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定量CT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研究对象同时接受双能X线吸收定量法(DXA)和定量CT两种方法分别检测腰椎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根据DXA测量的椎体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病程、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C肽(FCP)及餐后2 h 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血清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维生素D、肌酐等指标的差异并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较男性高(46.4% vs 29.3%;χ2=8.319,P=0.012);骨质疏松组年龄、病程、HbA1c、PTH、CTx较非骨质疏松组高(P<0.05),骨质疏松组BMI、N-MID、TP1NP、维生素D较非骨质疏松组低(P<0.05);CTx与2hPG呈负相关(r=-0.165,P<0.05);TP1NP与FPG(r=-0.224)、2hPG(r=-0.191)呈负相关(P<0.05);N-MID与FPG(r=-0.280)、2hPG(r=-0.183)、三酰甘油(r=-0.293)、HbA1c(r=-0.238)呈负相关(P<0.05);维生素D与病程(r=-0.224)呈负相关,与BMI(r=0.167)呈正相关(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年龄(r=-0.371)、HbA1c(r=-0.173)、病程(r=-0.230)呈负相关(P<0.05),与BMI呈正相关(r=0.231,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年龄、病程、BMI、HbA1c、PTH、CTx有线性回归关系;定量CT与DXA检测方法相比,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3%,定量CT诊出率较DXA高(P<0.05)。结论(1)糖代谢和骨代谢有相关关系,血糖控制不佳,骨形成减少;(2)女性、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BMI在一定范围适度增加为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3)年龄、HbA1c、病程、PTH、CTx、BMI对腰椎骨密度的影响依次增大;(4)定量CT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证治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84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脂冠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G、LDC-C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病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的发生率、闭塞病变、弥漫性病变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心功能不全,血脂常更明显,冠脉病变更严重。
简介:[ 摘要 ] 目的:近年来,气虚型便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长期便秘不仅能引起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全身症状,还能诱发和加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气虚型便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根据人体的生理特征,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气虚型便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儿童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病因复杂,已知有心肌炎、神经肌肉疾病、家族性心肌病、遗传代谢病及先天性畸形等。近年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被发现与DCM高度相关,包括肌小节相关基因、细胞骨架相关基因、核膜蛋白相关基因、离子通道相关基因及其他DCM相关基因。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影响基因表达结果,进而导致相关蛋白功能异常,最终导致不同临床表型的DCM。目前在临床工作中DCM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缺乏特异性治疗,预后差异较大,基因治疗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文就DCM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及预后与基因突变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幼年性息肉病(JPS)是一种以消化道多发性幼年性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不干预癌变风险较高。研究发现JPS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关于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JPS局部可以发生异型增生,进而可演变为肿瘤。对于JPS患者,内镜下息肉切除及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定期内镜下随访尤为重要。对于可能的基因突变携带者和高危个体需要加强基因检测,进行个体化随访管理。本文主要对JPS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癌变过程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病患在术后使用碘-131的临床变化。筛选出本院于2021.3-2021.12之间收治的已行分化型甲状腺癌术的50例病患,指导其服用碘-131,根据不同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实验组(选择基础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选择复合护理干预方案),每小组病患例数是25例。统计对比2组病患出现的不良反应率、生活质量、临床满意度等指标变化情况。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试验组产生的乏力和不适等症状都要比对照组低出很多;观察组的功能及健康领域所获得的评分都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症状领域评分则比对照组低出很多;观察组接受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显示,复合护理模式比基础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可以让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小细胞外囊泡,携带许多生物分子,例如mRNA、微小RNA、蛋白质和转录因子等。外泌体在生理过程中发挥介导细胞间通讯的功能;在病理状态下,可以介导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炎症和血-视网膜屏障(BRB)功能障碍等病理过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外泌体来源广泛,与眼部及全身的基础代谢状态密切相关,其内容物含有大量生物学信息,可作为DR早期诊断标志物的来源;糖尿病状态下,循环外泌体参与运输炎性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通过激活内皮细胞进而破坏BRB,可能作为DR新的治疗靶点;眼内各种细胞通过分泌外泌体的方式调节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在体外促进血管生成,有助于揭示DR新生血管病变机制。本文对外泌体在DR的发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理解DR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提供全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55例为研究组,糖尿病未并发脑梗死患者50例为单纯组,并选取在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实施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三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指数以及颈动脉斑块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IMT指数为(1.84±0.23),对照组IMT指数为(1.32±0.21),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2.674,P<0.05);单纯组IMT指数为(1.59±0.19),明显低于研究组(t=6.037,P<0.05);而单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7.009,P<0.05);研究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85.37%(35/41),对照组为11.54%(3/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71,P<0.05);单纯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45.95%(17/37),显著低于研究组(χ2=19.118,P<0.05);单纯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2,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做好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对预防脑梗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例患有糖尿病患者双足背溃烂并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们医院2016年2月步行入院,2016年4月治愈的一例糖尿病患者双足背溃烂并伤口感染的案例,由医生对该名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并开展相关护理诊断,按照治疗方案对该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患者的病情逐步改善直至康复的目的。结果该患者患有Ⅱ型糖尿病,双足背溃疡,高血压病3级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病程时间长、生活质量较差,家属前期拒绝去外院诊断,对被治疗态度及意愿较低,接诊医生和护士多次与患者沟通,讲明治疗方案及康复概率,最终打消患者及家属顾虑,同时通过与患者家属的积极引导,以亲情做鼓励,终于使得患者的病情改善显著直至痊愈。结论对于患有糖尿病足背溃烂合并伤口感染患者,需要尽快给予病人准确的医疗和护理诊断,从而方便开展相应的护理处理措施,缩短患者患病时间,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应用水飞蓟宾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酒精肝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应用茵陈五苓散加减的方式,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中医症状,提高酒精肝治疗总有效率,增强肝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护理肝郁脾虚型胃脘痛中应用艾灸治疗、情志调护结合的实际护理价值与疗效结果。方法:选取我院 在 2018年 7月至 2020年 4月期间 的患者 ,从中抽选总计127例肝郁脾虚型胃脘痛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含 64例患者,将其命名为 Z组,一组含 63例患者将其命名为 X组,对 Z组患者在治疗中以西药进行治疗,护理工作以常规护理措施为主, X组患者在治疗中以艾灸治疗开展治疗,护理工作以情志调护护理措施为主,在最后统计两组患者各自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从最终疗效状况中可以显然看到,Z组患者的疗效恢复率为 73.44%( 47/64), X组患者的疗效恢复率为 96.83%( 61/63),在疗效恢复状况对比中差异明显, P值 =0.0228.其中的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 结论: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胃脘痛之际,应用艾灸治疗配合 情志调护措施,可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干预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健康恢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治疗护理方案可在临床治疗肝郁脾虚型胃脘痛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