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选取在我院实习的护生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化带教法;实验组实行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各方面理论成绩、实操成绩以及对临床路径带教方法的评价结果:两组护生的各方面理论成绩包括健康教育知识、心理护理理论以及基础护理理论,实验组的各方面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理论掌握度为87.50%,临床操作以及学习的自主性分别提升了70.00%和77.50%,教学满意度为95.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能提高护生的专业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感染控制路径应用于非层流手术室神经外科择期手术中空气消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6例神经外科于非层流手术室择期进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分别采用常规紫外线及感染控制路径法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对比两组手术室各时间点空气中的菌落总数,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室在手术前10min、手术后30min和手术完毕后的菌落总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感染控制路径有利于改善非层流手术室神经外科择期手术中空气消毒的效果,降低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心肌缺血方面的疗效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分成观察组(三七治疗)与对照组(西医治疗),各40例,评估三七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11.78±1.45)min短、心肌缺血发作次数(35.97±4.12)次较少、ST段下移幅度(1.15±0.21)mm下降较低,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心肌缺血治疗中,应用三七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能够缩短疾病发作时间和次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成效,探讨健康教育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9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健康教育组两组,其中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诊疗模式;健康教育组52例,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诊疗模式。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生命质量进行评估,从而评估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活力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并且在对于消化性溃疡认知、自我保健与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治疗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促进了患者对健康保健的重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急诊科护理是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疼痛管理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以急诊护理中的疼痛管理为核心,通过文献回顾与实地观察,探讨其现状与挑战。研究发现,虽然医护人员都充分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患者疾病类型复杂、疼痛程度主观差异显著等因素,疼痛管理仍存有一定挑战。其中,疼痛评估不准确、缺乏个体化疼痛治疗方案与疼痛药物使用不当等为疼痛管理最主要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必须建立起严谨的疼痛评估体系,加强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教育培训,以及制定个人化的疼痛治疗方案等对策。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急诊科护理人员更加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0例肺曲菌球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导致肺曲菌球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肺曲菌球感染患者(观察组)(男82例,女18例)及5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患者(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肺曲菌球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导致肺曲菌球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均以男性、咳嗽、咳痰、咯血、肺内湿啰音及肺CT见渗出影发生率均较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长期使用抗生素,合并陈旧性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恶性肿瘤,肺内晕轮征、空气新月征、空洞及上肺病变的发生率为71.00%(71/100)、81.00%(81/100)、63.00%(63/100)、29.00%(29/100)、88.00%(88/100)、68.00%(68/100)、81.00%(81/1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0%(24/50)、24.00%(12/50)、20.00%(10/50)、6.00%(3/50)、6.00%(3/50)、20.00%(10/50)、0.00%(0/50)](均P<0.05)。长期使用抗生素,合并陈旧性肺结核、COPD,肺内晕轮征、空气新月征、空洞及上肺病变为导致肺曲菌球感染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肺曲菌球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且多种因素均为导致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需注意对存在本病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诊疗。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病理诊断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分级、分期以及治疗方式的预后效果。结果:1. 病理类型:良性纤维腺瘤的预后效果明显好于恶性纤维腺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病理分级:低级别和高级别的预后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级别预后效果更差。3. 病理分期:早期和晚期患者的预后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晚期患者预后效果更差。4.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病理诊断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类型和分级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而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结论:病理诊断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病理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患者临床用药情况,揭示心内科患者用药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80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用药数据。根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记录,统计了患者用药的类型、频率、剂量等信息,并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这80例心内科患者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他汀类药物和抗凝药物。其中,抗血小板药物被使用最为广泛,占总用药频次的50%,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40%)、ACE抑制剂/ARB(35%)、他汀类药物(30%)和抗凝药物(25%)。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发现心内科患者用药选项多样化,各类药物的应用比例有所变化。结论: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他汀类药物和抗凝药物是最常用的药物类别。随着医学进展和临床指南的改变,心内科患者用药选择也可能会有所调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特点和临床指南对心内科患者用药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运用尿常规检验的诊断效果。方法:收录2022.7——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共计30例,样本入组后均接受尿常规检验,并于同期收录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样本,对比分析两组pH值、尿密度及尿常规阳性率。结果:较之健康组,患者组受检者的pH值更低,尿密度更高,P<0.05。相较于健康受检者,患者组的尿蛋白、尿胆红素、尿糖、尿酮体等尿常规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pH值、尿密度及尿常规阳性率较之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将尿常规检验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辅助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