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术后病理组织分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 34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39例,女507例;术时年龄(55.1±13.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911例,≥1分435例;透明细胞癌1 120例,乳头状细胞癌62例,嫌色细胞癌79例,其他类型肾癌85例;T1、T2、T3、T4期分别为1 019、177、102、48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及未知分别为587、530、85、144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及未知分别为685、541、104、16例;合并坏死200例;合并肉瘤样分化27例。同时收集2000—2017年SEER数据库中80 439例肾癌术后病例的资料,男51 371例,女29 068例;年龄(60.9±12.4)岁;白色人种66 261例,黑色人种86 80例,亚裔及北美原住民5 022例,未知人种476例;透明细胞癌62 600例,乳头状细胞癌12 170例,嫌色细胞癌4 354例,其他类型肾癌1 315例;T1、T2、T3、T4期分别为55 332、8 687、15 516、904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分别为52 323、22 700、5 416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分别为46 741、25 760、7 938例。分别分析华西医院和SEER两组人群中性别、年龄等临床因素以及肿瘤组织亚型、分期、分级等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在SEER不同人种中进行亚组分析,了解不同组织亚型肾癌术后的预后差异,并与华西医院病例进行比较;将华西医院病例带入UISS、SSIGN、Leibovich 3种肾癌预后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分析不同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及亚组的预测价值。结果华西医院病例1 346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癌、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87.9%、79.7%、68.4%;术时年龄>50岁、ECOG评分≥1分、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合并坏死及肉瘤样分化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80 439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92.5%、88.9%、85.3%;术时年龄>50岁、男性、亚裔及北美原住民、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癌、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1%、88.6%、86.7%、80.2%。外部验证结果显示,SSIGN、Leibovich、UISS预测模型的精度分别为0.763~0.781、0.725~0.752、0.641~0.660。在4种病理类型亚组分析中,预测模型UISS对嫌色细胞癌、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670~0.781、0.649~0.661、0.620~0.644、0.567~0.613;预测模型SSIGN和Leibovich对嫌色细胞癌、乳头细胞癌亚组、透明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733~0.903、0.785~0.834、0.731~0.767、0.657~0.776。结论肾癌术后病理组织亚型对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人种差异性,在华西医院病例和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人群中,嫌色细胞癌预后最优,乳头状细胞癌较透明细胞癌稍差,其他类型肾癌预后最差。SSIGN和Leibovich预测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的预测价值高于UISS,且对嫌色细胞癌的预测效能较好。

  • 标签: 癌,肾细胞 预后 病理类型 人种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转移灶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对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评分进行改良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218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56例(71.6%),女62例(28.4%)。平均年龄55.7(18~81)岁。体质指数(BMI)22.6(15.4~35.8)kg/m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168例(77.1%)。194例(89.0%)接受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肾透明细胞癌176例(80.7%),非透明细胞癌42例(19.3%)。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3级111例(50.9%),T分期<T3期112例(51.4%)。转移部位为肺137例(62.8%),骨47例(26.1%)、淋巴结37例(17.0%)、肝23例(10.6%)、脑12例(5.5%)。患者IMDC评分低危26例(11.9%),中危126例(57.8%),高危37例(17.0%)。48例(22.0%)接受转移灶切除术,其中肺16例(33.3%),骨9例(18.8%),腹膜后6例(12.5%),脑6例(12.5%),淋巴结转移4例(8.3%),肝脏及腹腔各3例(6.3%),对侧肾上腺1例(2.1%)。分析不同部位转移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对IMDC评分系统预测能力的影响。将转移灶信息加入IMDC评分中,根据各指标与患者预后间相关性对其赋值,构建改良IMDC评分系统,通过C-指数验证改良IMDC评分系统的预测精度,并与原IMDC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总体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0个月和33.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仅有骨(P=0.004)、脑(P=0.042)及肝(P=0.046)转移与患者OS时间密切相关,将患者分为骨/脑/肝转移组82例(37.6%)和其他部位转移组136例(62.4%)。与其他部位转移组比较,骨/脑/肝转移组一线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反应率较差[51.2%(44/84)与73.5%(100/134),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脑/肝转移组的OS显著短于其他部位转移组(25.0个月与47.0个月,P=0.039)。在IMDC评分低危(30.0个月与62.0个月,P=0.036)、中危(31.0个月与48.0个月,P=0.048)、高危(7.0个月与18.0个月,P=0.037)患者中,骨/脑/肝转移组的OS显著短于其他部位转移组,提示合并骨/脑/肝转移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作用。将合并骨/脑/肝转移加入IMDC评分系统中,构建改良IMDC评分。根据改良IMDC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1分)76例、中危组(2~4分)90例和高危组(≥5分)52例,3组的中位OS分别为62.0、31.0、17.0个月(P<0.001)。改良IMDC评分和IMDC评分预测OS的C-指数分别为0.667和0.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转移性肾癌患者中,合并骨/脑/肝转移与较短的OS时间相关。在IMDC评分低、中、高危组患者中,合并骨/脑/肝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改良IMDC评分可显著提高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肾细胞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