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技术应用于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技术手术的骨盆软骨肉瘤患者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34.00±1.41)岁(范围23~72岁)。47例为原发骨肿瘤,7例为复发骨肿瘤;肿瘤位于髂骨(Ⅰ区)15例,主要侵及髋臼(Ⅱ区)35例,耻骨(Ⅲ区)1例,侵及骶髂关节(Ⅳ区)3例。行穿刺活检45例(83.3%),切开活检4例(7.4%),5例未取活检,其中2例为多发骨软骨瘤恶变、2例为骨盆软骨肉瘤复发、1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骨盆恶性肿瘤。病理分级:Ⅰ级3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计算机导航引导下按术前设计完成肿瘤切除手术,其中保肢术49例(90.7%)、截肢术5例(9.3%)。采用切除肿瘤标本大体外观和肿瘤最大径剖面检查评估肿瘤外科切除边界。分析术前肿瘤状况、性别、肿瘤分型、活检方式、肿瘤位置、截肢或保肢、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39例,边缘切除13例,囊内切除2例。52例(96.3%)按术前计划的外科切除边界完成手术,2例未完成。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00±93.34)个月(范围12~150个月)。存活45例,术后发生肺转移而死亡9例。局部骨与软组织复发8例(14.8%,8/54),其中保肢者复发7例(14.3%,7/49)、截肢者复发1例(20.0%,1/5)。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2,P=0.001);边缘切除复发的风险是广泛切除的8.222倍[95%CI(1.297,52.140)]。按美国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肢体功能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0.00%±4.71%(范围60.00%~10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4.1%),其中感染7例(13.0%)、术区及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3.7%)、伤口皮缘坏死延迟愈合4例(7.4%)。保肢术49例中,复发后截肢2例,5例患者肿瘤巨大侵及血管、神经而选择了半骨盆截肢手术,最终保肢率77.8%(42/54)。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技术可行,有利于完成术前计划,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其局部安全性不低于截肢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改良腹腔镜TEP术治疗的55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改良TEP组,同时收集同期行TAPP术治疗的55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TAPP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住院指标、术中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T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APP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住院费用均低于TA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其大出血、分破腹膜、分破疝囊、肠道损伤、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游离腹壁下血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EP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TAP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改良TEP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性良好,相较于TAPP,改良TEP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同时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但其对术者要求较高,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经历母乳喂养延迟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2月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1个月内的17名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归纳,最终凝练出以下4个主题,分别为错失早期建立母乳喂养时间、母乳喂养历程曲折、担负母乳喂养压力、母乳哺育支持体系不完善。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延迟现象较为普遍,母乳喂养历程十分艰难。未来可从NICU制度、延续护理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加以完善,给予多角度多层次的护理支持,以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早期成功实施母乳喂养,维护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