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UFS)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23.01-2023.12 XX院收入UFS进行剔除术总共60例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中30例进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作为常规组,另外30例进行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应用在60例患者中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中,观察组BIS为(65.52±1.91)分高于常规组(60.09±1.98)分,手术后1小时,观察组BIS为(90.17±1.45)分低于对照组(93.14±1.16)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0.00%明显比常规组36.67%低(P<0.05)。结论 腹腔镜UFS剔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且眼内肿瘤局部切除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RPE腺瘤15例(15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眼部超声影像图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的肿瘤内血流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45.7±10.2)岁,范围25~58岁。出现最多的症状是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11例),其他包括眼前黑影或遮挡感(3例)和无症状(1例);1例患者存在既往眼部外伤史,其余患者均没有明确眼部外伤史。RPE腺瘤生长部位分散。超声检查示肿瘤最大基底径(8.07±2.75)mm,高度(4.02±1.81)mm;形态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6例),边缘不光滑,内部呈中或低回声,其中2例肿瘤内部可见挖空征;无脉络膜凹陷;可继发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混浊;CDFI检查示肿瘤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是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态、边缘不光滑、无脉络膜凹陷,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以及影响肿瘤能否全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5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5例患者中,采用标准翼点入路84例,改良翼点入路46例,眶颧入路15例。通过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通过临床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Ⅲ级)98例(67.6%),肿瘤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或单纯减压(Simpson Ⅴ级)47例(32.4%)。1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7.6±5.2)年。术前视力下降的62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32例(51.6%),无变化25例(40.3%),下降5例(8.1%)。随访期间肿瘤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为3.8%(3/78),未全切除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比率为23.3%(10/4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最大径、肿瘤对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侵袭程度及术前视力下降可能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21,95%CI:1.05~10.39,P<0.01)、肿瘤对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侵袭程度(OR=7.25,95%CI:2.35~21.64,P<0.01)为影响肿瘤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3 cm及肿瘤未完全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患者手术全切除率较高,分别为74.8%(89/119)和82.8%(72/87)。结论对于前床突脑膜瘤,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且复发率低。最大径≤3 cm以及仅部分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前床突脑膜瘤更易获得全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急腹症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KD并发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腹部平片和腹部CT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转归。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16例KD并发急腹症患儿中男7例,女9例;就诊年龄为4岁8个月(7月龄~8岁)。KD并发胆囊炎9例,肠梗阻5例,急性阑尾炎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急性腹膜炎2例,急性胰腺炎1例(其中3例患儿合并2种及2种以上急腹症疾病)。16例均有腹痛症状,7例有呕吐,4例明显腹胀,1例有血便。16例患儿均行腹部B超检查:8例表现为胆囊增大及胆囊壁水肿、增厚,2例见阑尾炎声像,2例见肠梗阻,1例见胰腺肿大;8例行腹部平片检查: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改变,2例肠梗阻表现;3例行腹部CT检查:1例胆囊壁水肿,1例腹膜炎表现,2例肠梗阻,1例胰腺肿大。16例患儿均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2 g/kg)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有8例IVIG无反应,均再次予IVIG 2 g/kg治疗,其中4例患儿仍发热,予甲泼尼龙(MP)静脉治疗后热退。有2例分别行小肠造瘘术及腹腔穿刺引流术。16例患儿均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在疾病急性期或随访期间共有4例(25%)合并冠状动脉瘤(CAA)。结论KD并发急腹症以胆囊炎、肠梗阻较多见,除KD典型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呕吐,腹部B超、平片和CT有助于早期诊断。此外,KD并发急腹症患儿IVIG无反应及CAA发生率相对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以及影响肿瘤能否全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5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5例患者中,采用标准翼点入路84例,改良翼点入路46例,眶颧入路15例。通过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通过临床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Ⅲ级)98例(67.6%),肿瘤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或单纯减压(Simpson Ⅴ级)47例(32.4%)。1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7.6±5.2)年。术前视力下降的62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32例(51.6%),无变化25例(40.3%),下降5例(8.1%)。随访期间肿瘤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为3.8%(3/78),未全切除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比率为23.3%(10/4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最大径、肿瘤对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侵袭程度及术前视力下降可能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21,95%CI:1.05~10.39,P<0.01)、肿瘤对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侵袭程度(OR=7.25,95%CI:2.35~21.64,P<0.01)为影响肿瘤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3 cm及肿瘤未完全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患者手术全切除率较高,分别为74.8%(89/119)和82.8%(72/87)。结论对于前床突脑膜瘤,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且复发率低。最大径≤3 cm以及仅部分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前床突脑膜瘤更易获得全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分析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10种含有微量元素或微量元素丰富的药品作为待测样品,分别编号为1~10;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或间接测定10种药品中锌(Zn)、铁(Fe)、锰(Mn)、铜(Cu)、碘(I)等五种重要微量元素的含量,先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待测元素的样本液,再测定标准液样本,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浓度。结果各药品样品Zn、Fe、Mn、Cu、I元素检测结果为药品样品1为31.52μg/g、1125.35μg/g、41.02μg/g、23.65μg/g、21.03μg/g;药品样品2为12.03μg/g、71.36μg/g、150.24μg/g、322.08μg/g、22.03μg/g;药品样品3为152.36μg/g、45.69μg/g、152.36μg/g、263.27μg/g、18.67μg/g;药品样品4为132.29μg/g、528.25μg/g、91.25μg/g、102.36μg/g、45.61μg/g;药品样品5为89.06μg/g、257.03μg/g、32.68μg/g、40.08μg/g、28.69μg/g;药品样品6为521.36μg/g、145.26μg/g、182.03μg/g、26.36μg/g、23.35μg/g;药品样品7为72.03μg/g、153.62μg/g、52.12μg/g、96.37μg/g、28.06μg/g;药品样品8为78.31μg/g、91.36μg/g、142.36μg/g、72.56μg/g、18.69μg/g;药品样品9为369.58μg/g、75.36μg/g、132.69μg/g、216.36μg/g、69.15μg/g;药品样品10为128.13μg/g、232.52μg/g、240.36μg/g、158.27μg/g、15.06μg/g。结论药物分析中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可有效测出Zn、Fe、Mn、Cu、I等元素的含量,进而为药物分析及药理研究提供确切的资料。
简介:我们收集了近15年在我院及外院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113例,从发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几方面对小儿SLE做一全面的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女性多见,男:女=1∶4.13。年龄5~14岁,以10岁以上多见(占81%)。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者12年。患儿起病急,首发症状各异,可以表现为发热(42.5%)、皮疹(13.3%)、淋巴结肿大(6.2%)、关节痛(15.9%)等全身症状,也可在病初即出现器官受累的症状.如头痛、抽搐(3.5%),尿少、浮肿(11.5%),腹痛、腹泻(4.4%)及出血点,瘀斑(2.7%)。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卫生经费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9月,选取河北省某国有铁矿(开采历史10年以上,可代表一般类型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收集企业一般情况、职业卫生投入、损失和产出相关指标,建立铁矿职业卫生经费投入产出表和模型,用matlab软件对经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字关系进行求解。结果该铁矿地采、露采、破碎排岩、运输、尾矿、选矿部门劳动力在本部门的消耗(以劳动力工资作为参考)分别为:756.46、1 281.78、987.61、1 570.71、509.56、1 891.16万元/年。各部门的产值分别为:11 207.19、18 989.95、15 176.40、25 294.00、7 704.94、28 017.97万元/年。该矿卫生投入与总产出之比为0.004 5;职业卫生投入产出比为1/0.046。结论铁矿职业卫生投入产出表模型可较为清晰的反映职业卫生经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该煤矿投入情况较差,投入未带来明显职业卫生效益。
简介:摘要:此次课题宗旨在探析运用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胆结石病人的成效。方法:遴选本院开展治疗的胆结石病人,遴选基准为资料具备同质性的病人,合计遴选出胆结石病人700例,病人参与课题的时间区段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对遴选病人借助计算机开展随机抽检处置,划分为例数均等的两个小组,本课题为对照试验,两个小组类别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选用单一常规护理方式,分析组选用全面护理模式。结果:比照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平均数,分析组三个指标平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数值有所相差,统计学含义客观存在,P值小于0.05。结论:全面性护理方式在胆结石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值得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吡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站2009年1月-2011年8月接收的慢性血吸虫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保肝治疗的同时并行吡喹酮治疗,随访3年,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期间采用B超行腹部检查联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60例患者随访期间,大部分患者的肝脾肿大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经治疗1年后随访,未见1例转阴,转阴率为0;第2年见9例转阴,转阴率为15.0%;第3年见31例转阴,转阴率为51.67%;部分患者见轻度恶心呕吐、疲倦、头痛、皮疹等症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行吡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