用显微剪和显微蚊氏钳逆血管分支由表至里分离解剖至旋髂深血管起始部,然后骨刀凿取髂骨瓣,髂骨瓣嵌入股骨头内,吻合旋髂深血管与旋股外侧血管横支。术后通过门诊随访患者并总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术前、术后Harris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髂骨瓣切取长度为3.0~5.0(4.0±0.5)cm,血管蒂长度为4.0~7.0(5.3±1.0)cm;髂骨瓣切取时间35~55(45.0±6.1) min;术中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切取成功率为100%,所有髂骨瓣断蒂前骨面渗血活跃;术中自体血回输量为100~400(226.7±78.2)ml。术中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牵拉伤,术后第1天出现大腿前外侧区域麻木,术后4个月麻木症状得到缓解,其余1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大腿前外侧区域麻木等症状。术后髂骨瓣供区引流量为50~70(62.7±7.5) ml,髂骨瓣供区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3年,髂骨瓣供区均未出现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9、12、18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后基本达到较好的水平。结论"逆行解剖切取法"切取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能快速确定髂骨瓣的营养血管,操作相对简单,解剖安全可靠,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供区的损伤及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PIAP)、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DAP)、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RCAP)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5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1.5 cm~ 10.0 cm×24.0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0 cm~ 11.0 cm×25.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术后观察皮瓣成活与创面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及皮瓣供区外形及功能。结果1例DIEP移植术后第3天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其余5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 18个月随访,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仅残留线形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疗效可靠,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不同N分期、外科治疗、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联合放化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内4 555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包括N0期患者3 710例,N1患者845例,所有患者包括完整的TNM分期信息、生存时间及生存状态信息、手术相关信息及放化疗信息。以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共描述120个月的生存情况,应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假设检验,观察不同N分期ICC患者总体预后差异,以及不同手术方式、是否清扫淋巴结、术后是否进行放化疗对不同N分期ICC患者预后的影响。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结果N1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N0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在N0期患者中,未行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局部肿瘤毁损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5~59个月;在N1期患者中,未行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局部肿瘤毁损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22个月。N0期患者中,未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6~55个月;N1期患者中,未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8~20个月。N0期患者中,不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1~42个月,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3~46个月;N1期患者中,不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17个月,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结论ICC中N1期患者预后明显差于N0期患者,手术是治疗ICC的有效手段,同时应积极推荐常规清扫淋巴结,推荐N1期患者进行联合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