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西药感冒药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此了解到西药感冒药的患者用药情况。方法选取400例感冒患者,按照不同药物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100例患者,其中A组使用新康泰克进行治疗,B组使用感康胶囊进行治疗,C组使用白加黑日片和夜片进行治疗,D组使用百服宁进行治疗。结果使用者四种药物的四组患者中,均有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情况,其中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耳鸣;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急性肾炎和肾衰竭;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腹泻、痢疾;D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湿疹、荨麻疹情况。讨论以上400例患者中,有部分人出现了不良反应情况,所以能够看出,西药感冒药在临床上均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情况,还需要医疗机构给予一定的关注,及时改善这样的情况,以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食堂就餐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收集2019年9月2日A景区职工及其家属中疑似病例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就餐情况等信息,并对就诊患者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对食物样本进行成分定性检测。结果共收集病例29例,发生率为96.7%(29/30),临床表现以腹泻(27例,93.1%)、呕吐(26例,89.7%)、恶心(20例,69.0%)和腹痛(14例,48.3%)为主,实验室中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升高(15/19)、尿常规异常(8/13)、肝功能各指标升高(11/18)。9月2日午餐的炒青菜为危险食品,1份剩余烹调油样本的检测结果为桐油。结论本次事件确定为一起误将桐油作为烹调油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南宁市近 5 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定期发现其发展规律特征,及时指导调整当地防控重点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 2014-2018 年上报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8 年南宁市辖区报告食源性疾病共 91 起,发病 739 人,波及 5401 人,其中住院 385 人,死亡 6 人,病死率为 0.12% ;每年事件发生及患者数尚较均衡;全年均有发生, 4-6 月和 10-11 月分别呈现发病小高峰;县区之间发病人数差别不大,但城区内发病波及人数较县份多; 20-59 岁青壮年发病为主;场所以家庭、学校发病居多;误食为主要的原因;植物类食物为主要致病食物,其中以毒蘑菇为主,其次为动物类食品。 结论 目前南宁市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需针对发病规律持续且有重点地加强群众食品安全方面的健康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儿科术后感染应用优质护理以降低感染率的效果,以提升儿科护理效果和水平。方法:将我院收治120例患儿展开研究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根据实验标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式。在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得出最终的结论。结果:观察组在护理结束后,院内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术后护理中,感染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所以在医疗领域内探讨应用优质护理方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还能改善护患关系,使得医疗环境变得和谐、融洽,患者能够积极的恢复,护理人员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医疗领域发展存在直接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常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所致的不良反应以及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随机抽选患者125例,就诊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均因服用常用抗菌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品种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在药物种类方面,头孢菌素类(42.40%)均高于青霉素类(23.20%)、大环内酯类(21.60%)和四环素类(12.80%),P<0.05;在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面,皮肤与软组织系统不良反应(39.20%)均高于神经系统(7.20%)、呼吸系统(16.80%)、消化系统(20.80%)以及心血管系统(16.00%)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软组织系统的症状,在临床治疗时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合理用药,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人文关怀核心理念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对患者负面心理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2月-2021年5月中我市中心医院医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依据挑选次序识别码先后均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一组各50例,向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研究组开展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的常规护理,观察2组不良情绪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满意度成绩为,研究组(95.25±2.25)优于对照组(81.52±2.28),差别在统计数据上有意义,(P<0.05);护理治疗三星期后,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为,(41.32±1.23)、(37.15±1.05)显著较对照组低(45.32±2.12)、(42.12±1.28),差别在统计学方面有意义,(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运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中,具备显著的成效,将有利于合理提升医院门诊对患者的满意率,减轻欠佳消沉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腹和经阴超声联合检测提高早起异位妊娠诊断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早起异位妊娠的患者58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全部患者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经腹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和经阴联合超声检测。然后对患者的诊断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检查阳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项阳性特征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经腹和经阴联合超声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率,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阻塞型呼吸暂停(OSA)事件持续时间的整夜变化趋势,探讨机体对周期性呼吸紊乱的病理生理后果的适应能力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打鼾患者89例,其中男61例,女28例,年龄23~74(44.5±12.7)岁,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非OSAHS组(10例)、轻度OSAHS组(15例)、中度OSAHS组(29例)和重度OSAHS组(35例)。将整夜总记录时间平均分为4段,比较各组平均呼吸暂停持续时间(MAD)和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LAD)随睡眠时段变化的趋势,并与人口学指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和睡眠相关指标做相关性分析,此外绘制呼吸暂停次数-时间变化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重度OSAHS患者MAD为26.1(20.9,31.4)s,LAD为56.5(46.5,82.0)s,均显著高于非OSAHS、轻度OSAHS和中度OSAHS患者(P<0.001),且重度OSAHS患者第3时段和第4时段MAD[分别为(28.4±9.0)和(27.3±9.8)s]显著高于第1时段[(22.3±9.9)s,P=0.046],第3时段LAD[56.5(38.5,71.0)s]显著高于第1时段[41.0(28.0,53.0)s,P=0.018]。所有受试者第3时段和第4时段的MAD和LAD均显著高于第1时段[MAD分别为20.3(10.3,29.2)、18.5(11.3,24.2)和12.9(0.0,21.8)s,P<0.001;LAD分别为28.0(10.3,50.5)、28.0(12.0,44.5)和14.5(0.0,32.3)s,P<0.001]。所有受试者不同睡眠时段的最低SpO2(LSpO2)、平均SpO2(MSpO2)、Sp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与阻塞型呼吸暂停指数(OAI)呈正相关(OR=1.660,P=0.025),其余各项指标与MAD、LAD均不相关(P>0.05)。在睡眠起始(第1~31个OSA事件)平均每次呼吸暂停MAD增加0.22 s,此后平均每次呼吸暂停增加0.04 s,增加的速度减慢5.5倍。结论OSAHS患者MAD、LAD随睡眠时段的推移出现逐渐延长的趋势,且重度OSAHS患者延长趋势最明显,而SpO2的动态变化趋势不明显。OSAHS患者可能存在多种对反复低氧发作的适应机制,且这种适应有阶段性,睡眠起始MAD快速增加,此后增加的速度明显减慢。重度OSAHS患者表现出最完全的变化形式,提示其病理生理改变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