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胺液再生装置易发生腐蚀的部位,结合溶剂再生塔顶冷凝系统管道的腐蚀案例,就胺液再生塔顶冷凝系统的腐蚀机理进行了介绍,分析并得出结论。此外,对再生塔、富液管线、再生塔底重沸器等部位的腐蚀机理,冲刷腐蚀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产生腐蚀的主要原因及其现象,并从工艺优化参数、设备选材、设计制造、腐蚀检测等方面提出了防护建议。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且仍有快速增长的趋势,天然气管道铺设的里程也迅速增长,天然气站场数量也逐年增多。随着逐年增多的天然气站场,关于其安全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天然气站场内有大量天然气、润滑油和烃类物质,具有爆炸性和易燃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生差错或失误,可能会引起站内天然气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以及设备损坏等安全风险。因此为了预防这些安全风险,应保持沉着冷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规避上述风险,遵循“冷静应对”的原则,合理、科学地规避各种隐患,做好天然气站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站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简介: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与实践能力成为学生的重要能力。那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呢? 关键词:数学课题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一、注重情境设置,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一)丰富适切的素材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创设情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渐进教学佳境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能现场创设的情境尽量现场创设。如,跳绳游戏、纸片游戏等,都能成为情境设置的好素材。如,( 1)小华跳了 45下,小红比小华多 23下,小軍比小华多 28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小宁有 59张纸牌,小德比小宁少 27张,小欢说我比小宁少 2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不能现场创设的就利用视频、故事、童话等方式进行创设,一般上课不采用直接告知题目的方式进行讲解。 (二)将核心概念蕴涵于数学教学情境之中 数感是很重要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简单的讲就是人们对数的感觉,是人们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数数,感知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如,一捆是 10根,二捆是 20根,再添三根就是 23根,在桌子上怎样摆能看的很清楚?通过简单推理,进一步增强数感,使这些学习数学的核心概念、重要思维在情境中形成、发展。如,“猜一猜”:先抓一把蚕豆,数数有几粒,再抓一把花生米,猜猜大约有多少粒?“数一数,你猜得怎么样?”“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呢?”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使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抽象与概括,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通过解答思考题提高学生创新水平和能力 从一年级开始,教材安排了思考题,在多数思考题中,涉及的知识会宽一些,思维要求会高一些,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如,在正方形中画一个点(配图),使这个点到每条边的距离都相等。 通过解答思考题活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了解要解决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通过对应用过程的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明白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和能力。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教师教学中要特别关注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如,( 1)上学时间的课堂实践。提出问题:你每天上学途中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和同学相比,你用的时间是比较长还是比较短呢?可以连续记录(设计记录表)几天上学所用的时间,然后再进行估计。( 2)认识“我们身体上的‘尺’”。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脚大约长多少厘米?先量一量再填表,提出问题:一米大概有几拃?一米大概有几步?一米大概有几脚? 三、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与发展性,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知识基础 练习是小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发展思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精心设计练习特别是题组练习,是我们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实现练习的功能,在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练习要求上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练习形式上的针对性与多样性、时间分配上的随机性与连贯性以及练习过程中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等诸多关系,既避免机械重复,更注意增强启发性,确保练习效果,提高练习质量。 在安排练习时,特别重视运用对比性题组,如,“ 20÷2=”与“ 26÷2=”“60÷3=”与“ 69÷3=”等进行对比,不断增进对计算原理和方法等的理解。 四、注重教学的生活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一)引入生活教学 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积木、游戏、生活场景入手,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体现教学的生活性、真实性、广泛性。 (二)明确应用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数学课程改革把应用题扩展为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小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材中“你知道吗”栏目非常有利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较好地在教学中解决设计问题,使教学与实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每天这样搭配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 375克,肉 75克,鱼、虾 25克,鸡蛋 25克,牛奶 200克,豆制品 75克,水果 75克,蔬菜 250克,食用油 15克,食糖 10克。 创新知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教学的生活性,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月 [2]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2月 [3]史宁中 .《数学基本思想 18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