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安全注射培训方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安全注射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于2018年选取某医学院校2015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1名学生,对照组39名学生。在安全注射培训中,试验组学生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安全注射培训,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教育。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安全注射的知识、信念与行为水平。2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分。结果培训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学生的安全注射自评总分和教师现场评价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1个月评价分数比较:自评总分[(208.34±17.43)分比(194.18±11.83)分,P<0.01];现场评价总分[(15.20±1.21)分比(12.03±1.66)分,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培训后3个月评价分数比较:自评总分[(204.61±13.52)分比(194.10±8.18)分,P<0.01];现场评价总分[(13.61±1.14)分比(12.46±1.10)分,P<0.01]。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安全注射培训方案可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安全注射知识和态度水平,改善注射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单发肝癌伴微血管侵犯(MVI)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7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12例单发肝癌伴MV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2例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60例采用传统肝切除术治疗,根据术后肝切缘病理结果将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患者分为肝切缘阴性组(n=129)和肝切缘阳性组(n=23)。比较精准肝切除术和传统肝切除术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无瘤生存率等情况;比较肝切缘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肝切缘阳性的因素;构建预测术后肝切缘阳性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结果精准肝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AFP转阴率、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28.62±38.74) min、(496.83±59.76) mL、(15.28±3.61) d、15.13%(23/152)、3.95%(6/152)、81.58%(124/152)、67.11%(102/152),传统肝切除术分别为(315.29±40.95) min、(681.46±58.27) mL、(23.87±4.65) d、28.33%(17/60)、21.67%(13/60)、66.67%(40/60)、46.67%(28/60),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准肝切除术术后肝切缘阳性与肿瘤最大直径、脉管瘤栓、TNM分期、BCLC分期、肝硬化、术后2个月AFP、肿瘤距离切缘的距离有关(OR=3.645、5.248、4.285、4.462、3.883、3.964、3.872;95%CI:2.875~4.415、4.426~6.070、3.271~5.299、3.354~5.570、3.062~4.704、3.248~4.680、2.987~4.757;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直径>5 cm、脉管瘤栓、TNM分期Ⅲ期、BCLC分期C期、肝硬化、术后AFP≥20 μg/L、肿瘤距离切缘的距离<1 mm均是导致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单发肝癌伴MVI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OR=6.685、8.425、7.758、7.854、7.124、7.246、6.926;95%CI:5.828~7.542、7.6385~9.212、6.926~8.590、7.062~8.646、6.583~7.665、6.618~7.874、6.028~7.824;P<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的区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单发肝癌伴MVI患者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肝切缘阳性率低、术后无瘤生存率高等优势,构建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上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通过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可以很好的保障工业机械的精细管理和稳定运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制造型企业开始使用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以确保工业机械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随着我国的人工成本逐渐提升,工业制造型企业规划化生产规模的需求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深入应用到工业机械控制的各个方面,呈现专业化、精细化、高精尖化的应用趋势,在生产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实践应用来看,我国在工业产业领域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离工业4.0战略部署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目标,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本文从电气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优势出发,探讨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希望促进电气自动化的加快应用,推动我国的工业产业领域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导管外引流及手持针筒注水等低压灌注技术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其可行性、实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1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灌注方式将其分为低压灌注组和普通灌注组。低压灌注组在输尿管导管外引流及手持针筒注水等低压灌注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普通灌注组在灌注泵灌注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分别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低压灌注组的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普通灌注组(P<0.05),其术后肾区疼痛、肉眼血尿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普通灌注组(P<0.05)。结论输尿管导管外引流及手持针筒注水等低压灌注技术,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可操作性强,可降低残石率,并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念训练对一氧化二氮(笑气)成瘾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北京高新医院收治的笑气成瘾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进行太极拳训练及体能训练,试验组在太极拳训练及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基于正念的干预训练,共进行8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8周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评分及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 scales,VAS)渴求分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和组内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SCL-90除抑郁[(2.45±0.86)分,(2.03±0.46)分](t=2.474,P<0.05)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SCL-90躯体化[(1.38±0.35)分,(1.68±0.34)分](t=-3.656,P<0.05)、恐怖[(1.49±0.37)分,(1.81±0.30)分](t=-3.993,P<0.05)、偏执[(1.50±0.47)分,(1.88±0.31)分](t=-3.898,P<0.05)、精神病性[(1.34±0.54)分,(1.55±0.27)分](t=-3.094,P<0.05)因子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治疗前两组VAS渴求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7,P=0.395);治疗后试验组VAS渴求分数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27,P<0.05)。结论正念训练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一氧化二氮成瘾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患者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2例社区获得性PL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治疗与转归。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172例社区获得性PLA患者中,发热158例(91.9%),腹痛69例(40.1%);单发脓肿143例(83.1%),位于肝右叶141例(82.0%);106例(61.6%)为隐源性PLA。156例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共有99例(63.5%)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92例(92.9%)为单一菌株感染,7例(7.1%)为混合感染。共检出致病菌115株,主要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71株(61.7%)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21株(18.3%);其中17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2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61例KP-PLA患者中,合并糖尿病42例(68.9%),胆道系统疾病16例(26.2%),恶性肿瘤1例(1.6%);15例EC-PLA患者中,合并糖尿病6例,胆道系统疾病9例,恶性肿瘤4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4.784、8.536,均P<0.05)。经抗菌药物单用或联合引流术治疗后,167例(97.1%)患者病情好转。结论PLA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致病菌为KP和EC,合并糖尿病、胆道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易发生PLA。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细胞性肝癌(RHCC)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RHCC患者78例,根据肿瘤长径将患者分为A组(肿瘤长径>3 cm,24例)和B组(肿瘤长径≤3 cm,54例),分别在射频消融治疗后24 h及1、3、6个月时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复发率,并评估超声造影对射频消融治疗RHCC患者临床疗效的价值。结果治疗后3、6个月,A组复发率分别为16.67%(4/24)、20.83%(5/24),高于B组的0、3.70%(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达峰时间(TTP)及平均渡越时间(MTT)对判断射频消融疗效具有一定应用价值(P<0.05)。治疗后6个月,TTP和MTT判断B组患者射频消融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评估RHCC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尤其是对于肿瘤长径小于3 cm患者,准确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前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3例患者(30髋)临床资料(DAA组),并与同期的25例患者(33髋)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进行比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情况。髋关节功能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Harris评分(HHS)。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获7~31个月的随访,DAA组平均22.8个月,PLA组平均24.0个月。PLA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小于DAA组患者[(49.3±5.7)min和(70.3±6.2)min,t=12.22,P=0.00],而住院时间大于DAA组[(7.8±1.5)d和(5.6±1.3)d,t=-5.40,P=0.00];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3.1±47.9)ml和(189.6±48.7)ml,t=1.18,P=0.24]。VAS和HHS评分两组(48例)在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DAA组的VAS、HHS评分均优于PLA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VAS和H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的早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