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脑卒中后癫痫发作(post-stroke seizures,PSS)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1~12月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共315例,包括95例PSS患者,220例未发生PSS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的侧别、影像学特征、既往史以及癫痫发作的时间和类型等临床特征信息。使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评估梗死范围,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根据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Ⅲ(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 Ⅲ,ECASS Ⅲ)分类系统将脑梗死的出血转化进行分级。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连续变量使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的ASPECTS评分[5(4,7)分]低于对照组[7(5,8)分],而房颤、出血转化、层状坏死(laminar necrosis,LN)和含铁血黄素沉积的比例(分别占31.6% 、45.3%、24.2%、26.3%)均较对照组高(分别占20.9%、28.2%、9.1%、16.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ASPECTS评分(OR=0.658,95%CI=0.556~0.778,P<0.001)、出血转化(OR=2.307,95%CI=1.311~4.059,P=0.004,),以及LN(OR=2.530,95%CI=1.250~5.123,P=0.010)和含铁血黄素沉积(OR=2.308,95%CI=1.201~4.436,P=0.012)是PSS的影响因素。在本组病例中,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是最常见的发作类型,占42.1%(40/95),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均占12.6%(12/95),全面性发作占32.6%(31/95)。两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4.1个月和24.6个月,观察组出院时和最后一次随访时MRS评分[3(2,4)分,2(1,4)分]均高于对照组[2(1,3)分,1(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梗死后并发PSS可影响患者预后,并且梗死范围大、出血转化,存在LN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均可作为预测PSS的高危因素。

  • 标签: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 层状坏死 含铁血黄素沉积 预测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70例Dravet综合征(DS)患儿进行随访,对其预后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DS患儿,建立临床资料登记表,完善基因检查。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DS患儿的预后进行随访。结果670例DS患儿中,存在SCN1A突变者556例(556/670例,83.0%),随访608例(90.7%,608/670例),失访62例(失访率为9.3%,62/670例);末次随访中位年龄8岁5个月。82例(82/608例,13.5%)发作曾控制1年以上,中位随访年龄9岁2个月。其中38例再次出现发作(38/82例,46.3%),主要诱发因素为发热(34例)或漏服抗癫痫药物(2例)。分析发作曾控制1年以上的相关因素,发现携带SCN1A错义突变者、遗传性突变者、年龄相对较大者发作控制相对较好。随访的608例患儿中,死亡25例(25/608例,4.1%),发生死亡的中位年龄为4岁;12例因病程中出现长时间的癫痫持续状态,并多器官衰竭死亡。7例为可能的癫痫猝死,2例为呕吐窒息死亡,1例外伤后死亡,余3例死因不详。结论DS为难治性癫痫,但少数患儿发作可控制1年以上,携带SCN1A错义突变者、遗传性突变者、年龄相对较大者发作控制相对较好。DS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癫痫持续状态后多脏器衰竭和可能的癫痫猝死。

  • 标签: Dravet综合征 发作 预后 死亡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急救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逐渐成为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国内外手术室急救流程改进的相关研究,归纳总结了快速反应机制、人员调配优化、设备管理升级等改进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的积极作用。手术室急救流程的持续改进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对改善危重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 急救流程 预后 改进措施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出生后分级、手术干预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产前诊断为胎儿肾积水并于出生后在大连市儿童医院首诊的2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出生后均行彩超检查,并根据尿路扩张(UTD)分级系统进行评估。对有手术指征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未达到手术指征患儿进行密切随访观察(非手术组)。结果243例患儿中,男182例,女61例;首次确诊胎龄(27.5 ± 3.2)周,孕妇年龄(29 ± 6)岁;单侧肾积水212例,双侧肾积水31例。首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UTD低风险117例,中风险67例,高风险59例。患儿随访14 ~ 50个月,平均26.4个月。在随访过程中,117例UTD低风险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67例UTD中风险患儿中,62例未行手术治疗,5例行手术治疗;59例UTD高风险患儿中,3例肾积水稳定未行手术治疗,56例行手术治疗。非手术组182例,手术组61例。手术组入院首次彩超UTD高风险率、肾盂前后径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91.80%(56/61)比1.65%(3/182)、1.9(1.6,2.4) mm比0.7(0.3,1.5) mm],肾皮质厚度明显低于非手术组[3.0(1.3,4.1) mm比6.0(5.1,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手术组患儿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年肾盂前后径和肾盂前后径与肾实质厚度比值较术前明显缩小[(1.6 ± 0.7) cm比(3.5 ± 1.5) cm和0.3 ± 0.2比1.1 ± 1.0],肾皮质厚度和分肾功能较术前明显增加[(5.8 ± 2.4) mm比(3.2 ± 3.1) mm和(45.4 ± 1.9)%比(39.5 ±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肾积水出生后需行UTD肾积水分级,UTD低风险和大部分UTD中风险肾积水患儿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UTD高风险肾积水患儿,如发现肾积水进行性加重,分肾功能下降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 标签: 胎儿 肾积水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出生后分级、手术干预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产前诊断为胎儿肾积水并于出生后在大连市儿童医院首诊的24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出生后均行彩超检查,并根据尿路扩张(UTD)分级系统进行评估。对有手术指征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未达到手术指征患儿进行密切随访观察(非手术组)。结果243例患儿中,男182例,女61例;首次确诊胎龄(27.5 ± 3.2)周,孕妇年龄(29 ± 6)岁;单侧肾积水212例,双侧肾积水31例。首次彩超检查结果显示,UTD低风险117例,中风险67例,高风险59例。患儿随访14 ~ 50个月,平均26.4个月。在随访过程中,117例UTD低风险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67例UTD中风险患儿中,62例未行手术治疗,5例行手术治疗;59例UTD高风险患儿中,3例肾积水稳定未行手术治疗,56例行手术治疗。非手术组182例,手术组61例。手术组入院首次彩超UTD高风险率、肾盂前后径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91.80%(56/61)比1.65%(3/182)、1.9(1.6,2.4) mm比0.7(0.3,1.5) mm],肾皮质厚度明显低于非手术组[3.0(1.3,4.1) mm比6.0(5.1,7.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手术组患儿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年肾盂前后径和肾盂前后径与肾实质厚度比值较术前明显缩小[(1.6 ± 0.7) cm比(3.5 ± 1.5) cm和0.3 ± 0.2比1.1 ± 1.0],肾皮质厚度和分肾功能较术前明显增加[(5.8 ± 2.4) mm比(3.2 ± 3.1) mm和(45.4 ± 1.9)%比(39.5 ±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肾积水出生后需行UTD肾积水分级,UTD低风险和大部分UTD中风险肾积水患儿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UTD高风险肾积水患儿,如发现肾积水进行性加重,分肾功能下降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 标签: 胎儿 肾积水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征(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出现的相关因素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 MCA区域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为FVH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又依据FVH的分布情况分为3个级别。此外,阳性组血管狭窄程度3级的22例患者7 d后复查(根据MRA表现分为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并进行了90 d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根据90 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和不良组(mRS> 2)。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影响FVH出现及级别的因素。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之间FVH消失的情况及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的基线FVH级别、治疗后FVH消失、血管再通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采用t检验。结果FVH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之间患者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及Willis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症状-MRI检查时间、血管狭窄部位、程度及梗死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11、0.000、0.000)。阳性组不同级别间仅梗死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30)。复查血管再通组和未再通组之间FVH的消失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之间基线NIHSS评分及治疗后FVH消失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基线FVH级别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P=0.080)。结论患者症状-MRI检查时间、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梗死面积是影响FVH出现的重要因素。治疗后FVH的消失可以预测闭塞血管再通,且患者预后与基线NIHSS评分、治疗后FVH消失情况有关,基线NIHSS评分低、治疗后FVH消失提示预后良好。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血管高信号征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体质量指数(BMI)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关于BMI与DLBCL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各研究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95% CI)等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评估纳入文献质量、偏倚风险及异质性。结果共12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质量(BMI 18.5~24.9 kg/m2)患者相比,超重(BMI 25.0~29.9 kg/m2)患者OS和PFS时间更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HR=0.93,95% CI 0.78~1.11,P=0.42;PFS:HR=0.89,95% CI 0.67~1.20,P=0.45);低体质量(BMI<18.5 kg/m2)患者(OS:HR=1.97,95% CI 1.41~2.74,P<0.01;PFS:HR=1.89,95% CI 1.19~3.03,P<0.01)和肥胖(BMI≥30.0 kg/m2)患者OS和PFS时间更短,但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HR=1.15,95% CI 0.88~1.51,P=0.31;PFS:HR=1.32,95% CI 0.90~1.94,P=0.15)。漏斗图对称,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一定范围内BMI升高是DLBCL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人体质量指数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休克评分与脓毒性休克评分(septic shock score,SSS)对新生儿难治性脓毒性休克发生死亡与严重并发症的评估和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结局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休克病程中各指标最差值计算新生儿休克评分和SSS,SSS又分为计算式脓毒性休克评分(computed septic shock scores,cSSS)与床边脓毒性休克评分(bedside septic shock scores,bSS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种评分方法对脓毒性休克发生不良风险的评估效能,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新生儿休克评分和SSS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2例患儿,预后良好组45例,预后不良组27例。预后不良组患儿的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血乳酸、新生儿休克评分和cSSS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b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休克评分和cSSS预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发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95%CI 0.510~0.777,P<0.05)和0.765(95%CI 0.654~0.877,P<0.05),新生儿休克评分和cSSS预测发生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0和80.5,cSSS的阳性预测值(81.3%比47.5%)和阴性预测值(75.0%比70.6%)均高于新生儿休克评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SSS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成正相关(r=0.487,P<0.01)。结论两种休克评分系统对脓毒性休克新生儿预后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cSSS的评估价值优于新生儿休克评分,可作为评估新生儿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主要辅助工具。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休克评分 婴儿,新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N分期、阳性淋巴结数目(pLN)、阴性淋巴结数目(nLN)、淋巴结转移率(L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预测肝门部胆管癌(PHCC)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2015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669例PHC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06例,女263例;年龄为(66±11)岁,年龄范围为29~92岁。观察指标:(1)PHCC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2)PHCC病人随访和生存情况。(3)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N1期和N2期病人预后比较。(4)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预测病人预后的准确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X-tile 3.6.1软件确定pLN、nLN、LNR和LODDS的最佳截断值并将其转化为分类变量。将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人,根据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N分期及由X-tile软件计算5种分期标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分为N1期和N2期。计算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一致性指数(C-index)和1、3、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分期标准的评估效能。结果(1)PHCC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HCC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χ2=17.893,10.196,25.177,76.70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为低-未分化、T分期为pT3~pT4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384,1.262,2.067,95%可信区间为1.145~1.673,1.032~1.543,1.698~2.515,P<0.05)。(2)PHCC病人随访及生存情况:669例病人均获得随访。病人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1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5%、40.7%、32.1%。669例病人中,359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其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1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4.2%、54.1%、45.0%;310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1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7.3%、25.0%、16.7%。两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07,P<0.05)。(3)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N1期和N2期病人预后比较:310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人中,AJCC第8版N分期(N1期为1枚≤pLN≤3枚、N2期为pLN≥4枚)分别为228例和82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9.0%、26.6%、18.1%和62.3%、20.1%、1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4,P>0.05)。pLN分期(N1期为1枚≤pLN≤4枚、N2期为pLN≥5枚)分别为251例和59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9.1%、27.1%、19.3%和59.2%、15.2%、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3,P<0.05)。nLN分期(N1期为nLN≥16枚、N2期nLN≤15枚)分别为70例和240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3.9%、31.9%、22.2%和65.3%、22.9%、1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5,P<0.05)。LNR分期(N1期为LNR≤0.32、N2期为LNR>0.32)分别为184例和126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4.2%、29.7%、19.9和56.9%、18.0%、1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3,P<0.05)。LODDS分期(N1期为LODDS≤-0.65、N2期为LODDS>-0.65)分别为185例和125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4.3%、29.5%、18.4%和56.6%、19.8%、1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4,P<0.05)。(4)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预测病人预后的准确性:根据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N分期、pLN、nLN、LNR、LODDS标准绘制PHCC病人术后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AUC分别为0.530、0.534、0.534、0.594、0.597,0.534、0.549、0.542、0.571、0.575,0.531、0.568、0.553、0.566、0.570。AIC分别为2 472.768、2 468.430、2 469.987、2 466.035、2 465.737。C-index分别为0.529、0.531、0.535、0.563、0.564。根据LODDS行淋巴结转移分期,病人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值和C-index值最大,AIC值最小。结论肿瘤为低-未分化、T分期为pT3~pT4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PHC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DDS分期标准绘制PHCC病人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值和C-index值最大,AIC值最小。

  • 标签: 胆道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影响因素 区域淋巴结转移 阳性淋巴结对数概率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水平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1 751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 220)和死亡组(肝移植患者归入死亡组,n=531)。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CP对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按CP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Log-rank法对两组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Cox风险回归结果显示,CP、血清白蛋白、甲胎蛋白为HBV-ACLF患者30 d天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或<0.01),而年龄、血白细胞、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血肌酐、HBV DNA、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为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C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70(95%CI 0.540~0.599,P<0.01),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的AUC分别为0.783(95%CI 0.759~0.807,P<0.01)和0.774(95%CI 0.750~0.798,P<0.01)。与MELD评分、MELD-Na评分相比,单因素CP预测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价值较低(P<0.01)。CP预测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临界值为0.173 g/L,其敏感度为69.4%,特异度为41.6%,按临界值将患者分为<0.173 g/L组和≥0.173 g/L组。<0.173 g/L组患者的30 d累积生存率低于≥0.173 g/L组(χ2=17.75,P<0.01)。结论血清CP水平对于预测HBV-ACLF患者30 d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慢加急性肝衰竭 铜蓝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也称为煤气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的脑及全身组织缺氧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救治,会造成人机体组织严重缺氧,从而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随着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不断提高,但是因为患者病情比较特殊,所以加强护理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高压氧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治愈率更高。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舱 整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