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传统形式语言学研究范式中的零位派生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中的认知转喻理论都可以对英语词类标记转化这一语言现象给出理论上的解释,然而各自的理论解释都有不足之处。将两种研究范式整合起来,寻求两者对语言现象互补性的解释,则更具说服力,从而揭示了语言解释多维性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词类无标记性转化 研究范式 语言解释 多维性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临床上被迅速用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逐渐成为一线筛查技术。随着测序深度的增加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的提升,NIPT技术还可能被用于检测胎儿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及某些单基因遗传病,辅助临床诊断。但NIPT在临床应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不同群体对NIPT技术的认知差异、检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如何准确把握适用人群及适宜的检测孕周等,本文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胎儿占比 孕周
  • 简介:摘要:针对某型飞机信标机音响信号故障情况,通过对信标机和相关组件的机理分析,结合实际的排故过程对故障进行分析,确定具体故障点,最后提出完事措施。

  • 标签: 信标机 无音响信号 故障分析
  • 简介:摘要:针对某型飞机信标机音响信号故障情况,通过对信标机和相关组件的机理分析,结合实际的排故过程对故障进行分析,确定具体故障点,最后提出完事措施。

  • 标签: 信标机 无音响信号 故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对腹股沟疝张力疝修补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共312例在我院行腹股沟疝张力修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康复方法分为对照组(145例)和观察组(16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观察组行快速康复,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2.748,P<0.05)、下床活动时间(t=2.976,P<0.05)和住院时间(t=3.421,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1.8%比7.6%,χ2=4.795,P<0.05)、尿潴留(1.8%比6.9%,χ2=5.291,P<0.05)和慢性疼痛(4.2%比11.0%,χ2=4.267,P<0.05)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统计学意义(1.2%比2.8%,χ2=0.346,P>0.05)。结论快速康复对腹股沟疝术后恢复有明显帮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快速康复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入路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0例在我院接受后入路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先将患者的耻骨结节处进行切口,进而将腹直肌前鞘切口并将腹直肌向内牵引,使腹直肌下面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充分暴露,然后将其从耻骨和腹股沟韧带的方向进行分离。之后可以使腹膜前间隙、疝囊、耻骨梳韧带等结构暴露,在此过程中定位疝的位置。根据疝体的大小进行不同缝合术,最后使用单层聚丙烯疝修补片(12cmx6cm)在下方固定并缝合,在上方切口2-3cm使精索可以从中通过,不另外安置引流管。结果手术结果显示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35-52min,平均为43.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d,平均为6.1d,手术后2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对其进行导尿处理2天后进行拔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积气、阴囊血肿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轻微疼痛,但并无异物感。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现复发的情况。结论40例患者的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均一次性成功,对患者随访显示手术后复发情况发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后入路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突出的进步,高速铁路道岔铺设是关键和重点,在当前施工阶段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提升整体质量。本次研究中以昌赣客运专线DK42+421.355~DK43+066.02段路基为基础,对道岔的铺设概况分析。

  • 标签: 客运专线 42号无砟高速道岔 铺设要求 质量控制
  • 作者: 廖然超 李伟 戴春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科中心耳神经颅底外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1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临沧 677000,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科中心耳神经颅底外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并发于VHL综合征的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患者,男,42岁,因“左耳听力下降4个月”就诊,伴搏动性耳鸣、眩晕。耳内镜示左耳鼓膜完整,鼓膜后下象限见红色新生物膨出,MRI提示肿瘤位于后颅窝,累及颈静脉孔、内听道,增强后明显强化。基因检测结果显示:VHLc.486C>G, p.Cys126Trp,VHL基因3号外显子486位点C碱基错义突变为G碱基,126位的半胱氨酸被色氨酸取代。选择经颞下窝径路、面神经张部分前移位及岩下窦隧道填塞技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无脑脊液漏,病理确诊为内淋巴囊肿瘤,术后1周顺利出院。患者出院1年复查显示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