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采用以0.01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7.0)为溶剂配置盐酸氨溴索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进行含量测定,经实验得出,该方法测定盐酸氨溴索含量在15-45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RSD为0.21%(n=6),实验的稳定性高、专属性强、回收率好。本实验方法有效提高了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含量测定的准确度,降低了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在含量测定过程中出现稳定性差,重现性差,平行度差的问题,能够更好的为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提供保证,同时节约的经济成本,适用于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盐酸氨溴索,含量准确度,稳定,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采用以10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mmol/L四丁基硫酸氢铵缓冲溶液(以1mol/L氢氧化钾调节pH值至7.0)-甲醇(98:2)为流动相,水为溶剂配置葡萄糖酸根乳酸根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进行含量测定,经实验得出,该方法测定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中葡萄糖酸根乳酸根含量时,线性关系良好,实验的稳定性高、专属性强、回收率好。有效提高了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含量测定的检验效率,能够更好的为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提供保证,同时节约的经济成本,适用于复方葡萄酸酸钙口服溶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复方葡萄糖酸钙,含量准确度,稳定,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46例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观察组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早期泌情况.结果对照组初泌时间小于24h产妇45例,占71.6%,观察组初泌时间小于24h产妇64例,占87.6%,两组产妇在初泌时间上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72h母乳充足43例,占58.9%,观察组产妇产后72h母乳充足61例,占83.5%,两组产妇母乳充足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72h母乳喂养41例,占56.1%,观察组产妇72h母乳喂养62例,占84.9%,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早期泌率,并且可以提高母乳喂养,促进早期泌的形成,促进母婴的健康.关键词护理干预;剖宫产;早期泌乳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7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碘营养水平泌期大鼠尿碘含量(UIC)、乳汁碘含量(BMIC)和乳汁碘排出量,探索不同碘营养水平大鼠泌期碘代谢情况。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70 ~ 1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碘(LI)组、适碘(NI)组、高碘Ⅰ(HIⅠ)组、高碘Ⅱ(HIⅡ)组,每组10只,均食用低碘饲料,分别饮用含碘离子0、325、18 700、37 450 μg/L的去离子水。20只雄鼠按照NI组饲养方式喂养。干预8周后将雄鼠和雌鼠按1∶2比例合笼交配,在雌鼠泌期的第7、14、21天(L7、L14、L21)收集乳汁和24 h尿液,并记录进食量及饮水量,采用急性哺乳试验推算24 h乳汁排出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UIC、BMIC。结果LI、NI、HIⅠ、HIⅡ组泌期大鼠24 h总碘摄入量分别为(1.84 ± 0.51)、(30.51 ± 6.79)、(765.95 ± 317.41)、(1 654.26 ± 560.55)μg/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L7、L14和L21时,相同时间点不同组别间UIC、BMIC、乳汁碘排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HIⅡ组不同时间点BMIC、乳汁碘排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各组24 h乳汁碘排出量分别为(1.23 ± 0.85)、(11.88 ± 5.23)、(207.09 ± 114.51)、(493.67 ± 242.47)μg,24 h乳汁碘排出量占24 h总碘摄入量的比例分别为66.85%、38.94%、27.04%和29.84%。结论碘营养适宜时,泌期大鼠膳食碘约有39%通过乳汁供给仔鼠。低碘和高碘摄入时乳汁碘排出比例出现相应的升高和降低,提示不同碘营养水平的泌期大鼠通过自身的代偿作用调节乳汁碘的排出比例,以减轻碘缺乏和碘过量对后代的影响。

  • 标签: 缺乏症 大鼠 碘过量
  • 简介:【摘 要】目的:结合实验,通过建立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法,分析了其中含量。方法::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和紫外检测模式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电泳条件:以40mmol·L-1硼砂为电泳介质(测定黄芩苷和绿原酸的pH值分别为9100和9155),未涂层弹性融硅毛细管(50μm×3915cm,有效分离长度3418cm)为分离通道,压力进样(68195kPa·s),17kV恒压电泳(25℃),黄芩苷和绿原酸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5,326nm。结果:在20~640μg·mL-1和8~400μg·mL-1范围内,黄芩苷和绿原酸可分别进行定量分析,二者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60%±2136%和99168%±212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绿原酸 实验 黄芩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