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当社会治理成为一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的依赖。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专业化知识的应用。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体系,是通过把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的社会治理整体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即达到社会治理的某种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社会处在一个不停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变革也会引发社会治理的变革。在社会治理变革的过程中,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渴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往往会耽于旧的知识框架之中,即使新的知识出现了,也会强行地将其纳入到旧的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于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的,而且会把社会变革而积累起的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革命就是因为社会治理压制了社会变革的能量而引爆的。鉴于此,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自觉的知识创新,更需要社会治理去容纳和利用这些新的知识

  • 标签: 社会治理 知识 创新 全球化 后工业化
  • 简介:官僚制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并作出了深入研究的问题.在韦伯之前,虽然也有人对这个问题作出研究,但只是在他这里,官僚制理论才第一次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而存在.在韦伯之后,官僚制的问题是20世纪学术思想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几乎所有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们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但是,所有谈到这个问题的人,无论是持肯定的态度还是采用批判的眼光,基本上都是对官僚制作出了统治的理解.这就是官僚制理论和实践出现全面危机的根源.当前,一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正在进行,要想真正有所建树,当务之急是走出统治的视角.

  • 标签: 统治视角 官僚制 马克斯·韦伯 官僚体系研究 统治制度 合法性问题
  • 简介:社会的封闭性或开放性决定了社会治理的状况,在近代社会早期的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地域界限的突破,熟人社会转化为了陌生人社会,有限的开放性决定了社会治理需要依据规则进行。然而,工业社会是一个存在着知识霸权的社会,是一个排斥文化差异的社会,因而,社会治理仍然是一种半封闭、半开放的治理。工业社会的领域分化造成了人的身份与角色的二重化,也同时使社会治理分化为国家治理和组织治理两个部分,进而使社会治理陷入各种各样的矛盾与逻辑悖论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现了法治。作为法治基础的法律,具有公开性的特征,但是,当法律落实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并以法治的形式出现时,却仍然具有封闭性的特征。不过,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社会治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此前一切"使动"与"被动"的社会治理响应机制都将终结,代之而起的将是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合作治理。

  • 标签: 开放社会 社会治理 合作治理
  • 简介:自古以来,人们都期望统治者能够拥有仁爱的德性.但是,在以往的社会治理活动中,由于社会治理活动主要是统治和管理活动,社会治理的性质决定了社会治理者无法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做到仁爱.20世纪后期,随着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出现,对社会治理者提出了道德要求,即要求他们在社会治理活动中把原先伦理学规定的社会治理者的德性作为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来.虽然仁爱作为道德责任义务,来源于现代社会治理者的自觉,是他自觉了的责任义务,但当这种责任义务发生在现代社会治理活动之中的时候,则是一种必要的承当,而不是取决于现代社会治理者的主观意愿,他必须承当这种责任义务,如果他逃避承当这种责任义务,他就会失去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者的资格.

  • 标签: 仁爱 社会治理者 责任和义务
  • 简介:全球化、后工业化把人类引入一个创新的时代.因为全球化、后工业化是一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所以需要通过创新去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在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社会的组织化,人们是通过组织去开展社会活动的.组织既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的呈现方式.因此,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切创新活动都会发生在组织之中,会以组织创新去推动社会变革.组织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行为层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方面;其二,是模式创新,即创建新型的组织模式.行为层面的创新在官僚制组织中也一直存在,但时常受到官僚制组织模式的约束和限制.从官僚制组织向合作制组织的转变属于模式创新.一旦我们建构起合作制组织,行为创新将不再受到任何限制,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创新.

  • 标签: 创新的时代 组织创新 官僚制组织 合作制组织
  • 简介:在对社会治理活动的伦理审视中,我们发现,如果在人类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治理者的仁爱道德品性缺乏客观保障的话,那么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则要求治理者必须把仁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来加以承当.公共管理者的仁爱是博爱与自爱的统一,他能够承当这一道德责任和义务是他成为合格的公共管理者所应具有的必要条件.

  • 标签: 公共管理者 仁爱 博爱 责任和义务
  • 简介: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作为人类集体行动基本形式的组织,也正处在变革之中。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进入了风险社会,危机事件的频发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正以恐怖主义这一典型的“非典型”反人类罪行的方式呈现出来。人类现在所要面对的是不同于传统的非常规问题,必须以新的组织形式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实践中也确实看到,官僚制组织正在失去既往的魅力,显得行动迟缓,不能适应这样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构想了一种全新的人类集体行动模式——合作制组织。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将以其灵活性而在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中表现出优势。

  • 标签: 全球化 组织模式 变革 恐怖主义 合作制组织
  • 简介: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然而,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却是不相称的,更多地表现出了搬用西方现成的思想和理论的状况,长期看来,这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有害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是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过的。具体地说,中国是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从事工业化的社会建构工程,一切既有的思想和理论都不足以支持这项伟大工程,它要求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承担起建构中国话语的任务。如果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从全球化、后工业化的现实出发去致力于理论探索,则其所建立起来的中国话语也是具有世界性的,将会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为人类做出的一项贡献。

  • 标签: 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话语 全球化、后工业化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之中,这也是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迅速增长的时代。现在,我们事实上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而且,这种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以风险和危机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在这一条件下,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这种挑战,使社会治理的变革成为时代主题。在谋求社会治理变革的方案时,我们必须看到,这是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变革,需要顺应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要求,是一场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变革。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化、后工业化把全球置于同一个变革的平台之上,唯有通过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才能走在历史进步的前沿。

  • 标签: 全球化 后工业化 社会治理 创新
  • 简介:人的生命体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人的物理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人的良心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核心,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最高表现形式和社会关系的最高实现。在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的生成中,良心是前提。对于人的良心,需要从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双重特性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在从良心到人的行为选择的过程中,人所要克服的首先是个人的那些不合乎道德的情感、欲念、情绪及其冲动,推动那些合乎道德的情感、意志、信念向行为选择的方向转移,随时随地矫正人的行为选择过程中的自私与偏颇。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公共管理者的良心对于他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和义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公共管理者 社会治理模式 制度设计 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