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19~79岁成年人中血铅和血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关联。方法调查对象来自第一轮中国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7-2018年),共纳入10 153名19~79岁的成年人。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中铅和硒的水平、血清hs-CRP水平,将hs-CRP>3.0 mg/L定义为hs-CRP升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血铅和血硒与血清hs-CRP升高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调查对象的年龄为(48.91±15.38)岁,其中男性5 054名(61.47%),hs-CRP升高者1 181名(11.29%)。广义线性模型的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铅水平处于最低四分位数(Q1)者相比较,第二(Q2)、第三(Q3)和最高四分位数(Q4)者hs-CRP升高的OR值(95%CI)分别为1.14(0.94~1.37)、1.25(1.04~1.52)和1.38(1.13~1.68);与血硒水平处于Q1组者相比较,Q2、Q3和Q4组者hs-CRP升高的OR值(95%CI)分别为0.86(0.72~1.04)、0.91(0.76~1.11)和0.75(0.61~0.92)。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未发现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论血铅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血硒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负向关联,未发现血铅和血硒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5岁及以上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2 438名血砷和血尿酸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砷、血尿酸等水平。根据血砷水平的三分位数将对象分为砷低水平组、砷中水平组和砷高水平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砷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结果2 43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4.57±11.41)岁,其中男性1 172名(48.07%),≥80岁者1 525名(62.55%),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17.23%(420例)。砷低、中、高水平组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1.77%、19.25%和20.6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砷低水平组相比,砷中、高水平组高尿酸血症检出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57(1.12~2.23)和2.08(1.46~2.99)]。与女性相比,男性老年人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中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血砷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检出风险存在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区血镉暴露与成年居民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2014年,以广西某有色金属矿业污染区的5个重金属污染村作为研究现场,招募到310名符合标准的18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取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血镉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等信息。根据血镉水平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Q4四组(以Q1组为参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功能指标与血镉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9.2±15.4)岁;男性为112名(36.1%);血镉水平G(95%CI)为3.72(3.43~4.02)μg/L;肝效应指标TBIL、AST、ALT及GGT的异常率分别为17.4%(54例)、19.7%(61例)、10.7%(33例)及11.9%(37例)。调整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因素后,与血镉水平Q1组对象相比,Q4组对象AST发生异常的风险较大[OR(95%CI)值为2.92(1.07~7.98)]。结论该有色金属矿区血镉水平高于我国一般人群参考值;镉暴露与AST异常有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氧饱和度(SpO2)与3年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2—2014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 28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在2012年基线时收集调查对象SpO2、身体测量指标等数据,2014年随访时收集生存结局和死亡时间等数据。根据调查对象SpO2是否异常(SpO2<94%定义为异常)将其分为2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pO2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2 287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6.5±12.2)岁,男性1 006名(44.0%);SpO2异常者315例(13.8%)。2014年随访时,452例死亡,1 434例存活,401例失访,全死因死亡率为19.8%,随访率为82.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SpO2正常组相比,异常组死亡风险升高,HR(95%CI)为1.62(1.31~2.02);其中异常组男性死亡风险HR(95%CI)为1.49(0.98~2.26),女性为1.71(1.30~2.26);65~79、80~89、90岁及以上人群死亡风险HR(95%CI)分别为2.70(0.98~7.44)、1.22(0.63~2.38)、1.72(1.35~2.19)。结论SpO2异常可增加我国长寿地区老年人3年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5岁及以上人群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1 684名血铅和认知功能数据完整的65岁及以上人群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铅水平。根据血铅水平的四分位数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浓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检验血铅浓度与认知受损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联。结果1 68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83.1±11.1)岁,其中女性843名(50.1%);认知功能受损者191名(11.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老年人血铅浓度每升高10 μg/L,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OR(95%CI)值为1.05(1.01~1.10);与血铅浓度Q1组老年人相比,血铅浓度较高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患病风险较高,Q2,Q3,Q4组的OR(95%CI)值分别为1.19(0.69~2.05)、1.45(0.84~2.51)和1.92(1.13~3.27)。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血铅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炎症生物标志物在成年人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以2017—2018年参与国家人体生物监测研究的9 910名18~79岁的成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定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指标。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及尿液,检测全血中铅、镉水平、炎症生物标志物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尿液中砷暴露水平。采用加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铅、炎症生物标志物及血压变化之间的相互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间的中介效应。结果9 910名对象的年龄[M(Q1,Q3)]为45.4(33.8,58.4)岁,其中男性4 984名,占5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城乡、体质指数、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压家族史、大米摄入频率、蔬菜摄入频率、肉类摄入频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镉和尿砷水平等因素后,血铅水平与血压、炎症生物标志物均存在正向关联(P<0.05),血铅水平每升高2.71 μg/L,收缩压、舒张压、hs-CRP、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增加2.05(95%CI:0.58,3.53)mmHg、2.24(95%CI:1.34,3.14)mmHg、0.25(95%CI:0.05,0.46)mg/L、0.16(95%CI:0.03,0.29)×109/L和0.11(95%CI:0.02,0.21)×109/L。中介效应分析显示: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血铅暴露导致SBP升高中的中介效应占比(95%CI)分别为3.88%(0.45%,7.32%)、4.10%(1.11%,7.10%)和2.42%(95%CI:0.07%,4.76%)。结论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血铅暴露与血压水平变化的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氧化应激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18年“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最终将我国9个长寿地区2 393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甘油三酯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DA、SOD与甘油三酯的关联,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联。结果2 393例调查对象年龄为(84.6±11.3)岁,最小65岁,最大112岁;男性1 145名(47.9%);甘油三酯水平为(1.4±0.8)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9.99%(239名)。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线性关联;SOD水平与与甘油三酯水平呈非线性关联。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MDA每升高1 nmol/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增加[OR(95%CI)值为1.063(1.046, 1.081)];SOD每升高1 U/ml,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风险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83, 0.989)]。结论我国9个长寿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MDA和SOD水平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风险有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血浆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资料来自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HABCS),该项目于2008—2009年开展基线调查,于2011—2012年、2014年和2017—2018年进行了3次随访,共2 213名≥80岁高龄老人被纳入本研究。收集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患病情况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体格测量,收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尿酸和血糖检测。追踪随访对象糖尿病发病、死亡结局情况。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高尿酸血症和血浆尿酸水平对T2DM发病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探索血浆尿酸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3.2±7.6)岁,女性占66.7%(1 475名)。基线调查时血浆尿酸水平为(289.1 ±88.0)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3%(294例)。9年累积随访7 471人年(人均随访3.38年),T2DM新发病例122例,发病密度为1 632.98/10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尿酸水平每升高10 μmol/L,T2DM发病风险增加1.1% [HR(95%CI):1.011(1.004,1.017)]。与处于血浆尿酸最低五分位数(Q1)者相比,最高五分位数(Q5)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20.7 % [HR(95%CI):1.207(1.029,1.416)]。与血浆尿酸正常者相比,高尿酸血症者T2DM发病风险增加19.2% [HR(95%CI):1.192(1.033,1.377)]。RCS函数显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6)。结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