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急性胰腺炎诊疗中心收治的IPN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和年轻对照组(年龄<6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结果、总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病死率等资料。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老年组42例,年龄67.00(65.50, 77.00)岁,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轻对照组121例,年龄44.00(33.25, 52.00)岁,男性90例,女性31例。老年组女性比例高于年轻对照组[47.62%(20/42)比25.62%(31/121)],老年组由胆源性疾病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比例高于年轻对照组[83.33%(35/42)比43.80%(53/121)],老年组伴随冠心病、高血压的比例高于年轻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年轻对照组[37.00(27.50,58.00) IU/L比28.00(18.50,44.00) IU/L;6.36(4.23,10.89)mmol/L比4.68(3.23,7.15)mmol/L],老年组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年轻对照组[1.05(0.78,1.35) mmol/L比2.26(1.32,18.55) 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并发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比例高于年轻对照组[30.95%(13/42)比12.40%(15/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时间长于年轻对照组[22.00(13.25,43.50)d比17.00(9.00,26.00)d],但接受2次以上手术的比例低于年轻对照组[26.19%(11/42)比43.80%(52/1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病死率高于年轻对照组[21.43%(9/42)比7.44%(9/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IPN患者女性比例较高,常伴随心血管疾病,其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
简介:摘要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病人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手术是治疗IPN的重要手段。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研究为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提供了证据,也改变了传统IPN治疗模式。在微创外科时代,是否仍应坚持“延迟手术”及如何实现“延迟手术”成为IPN治疗的研究热点。创伤递进式策略并非所有IPN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需积极探索其替代方案,外科开放手术、外科微创手术、内镜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的具体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在学界仍未达成共识。目前,个体化、多学科化及微创化的IPN治疗仍是发展主流。笔者探讨IPN手术治疗的时机与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肿性胰腺炎(EP)CT检查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2例EP病人的临床影像资料;男10例,女2例;中位年龄为42岁,年龄范围为25~71岁。病人均行腹部CT检查。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行创伤递进式治疗或一步法手术。观察指标:(1)CT检查影像学特征。(2)细菌学特征。(3)治疗及随访。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病人出院后第1、3、6个月复诊,了解病人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量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CT检查影像学特征:12例病人中,1例行腹部+盆腔CT平扫检查,11例行腹部+盆腔CT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检查。12例病人CT检查结果均示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边界不清晰,胰周有大量渗出,胰腺坏死组织占胰腺总体积>30%;Balthazar CT评分为10分(8~10分)。12例病人中,5例渗出或坏死累及双侧肾前筋膜,7例仅累及左侧肾前筋膜;11例病人坏死感染区域形成明显包裹。12例病人胰腺及胰周感染与气体分布:Ⅰ+Ⅱa区6例,Ⅰ+Ⅱa+Ⅲ区3例,Ⅰ+Ⅲ区2例,Ⅰ区1例。12例病人胰腺实质走行处均有气体,CT检查结果示腹腔积液及盆腔积液。(2)细菌学特征:12例病人胰周坏死组织病原学标本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共培养菌株27株,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与肠球菌属细菌;1例真菌培养阳性。12例病人中,5例血培养阴性,7例血培养阳性,共培养菌株14株,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4例真菌培养阳性。(3)治疗及随访:12例病人中,1例行经皮穿刺引流治疗,7例行创伤递进式手术治疗,4例行一步法手术治疗;11例行手术治疗病人均行腹腔镜辅助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其中1例后续因腹腔出血行剖腹探查术。11例行手术治疗病人中,7例为左侧腹膜后入路(其中1例联合上腹正中入路),2例为上腹正中经网膜囊入路,1例经右侧腹膜后入路,1例经左侧腹直肌入路;11例病人接受操作及行手术次数为(3.1±0.9)次,其中创伤递进式治疗次数为(3.6±0.8)次,一步法手术次数为(2.3±0.5)次。12例病人中,9例治疗过程中出现>48 h的持续器官功能不全,经器官功能支持、抗感染治疗后,均行手术治疗。12例病人术后均随访6个月。12例病人中,9例经治疗后痊愈,3例死亡,其中1例因出血死亡、2例因脓毒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EP多合并胰腺坏死,CT检查影像学特征为胰腺实质及胰周积气。EP病人多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是治疗EP的重要手段。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肠系膜区多囊性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瘤的CT表现。患者为70岁男性,CT表现为下腹腔肠系膜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以等密度为主,其内见多发小囊状、裂隙状及网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等密度区呈中度渐进性强化,裂隙状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周围系膜增厚伴渗出样改变。病理诊断为肠系膜区多囊性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老年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90例机械性小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的肠梗阻导管组(40 例)和经鼻胃管减压的鼻胃管组(50 例)。结果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留置时间为(91.0±33.5) h,短于鼻胃管组的(149.3±82.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P=0.002)。肠梗阻导管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X线检查气液平消失时间及结肠造影剂显影时间均短于鼻胃管组[(55.9±40.9) h比(127.6±59.1) h,t=5.149;(69.8±42.3) h比(134.9±48.4) h,t=5.371;(104.3±35.1) h比(178.3±79.8) h,t=4.297;(106.2±36.6) h比(175.8±79.1) h,t=4.050;(101.4±37.3) h比(172.4±72.9) h,t=4.407,均P<0.05]。肠梗阻导管组住院时间短于鼻胃管组、药品费用少于鼻胃管组 [(8.1±3.8) d比(11.6±6.7) d,t=2.248;(8 236±5 451)元比(15 329±9 582)元,t=3.293,均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快速有效缓解老年人机械性小肠梗阻症状,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并发症[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和胰腺外感染(EP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估SAP患者不同感染并发症类型的感染时间、感染部位及感染菌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66例合并感染性并发症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感染类型的不同,将SAP患者分为IPN组(n=7)、EPI组(n=14)和共同感染(EPI+IPN)组(n=45)。计量资料通过Shapiro-Wilk检验评估研究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组比较采用Bonferroni修正法(P值显著性水平降至0.017)。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虽然3组患者入院时基线数据(性别、年龄、病因、改良CTSI评分、胰腺坏死程度和器官衰竭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PI组患者的转诊时间早于其他两组(P<0.05)。在临床诊疗中,与EPI组患者相比,IPN组和共同感染组患者需多次微创干预(P<0.05),且共同感染组中需联合营养支持人数、ICU住院时长和总住院时长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此外,本研究共培养出36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SAP患者起病早期更易出现EPI,疾病早期(≤14 d)EPI以菌血症、呼吸道感染多见,晚期(>14 d)EPI以菌血症、泌尿系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多见。结论在SAP患者中,EPI和IPN共同感染的患者在手术干预、营养支持和住院时长等方面高于单独感染。对怀疑感染的SAP患者宜优先考虑EPI,SAP患者的常见感染菌株仍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多视频清创技术在复杂感染性胰腺坏死(CIP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治疗的34例CIPN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视频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术中超声组、腹腔镜+胆道镜组、单纯腹腔镜组。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总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腹腔镜+术中超声组共有患者13例,年龄(56.4±13.4)岁;腹腔镜+胆道镜组7例,年龄(48.0±8.4)岁;单纯腹腔镜组14例,年龄(51.4±15.6)岁。腹腔镜+术中超声组、腹腔镜+胆道镜组及单纯腹腔镜组的手术次数分别为(2.2±1.1)次、(1.6±0.8)次、(2.9±1.4)次,其中腹腔镜+胆道镜组的手术次数小于单纯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中超声组、腹腔镜+胆道镜组及单纯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0.5±22.9)min、(65.7±19.9)min、(51.5±15.4)min,腹腔镜+术中超声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总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多视频清创技术可充分发挥各视频方式的优点,对改善CIPN患者疗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