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超声评分(LUSS)预测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33例,性别不限,年龄18~89岁,ASA分级Ⅰ~Ⅲ级,分别于术前(T0)和入PACU (T1)时行肺超声检查(LUS),评分记为LUSS0和LUSS1。于气管拔管后20 min(T2)时行动脉血气分析,PaO2/FiO2<300 mmHg为低氧血症组,PaO2/FiO2≥300 mmHg为非低氧血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LUSS预测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的准确性。结果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USS1和BMI是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LUSS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P<0.01,95% CI 0.812~0.935)。LUSS1<7分的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风险低(LR-=0.15,95%CI 0.05~0.45),LUSS1>10分的患者气管拔管后新发低氧血症风险高(LR+=17.25,95%CI 7.35~40.51)。结论LUSS可有效预测PACU患者气管拔管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阑尾炎CT在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超声检查,检查后,对比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与诊断正确率。结果 检查后,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8%,显著高于超声诊断正确率的8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100%,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检出率91.7%,显著高于超声对疾病的检出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疾病诊断正确率,为医师后期治疗提供用力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5.23±12.78)分,较对照组患者的(39.46±13.24)分高,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下肢运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显著,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7月~2021年9月间入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中 随机抽选,最终将100例患者定为主要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FEV1、6min步行距离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律失常率以及卧床时间。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整体FEV1、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率以及卧床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室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消除患者负性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脑组织特异性高表达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蛋白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简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IRT1组。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采用永久性中动脉闭塞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做皮肤和分离血管,不夹闭血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经脑室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9 v.g,SIRT1组经脑室注射SIRT1过表达腺相关病毒1×109 v.g,注射6 d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脑组织。观察3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试剂盒检测外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水平;分离脑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膜电位。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脑组织的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乙酰化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1、3.185、3.014、2.901,P值均<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外周血中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上调,抗氧化物酶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外周血MDA水平显著下调,抗氧化物酶水平(GSH-Px和SO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假手术组[(2.39±0.11)和(5.12±1.09)%]比较,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1.27±0.08、1.85±0.10)显著下调,细胞凋亡指数[(78.32±12.81)%和(24.71±5.98)%]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3,P<0.05;t=3.189,P<0.01)。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P<0.05;t=2.897,P<0.01)。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比较,SIRT1组脑组织中PGC-1α蛋白乙酰化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7,P<0.05;t=3.218,P<0.05)。结论SIRT1可通过下调急性梗死脑组织中PGC-1α蛋白乙酰化,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提高线粒体功能,进而降低脑细胞凋亡,达到保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CCU延续性护理路径对改善其心功能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2月至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CCU延续性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心功能指标上看,护理前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比结果显示(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人在北京安贞医院学习期间2015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急诊PCI术前1小时服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180mg与600mg氯吡格雷,两组患者手术后都要接受氯吡格雷维持治疗,剂量为每天一次,每次75mg,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7天观察及30天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手术中血流情况及30天内复合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慢血流及无复流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其小出血发生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替格瑞洛有效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出现几率,改善了其血流情况,是一种较好的药物治疗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就多学科协作护理在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手术患者中对平均换药次数及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展开研究探讨。方法:本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AC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研究组26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多学科协作护理,分析各组护理价值。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更具优势,指标对比差异强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支循环与伴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模式和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伴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弥散加权成像将梗死模式分为穿支模式、流域模式、分水岭模式和混合模式。在发病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9例患者,侧支循环良好50例(56.2%),侧支循环不良39例(43.8%)。梗死分布模式:穿支模式22例(24.7%),流域模式26例(29.2%),分水岭模式17例(19.1%),混合模式24例(30.0%)。穿支模式组、流域模式组、分水岭模式组和混合模式组侧支循环良好患者构成比分别为81.8%、65.4%、29.4%和41.7%,穿支模式组更多见侧支循环良好,分水岭模式组更多见侧支循环不良。发病后90 d时转归良好53例(59.6%),转归不良36例(40.4%)。转归良好组基线高半胱氨酸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17.91±4.62)μmol/L对(20.35±4.67)μmol/L;t=2.436,P=0.017],而侧支循环良好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转归不良组(73.6%对30.6%;χ2=16.124,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半胱氨酸水平较高为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174,95%置信区间1.061~1.298;P=0.002),而侧支循环良好为转归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095,95%置信区间0.038~0.239;P<0.001)。结论穿支模式患者更多见侧支循环良好,分水岭模式更多见侧支循环不良。侧支循环良好与伴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转归良好独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