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5枚PED。所有PED均到位良好。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滞留,载瘤动脉的分支血管均通畅;Dyna CT检查显示支架均准确覆盖瘤颈,贴壁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梗死,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另1例发生中脑出血后死亡。除死亡患者外,余13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范围为12~48个月),无一例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末次随访mRS均为0分。11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范围为3~16个月),其中完全栓塞8例(包括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3例开颅夹闭术后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以及1例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复发的患者),瘤颈残余2例(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瘤体部分显影1例(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应用PED进行再治疗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动脉瘤患者预后良好,而PED治疗曾行支架置入术的复发动脉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治疗结果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5枚PED。所有PED均到位良好。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滞留,载瘤动脉的分支血管均通畅;Dyna CT检查显示支架均准确覆盖瘤颈,贴壁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梗死,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另1例发生中脑出血后死亡。除死亡患者外,余13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范围为12~48个月),无一例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末次随访mRS均为0分。11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范围为3~16个月),其中完全栓塞8例(包括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3例开颅夹闭术后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以及1例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复发的患者),瘤颈残余2例(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瘤体部分显影1例(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应用PED进行再治疗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动脉瘤患者预后良好,而PED治疗曾行支架置入术的复发动脉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治疗结果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2例)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神经外科(9例)于200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儿童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共11例(11个动脉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随访预后。结果11例患儿中,男/女=8/3,年龄为5~16岁(中位数为9岁)。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8例。11个动脉瘤中,主要动脉型3个,外周动脉型8个;均为囊性。3例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儿行Onyx胶栓塞治疗,2例成功,1例失败;8例患儿动脉瘤未予处理。10例患儿接受了双侧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1例因双侧脑膜中动脉代偿良好,未行EDAS。术后影像学随访6~36个月(中位数为12个月)。10例患儿双侧颞浅动脉均向颅内代偿供血,其中侧支循环生长Matsushima分级1级者8例,2级者2例;10例行EDAS者中,4例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自行消失,2例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增大,1例外周动脉型、1例主要动脉型动脉瘤无变化,2例行栓塞者动脉瘤均无复发;1例未行EDAS者动脉瘤无变化。临床随访3~14年(中位数为10年)。8例出血患儿随访期间无再出血;3例缺血患儿中,术后1例发生过2次TIA,2例无脑缺血症状。结论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儿中,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者多于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均为囊性。EDAS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脑血流,促进外周动脉型动脉瘤闭塞,并可预防发生再出血。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儿童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接受脑动脉造影术的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39例。急诊筛查至诊疗过程结束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可以安全及时有效地救治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 简介:摘要颅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The Woven Endobridge(WEB)装置是专门用于此类型动脉瘤的新型颅内动脉瘤栓塞装置,目前国内使用极少,现报道3例WEB栓塞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病例,2例术后达到了较好的栓塞效果,1例存在瘤颈残留,瘤颈比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The Woven EndoBridge
  • 作者: 金恒伟 孟祥雨 李佑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 100070;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70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 100070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bAVM)是复杂的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是胚胎时期在各种内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基因、细胞因子和蛋白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管发育异常的结果。但是,导致bAVM发生发展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了解其发病的机制对于预防bAVM的发生发展、开发靶向药物和指导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包括基因、细胞因子、蛋白和信号通路等多个方面重点对bAVM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