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裂解气压缩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设备,裂解气压缩机的操作周期直接关系到着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详细分析了石油化工裂解气压缩机长周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益。

  • 标签: 乙烯装置 系统 周期运行 结垢
  • 简介:摘要: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丙烯制冷压缩机是非常重要的动设备。丙烯制冷压缩机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采用中压蒸汽驱动的离心式压缩机。某生产装置丙烯制冷压缩机系统为烯烃分离各用户提供冷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丙烯制冷压缩机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冷剂用户负荷、丙烯纯度、循环水温度以及汽化乙烯量,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提高丙烯制冷压缩机的生产效率。

  • 标签: 丙烯 换热器 压缩机 制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 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 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肥胖 体脂肪
  • 作者: 李海波 赵小元 洪伟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程红 米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队列研究室,福州 350001,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 100020,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 100070,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1500,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1100,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2400,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0009,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清25(OH)D和跟骨超声骨密度(BMD)。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随访期跟骨BMD及其变化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 914名儿童的年龄为(11.5 ± 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 ± 12.0 )nmol/L,缺乏率为36.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和基线跟骨BMD Z值后,25(OH)D每增加10 nmol/L,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增加0.01(P=0.041),2年间发生跟骨BMD Z值下降的OR=0.96(95%CI: 0.93~1.00),P=0.030;相对于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儿童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下降0.03(P=0.307)和0.06(P=0.046),2年间跟骨BMD Z值下降的风险分别增加15%(P=0.037)和21%(P=0.006),趋势P值均<0.05。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BMD密切相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获得更高的BMD水平。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促进骨骼健康。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骨密度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血清25(OH)D,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机体肌肉量,并计算全身肌肉质量指数(MMI)。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和随访期MMI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 890名儿童的年龄为(11.5±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12.0)nmol/L,充足率为11.1%。多因素线性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脂肪量、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后,未观察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MMI水平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随访时点MMI,25(OH)D每增加10 nmol/L,其Z值增加0.008(P=0.058);相比于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和充足的儿童分别增高0.002(P=0.815)和0.037(P=0.031),趋势P=0.089。亚组分析显示,在BMI正常组中,25(OH)D每增加10 nmol/L,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基线MMI和随访时点MMI Z值分别增高0.019和0.014,均P<0.05。结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有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在未来获得更高的肌肉量。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提升身体素质。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肌肉质量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的骨折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基线调查和2019年队列随访中骨折调查资料完整的12 056名(男童49.4%)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分组、BMI分组、骨折史及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与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的2年累计发生率为3.1%(95%CI:2.8%~3.4%),其中男童(4.1%)明显高于女童(2.1%),P<0.01;且在男童中呈现随年龄递增而在女童中递减的特点。骨折的发生部位以上肢为主(69.0%),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男女童中均发现,骨折史是未来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男童:RR=1.81,95%CI:1.18~2.64;女童:RR=3.11,95%CI:1.74~5.13)。另在男童中发现,较长时间与频率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120 min/d)和频繁饮用含糖饮料(≥1次/周)也可增加其未来骨折发生风险。结论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率受到性别、年龄、骨折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应面向不同个体开展相应的预防策略,以避免儿童骨折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骨折 发生率 影响因素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管代谢异常罹患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儿童青少年,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持续非肥胖、肥胖恢复、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组,并按照基线与随访时点是否为肥胖分析比较不同肥胖持续状态儿童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不同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11 379人(男童占49.6%)。随访2年间,人群新发肥胖率为3.2%(95%CI:2.9%~3.5%),肥胖恢复率为4.4%(95%CI:4.0%~4.8%)。新发肥胖组和持续肥胖组的SBP、DBP、TG、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高于持续非肥胖组,而肥胖恢复组的SBP、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较低(均P<0.05)。此外,以持续非肥胖组为对照,持续肥胖组和新发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各项异常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异常个数≥2)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而肥胖恢复组在大部分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与持续非肥胖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均可增加心血管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而肥胖儿童恢复为非肥胖后上述风险则可有效降低。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肥胖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并于2019年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基线尿酸水平及高尿酸持续状态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共8 807名研究对象(男童4 376名,女童4 431名)纳入本研究,基线年龄(11.1±3.3)岁。调整混杂因素后,尿酸第三、四分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39倍(95%CI:1.11~1.75)和1.56倍(95%CI:1.19~1.81),尿酸第二、三、四分位发生高LDL-C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88倍(95%CI:1.16~3.05)、1.98倍(95%CI:1.23~3.17)和2.25倍(95%CI:1.42~3.57);尿酸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高血压和高LDL-C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7%(OR=1.17,95%CI:1.97~1.27)和27%(OR=1.27,95%CI:1.11~1.45);尿酸水平每增加10 μmol/L,高血压和高LDL-C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1%(OR=1.021,95%CI:1.011~1.030)和2.9%(OR=1.029,95%CI:1.013~1.046);按性别分层分析,男女童之间结果基本一致。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新发组和持续异常组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32倍(95%CI:1.09~1.60)和1.50倍(95%CI:1.05~2.16),高T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90倍(95%CI:1.38~2.60)和2.96倍(95%CI:1.58~5.52),高LDL-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78倍(95%CI:1.26~2.51)和2.84倍(95%CI:1.60~5.03)。结论儿童高尿酸水平及持续高尿酸血症,可增加高血压、高TC及高LDL-C的发生风险。保持正常尿酸水平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 标签: 儿童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中基于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的体脂肪量对各项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初步提出适宜的体脂切点。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房山、密云及通州区选取30所学校(包括8所小学,21所中学和1所12年制学校)内6~16岁中小学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测,通过BIA法测量体脂肪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指数(FMI)和体脂肪率(FMP),并检测血清各项血脂水平。结果14 309名儿童的年龄为(11.0±3.3)岁,男童占49.9%。在男女童中分别以FMI和FMP通过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法(LMS法)拟合的百分位数值(P60~P95)逐个作为切点,选择对血脂异常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和曲线下面积(AUC)均相对较好的P75值作为体脂过多切点参考值。男童FMI在P75以上者占人数的28%,控制男童FMI在P75以下,可能防止8%~57%的各项血脂异常;女童FMI在P75以上的约占26%,将FMI控制在此切点值以下,可能防止8%~42%的各项血脂异常。FMP观察到与FMI类似的结果。在男童中基于FMI和FMP的P75切点在预测各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除外]的特异度和AUC高于BMI(AUC:52.4%~69.6%比50.2%~67.1%,P<0.05),而在女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当FMI或FMP超过P90时,对各血脂异常的特异度近似达到90%。结论基于FMI和FMP的体脂过多、肥胖诊断切点值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儿童体成分状况,对儿童血脂异常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综合预测价值,可进一步在今后儿童肥胖和相关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体脂肪指数 体脂肪率 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