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痰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肺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仍较低。随着细菌16s核糖体小亚基RNA(rRNA)基因测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呼吸道样本中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得以量化,潜在病原体和共生环境也得以识别,揭示了健康肺部存在丰富的菌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部菌群不仅可以调节肺部免疫稳态,而且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有异于健康人群,并与其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相关。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肺移植受者的肺部菌群特点及其与肺部感染、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国肺源分配评分(LAS)在我国肺移植受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8年3月接受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PTN)的LAS计算器计算受者的LAS分值,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73例受者,年龄(56.49±12.64)岁(19~81岁),LAS分值(56.63±18.39)分(32.79~90.70分)。按疾病类型分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2例,间质性肺疾病85例,支气管扩张症11例,肺动脉高压8例,其他7例,上述疾病受者LAS分值分别为(47.85±15.22)、(61.89±18.63)、(56.58±18.91)、(55.23±10.74)和(72.45±16.41)分,COPD组受者LAS明显低于间质性肺疾病受者(P<0.001)。按术前疾病严重程度分组:重症组(气管插管或ECMO支持)57例,LAS(79.15±7.95)分;无创通气组39例,LAS(48.42±11.58)分;吸氧组77例,LAS(44.11±8.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LAS分值分组:LAS<50为低危组,50~75为中危组,>75为高危组,三组受者术后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0.5 %、81.8 %和71.1 %;1年存活率分别为85.4 %、74.4 %和5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LAS可反映受者等待肺移植的紧迫性,而且与术后早期存活率相关;临床上可采用LAS选择合适受者,理想的肺移植受者LAS为30~75分。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肺移植心死亡猪动物模型,揭示体外肺灌注技术在肺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各8只,供体组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即体外肺灌注组)和对照组各4只(购自东莞松山湖明珠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气管插管后脱氧的办法诱导缺氧并导致心死亡,实验组供体猪肺获取后经低温保存10 h取出,连接管道并建立体外肺灌注系统,监测氧合指数,气道压力,肺血管阻力,肺顺应性,左房压力等指标了解灌注效果并最终移植到受体猪中,评价体外肺灌注技术对供体肺的修复作用。运用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体外肺灌注期间,实验组氧合指数明显升高,1 h及4 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279.0±17.0)、(442.5±17.5) mmHg(1 mmHg=0.133 kPa,t=15.176,F=0.146,P<0.01);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1 h及4 h分别为(571.43±57.14)、(314.29±28.58) dynes/s/cm5(t=9.258,F=2.455,P<0.01);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1 h及4 h分别为(14.0±1.0)、(8.5±0.5) mmHg(t=12.011,F=0.158,P<0.01);气道压力明显下降1 h及4 h分别为(17.0±1.0)、(12.5±0.5) cmH2O(1 cmH2O=0.098 kPa,t=8.878,F=0.158,P<0.01)。移植后实验组氧合指数表现稳定,对照组氧合指数在120 min后出现下降,而且实验组氧合指数基线较对照组高。结论该方法可构建出重复性强的体外肺灌注心死亡猪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移植术后诺卡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提高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诺卡菌感染的5例肺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案,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5例肺移植受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66岁(26~69岁),单肺移植3例,双肺移植2例,确诊诺卡菌病距肺移植手术的中位时间为术后6个月(5~19个月)。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黄痰、气促。实验室检查发现淋巴细胞下降,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降钙素原轻度升高,并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表现为多发结节、实变影,可伴空洞及胸腔积液。结果5例肺移植受者中,2例为肺部感染合并血流感染,3例为单纯肺部感染,鉴定出皮疽诺卡菌5株。根据药敏选择两种药物联合用药治疗,经治疗后5例受者均好转出院,随访1年以上,1例受者死亡,4例治愈。结论肺移植受者诺卡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术后1年以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结节及实变影,治疗上需根据药敏早期、联合、足疗程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南地区肺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中国南方地区3所医院接受肺移植的300例受者资料。按照是否存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IPFI组,93例)和非感染组(nIPFI组,207例),男女比例为254/46例,年龄(54.98±14.2)岁。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气管镜检查,深部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离及培养,真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至少发生1次IPFI的93例受者中,曲霉菌感染最常见,占56例(60.2%),其后依次为假丝酵母菌感染15例(16.1%)、耶氏肺孢子菌感染13(14.0%)、毛霉菌感染4例(4.3%)、隐球菌感染3例(3.2%),其他少见真菌感染2例(2.2%)。IPFI组与nIPFI组1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5.2%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移植术后IPFI发生率高,曲霉菌感染最常见,发病时间多在6个月以后,肺部感染多见;假丝酵母菌病是第二常见真菌病原体,术后早期多见,以气道及吻合口感染多见;肺移植受者IPFI死亡率高,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纤毛运动不良症(PCD)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1例37岁男性受者,幼时出现反复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促,病情进行性发展,住院次数≥6次/年,呼吸困难指数评分(MRC)2~3级,经辅助检查及多学科会诊讨论,诊断为原发性纤毛运动不良症,内科治疗无效接受双肺移植术。检索相关国内外文献,对PC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及分析。结果P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纤毛结构和/或功能发育异常,临床表现多为慢性鼻窦炎、支气管扩张、中耳炎和不孕不育,影像学检查可见全内脏左右转位、右位心,并可见弥漫性囊柱状支气管扩张感染,伴有支气管管壁增厚。诊断取决于临床表现、糖精试验、鼻腔一氧化氮试验、高速视频显微镜分析、透射电镜、基因检测和免疫荧光。本例PCD受者接受双肺移植术后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肺移植是终末期PCD唯一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既能挽救生命,又能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移植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后肺间质纤维化的手术指征、医务人员防护措施。方法2020年2月15日至2020年3月1日分别为3例2019-nCoV感染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分析3例受者的发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时间、手术过程,以及术中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结果3例受者发病时间分别为40、37、39 d,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26、22、27 d,ECMO支持时间分别为16、7、14 d。3例切除患肺的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肺间质纤维化。1例受者手术当日死亡,2例受者存活,目前在康复治疗中。39位医务人员术后隔离14 d后无2019-nCoV感染症状,经过2次鼻拭子、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2019-nCoV感染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1个月后,病情无好转,1个月以内的死亡风险大于50 %,2019-nCoV核酸检测转阴,可考虑行肺移植术。术中对医务人员行三级防护可避免医务人员感染2019-nCoV。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叶移植术在终末期肺疾病受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科接受肺叶移植的1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供肺气道分泌物或组织培养病原体阳性11例(78.6 %);单侧肺叶移植2例,双侧均为肺叶移植2例,一侧肺叶移植而另侧为普通肺移植的双肺移植10例;术中需要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者11例。14例受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保留ECMO 5例,术后撤除ECMO的时间是1 d(1~11 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是4.5 d(0~182 d),术后ICU停留的时间是11 d(2~186 d);1例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要二次开胸止血;14例肺叶移植受者中,10例存活至今,2例死于残端瘘,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肺叶移植对特定的终末期肺疾病受者(特别是大供肺小胸腔)来说,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疼痛护理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疼痛科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仅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温水坐浴,观察组则采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疼痛护理。干预5d后,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比较,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痔疮的评分标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痔疮治疗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药熏洗5d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痔疮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受,加速创面消肿,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LP)术后发生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605例RAL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AKI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1)、贫血(P=0.036)、低蛋白血症(P=0.001)、冠心病(P=0.040)、高血压(P=0.042)、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P=0.025)、术中平均动脉压(MAP)<55 mmHg(1 mmHg=0.133 kPa)的时间(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P=0.016)、低蛋白血症(P=0.009)、MAP<55 mmHg的时间(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贫血、低蛋白血症、冠心病、高血压、服用ACEI/ARB类降压药、MAP<55 mmHg的时间均是术后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低蛋白血症、MAP<55 mmHg的时间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根据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肾脏功能,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