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应用在缺损创面的测量与穿支皮瓣设计的临床观察。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对收治的3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中采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进行创面测量,根据创面精准测量后指导皮瓣设计与切取,门诊定期随访皮瓣状况。结果3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好转,所有伤口未出现感染,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明显臃肿,感觉恢复至S2级21例、S3级10例,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利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可对创面进行精准测量,根据测量创面进行皮瓣设计,减少手术时长,提升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间后动脉Flow-through穿支皮瓣修复伴有指端血运障碍的指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对收治的12例伴有指端血运障碍的指背软组织缺损伤的患者采用骨间后动脉Flow-through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2.0 cm×2.0 cm~5.5 cm×3.0 cm,皮瓣内的骨间后动脉桥接指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皮瓣内的1条皮下静脉和背侧皮下静脉吻合,骨间后动脉的1条伴行静脉和掌侧皮下静脉吻合,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指端血运情况及皮瓣成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质量及手指的指骨间关节功能。结果12例骨间后动脉Flow-through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指端血运良好,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前臂供区仅留下线状手术瘢痕,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结果优11例,良1例。结论骨间后动脉Flow-through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管管径和手指血管匹配,适合操作Flow-through术式,皮下组织少,无需二期修薄,供区能直接闭合,是一种良好修复伴有指端血运障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多部位的复合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21年3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共收治6例足踝多部位缺损伤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14.0 cm×9.0 cm~28.0 cm×9.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5.0 cm×10.0 cm~29.0 cm×10.0 cm,创面均骨外露且合并不同程度感染。一期创面清创后使用VSD持续灌洗引流,二期行d-LCFA分叶-嵌合穿支皮瓣覆盖缺损创面。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患者皮瓣颜色、质地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术后随访10~12个月,未发现感染病灶复发,皮瓣无色素沉着,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耐磨性好,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制定的手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恢复部分痛觉与触觉(达S1~S2)。结论d-LCFA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只需吻合1组血管蒂,既可同时覆盖多部位不同深度的创面,又能抗感染,是修复足踝多部位复合组织缺损伤的较理想皮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设计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钳在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利用新鲜猪跖骨制作斜形、螺旋形、横形、纵形劈裂骨折,粉碎性骨折,掌骨头颈部骨折等6种常见掌骨骨折模型,应用自行设计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钳进行复位和克氏针固定,行X线检查各骨折端复位情况。自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们共收治58例掌骨骨折需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患者,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钳,术后行X线检查骨折复位情况,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各掌骨骨折模型及58例掌骨骨折术后摄X线片示骨折端均复位良好,内固定牢靠。58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0.6个月,各骨折端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手功能恢复情况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5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自行设计的骨折复位克氏针导向钳辅助掌骨骨折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