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苏联文艺派翻译理论家索博列夫(Л.Н. Соболев)说:“翻译的目的就是把一种语言中的内容和形式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前苏联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费奥多罗夫(А.В. Фёдоров)说:“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Л.С. Бархударов)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 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维列夏金、科斯托玛罗夫合著的《语言与文化》(1971)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前苏联学者在对外俄语教学中总结出来语言国情学,探讨并揭示语言与国情的关系。文化语义研究与此有着深厚的渊源。其基本理论是“语言不仅具有交际功能,而且具有文化蓄载功能和指导功能,其中文化蓄载功能对语言国情学的创立和发展尤为重要”。语言的蓄载功能主要体现在词语的文化意义方面。本文将就文学翻译的国外研究进行梳理,并找出适合中国文学作品俄译的文化义素分析路径和方法。

  • 标签: 文学翻译 文化义素 文化语义 义素分析
  • 简介:摘要:戚雨村认为,人们最初用一定的语言符号来称呼客观事物确实带有一定的任意性,但一旦语言符号在该语言集团中通行之后,这种任意性变成了强制性,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语言符号(词)或事物名称。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词汇中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特指性和个性特征。正是通过模式联想这种人类共通的思维模式操作,使得这些个性特征能够转换为共性特征,而被不同民族所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地把人们带入信息化社会,同时对语言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词汇语义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含量也越来越高。2正如恩斯特·卡西尔所言:“名称从来就不单单是一个符号,而是名称的负载者个人性的一部分;这一属性必须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它的使用必须排他地审慎地仅只归属于名称负载者本人。有时它不单单只是他的名称,并且还是其它某种东西的言语指称,因此被看作某种物质财产,是有可能被他人获得或攫取的东西。”3物质文化里的称名、器物和饮食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对其进行文化语义分析有利于这些富有文化义素的名称译成外语并带给外语读者深层的阅读体验。

  • 标签: 称名文化 文化义素 文化语义 义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