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天麻素对脑卒中大鼠神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将体质量为(250±10)g的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9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低剂量组(50 mg/kg)、天麻素中剂量组(100 mg/kg)、天麻素高剂量组(150 mg/kg)。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Longa评分;称量计算大鼠脑含水量;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情况;取脑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比色法测定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Caspase)-3、Caspase-9活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微小RNA155(microRNA-155,miR-155)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Notch1及其配体Jagged1的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行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脑含水量、脑梗死率以及Caspase-3、Caspase-9活性显著上升,脑内miR-155表达显著升高,Notch1及其配体Jagged1、下游靶基因Hes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模型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减轻,脑含水量[(81.52±2.19)%、(80.39±2.24)%、(79.33±2.05)%比(87.44±2.56)%]、脑梗死率[(24.66±2.35)%、(20.87±2.06)%、(15.65±1.54)%比(32.15±3.59)%]以及Caspase-3[(2.48±0.31)、(2.12±0.27)、(1.43±0.21)比(3.27±0.42)]、Caspase-9活性[(2.05±0.25)、(1.76±0.20)、(1.23±0.16)比(2.79±0.36)]显著下降,脑内miR-155表达[(2.15±0.18)、(1.97±0.16)、(1.63±0.15)比(2.64±0.27)]显著下降,Notch1[(0.77±0.13)、(0.84±0.16)、(0.95±0.18)比(0.42±0.09)]、Jagged1[(0.68±0.10)、(0.73±0.15)、(0.87±0.16)比(0.38±0.06)]、Hes1的表达[(0.81±0.12)、(0.93±0.15)、(1.07±0.17)比(0.43±0.07)]显著升高。结论天麻素可下调miR-155的表达,激活Notch通路,从而对脑卒中大鼠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NOTCH1与FBXW7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有二代基因测序数据的61例T-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46例,女15例,年龄[M(Q1, Q3)]为18(11,30)岁。分析T-ALL患者NOTCH1/FBXW7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关系,以及其对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共34例(55.7%,34/61)患者检出NOTCH1基因突变,其中异二聚体结构域(HD)突变22例(64.7%),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结构域(PEST)突变7例(20.6%),同时存在HD与PEST突变5例(14.7%)。9例(14.8%,9/61)患者检出FBXW7基因突变,其中5例同时存在NOTCH1和FBXW7突变。23例(37.7%,23/61)患者为野生型。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与野生型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M(Q1, Q3)]分别为76.4×109/L(8.3×109/L,149.2×109/L)、54.1×109/L(5.3×109/L,156.6×109/L),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9.1±27.1)、(99.5±23.1)g/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M(Q1, Q3)]分别为84.5%(69.0%,91.3%)、60.0%(35.0%,80.0%),SIL-TAL1、HOX11、HOX11L2基因表达率分别为7.9%(3/38)比17.4%(4/23)、18.4%(7/38)比4.3%(1/23)、5.3%(2/38)比13.0%(3/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血小板水平[M(Q1, Q3)]为60.5×109/L(36.8×109/L,100.3×109/L),低于野生型组患者的116.0×109/L(63.0×109/L,178.0×109/L)(P=0.018)。伴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基因突变个数[M(Q1, Q3)]为2.5(1.8,4.0)个,高于NOTCH1/FBXW7野生型组的0(0,1.0)个(P<0.001)。成人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EFS和OS分别为28.0个月(95%CI:7.3~48.7个月)、30.0个月(95%CI:8.9~51.1个月),均优于成人野生型组患者的4.5个月(95%CI:0~11.6个月)、9.0个月(95%CI:0~19.1个月)(P=0.008、0.014);而儿童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中位EFS和OS分别为12.0个月(95%CI:10.4~13.6个月)、19.0个月(95%CI:13.6~24.4个月),儿童野生型组分别为10.0个月(95%CI:8.9~11.1个月)、21.0个月(95%CI:0~51.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3、0.434)。结论T-ALL患者NOTCH1/FBXW7基因突变率较高,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且具有较好的EFS和OS,NOTCH1/FBXW7基因突变可能作为成人T-ALL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一个分层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证实新生大鼠前庭内侧核(MVN)与前庭传出(VE)神经元之间的直接投射通路并观察该通路的电生理特性。方法选用新生(9±1)d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刺激MVN,记录VE的突触后电流;逆行刺激脑干面神经膝部(g7)内侧VE的分布区,记录MVN区域传入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并使用生物胞素染色方法明确被记录的神经元的位置和形态。结果在电流钳记录中,位于g7内侧的VE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范围为-70~-55 mV。单脉冲电流(0.08 mA,0.1 Hz,100 μs)刺激MVN前庭传入神经元,在同侧g7内侧的VE神经元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95.6±23.7)pA和(23.9±5.9)ms。电刺激g7内侧VE神经元分布区后,MVN神经元可记录到逆行动作电位,幅度为(62.0±4.3)mV,持续时间为(94.9±4.7)ms。生物胞素染色标记也显示投射到g7内侧VE分布区的神经元胞体位于MVN内。结论MVN的前庭传入神经元存在直接投射到g7内侧VE神经元的兴奋性通路,其生理功能可能与前庭中枢对外周前庭传入的反馈调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