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7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日至2019年9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就诊的2~7功能性便秘儿童及同期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研究对象收集一般情况、排便情况及可能影响便秘产生的因素,包括0.5内抗生素使用、乳儿期喂养情况、饮食偏好、运动、过敏相关病史、父母病史、家庭收入、主要看护人等信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03,其中便秘组儿童81,健康对照组122。粪便粗大、粪便干结、排便疼痛和排便次数减少是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症状。添加辅食及上幼儿园是该年龄段儿童出现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诱因。单因素分析发现,6月龄内应用抗生素史、挑食偏食习惯、运动量及变应性疾病、便秘相关家族史及父亲变应性疾病背景、主要看护人是否为父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有变应性疾病病史(OR=2.302,95%CI:1.109~4.780)、0.5内应用抗生素(OR=2.300,95%CI:1.053~5.022)、父母有便秘病史(OR=2.151,95%CI:1.106~4.128)及偏好主食的饮食习惯(OR=3.526,95%CI:1.402~8.867)是2~7儿童发生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因素。结论父母有便秘病史、父亲有变应性疾病病史及偏好主食的饮食习惯可能是功能性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影响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皮肤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IBD患儿的皮肤表现。结果纳入IBD患儿50,其中27克罗恩病,23溃疡性结肠炎(UC)。25(50%)患儿有皮肤表现,特异性皮肤表现和相关性皮肤表现各11(各占22%)。特异性皮肤表现包括2肛周皮肤克罗恩病、9肛瘘和/或肛周脓肿;相关性皮肤表现包括5结节性红斑、3阿弗他口炎、1银屑病、1结节性多动脉炎、1过敏性紫癜。与UC组相比,克罗恩病组更易出现特异性皮肤表现和相关性皮肤表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7克罗恩病患儿中,19(70%)有1种或以上皮肤表现,其中2先后出现4种不同皮肤表现。1克罗恩病和1UC患儿不同时期出现过3种不同皮肤表现。有皮肤表现的患儿粪便钙卫蛋白均升高,无皮肤表现患儿中12(48%)粪便钙卫蛋白升高。5患儿在生物制剂调整剂量(1)或转换(4)后皮损好转或消退。结论半数IBD患儿有皮肤表现,克罗恩病患儿更易出现特异性和相关性皮肤表现。同一患儿不同时期可伴有不同皮肤表现。多学科团队协作有利于该病的整体控制。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结肠炎,溃疡性 Crohn病 儿童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钙卫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培门冬酶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培门冬酶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6患儿中男4、女2,发病年龄9.5(5.8,13.0),培门冬酶总使用次数为2.5(2.0,3.5)次,最后1次应用培门冬酶至出现胰腺炎时间为11.0(9.0,17.2)d,腹痛是胰腺炎最主要的表现(6)。发生胰腺炎至发现胰腺假性囊肿的时间为42.5(35.0,129.5)d。6患儿发现胰腺假性囊肿时均无临床症状,予保守治疗,有1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间断进食后腹胀或恶心。6患儿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均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增大。有3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穿刺引流术,术后10 d至4个月囊肿消失;3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术,其中有1因胰管狭窄引流未成功,行外科手术治疗,另外2分别在术后1、3个月囊肿消失。有1ERCP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患儿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对症治疗后好转,余5未见并发症。结论儿童培门冬酶化疗后胰腺假性囊肿病程初期可能没有症状,要结合培门冬酶化疗史、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没有症状的假性囊肿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假性囊肿增大,要根据囊肿与主胰管是否相通选择不同方式的内镜治疗。

  • 标签: 胰腺假囊肿 儿童 培门冬酶
  • 简介:摘要脑脊液乳糜在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极少见,若发现不及时,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发生脑脊液乳糜患儿,拔除导管、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 标签: 婴儿,早产 导管插入术,外周 脑脊液 乳糜 乳糜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