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主要照顾者母乳喂养选择情况,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期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NICU于2019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的342例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早产儿资料收集表对其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对母乳喂养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母乳喂养决策的单因素分析包括胎龄(t值为-2.177,P值为0.029)、出生体质量(t值为-2.036,P值为0.043)、在院期间喂养方式(χ2值为6.582,P值为0.010)、住院时间(Z值为-2.205,P值为0.027)、母亲年龄(Z值为-2.975,P值为0.003)、母亲文化程度(χ2值为8.350,P值为0.040)、是否为双胎妊娠(χ2值为7.367,P值为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P值为0.003)、母亲高龄(P<0.001)是促进母乳喂养决策的有利因素;双胎妊娠(P值为0.006)、母亲低学历(P值为0.001)、胎龄(P值为0.006)是不利于母乳喂养实施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与母亲高龄有利于出院后母乳喂养的选择,双胎妊娠、母亲低学历与低出生胎龄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主要照顾者母乳喂养选择情况,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期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NICU于2019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的342例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早产儿资料收集表对其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对母乳喂养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母乳喂养决策的单因素分析包括胎龄(t值为-2.177,P值为0.029)、出生体质量(t值为-2.036,P值为0.043)、在院期间喂养方式(χ2值为6.582,P值为0.010)、住院时间(Z值为-2.205,P值为0.027)、母亲年龄(Z值为-2.975,P值为0.003)、母亲文化程度(χ2值为8.350,P值为0.040)、是否为双胎妊娠(χ2值为7.367,P值为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P值为0.003)、母亲高龄(P<0.001)是促进母乳喂养决策的有利因素;双胎妊娠(P值为0.006)、母亲低学历(P值为0.001)、胎龄(P值为0.006)是不利于母乳喂养实施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与母亲高龄有利于出院后母乳喂养的选择,双胎妊娠、母亲低学历与低出生胎龄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护理过程中运行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11月年到2016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选取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儿4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配以个性化护理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个性化护理后,患儿总有效率为97.9%,相对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的7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8.11%,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为(2.33±1.1)d,相对比对照组患儿复发率17.67%和体温恢复时间(4.12±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护理及治疗过程中,运用个性化护理法能够让患儿复发率降低,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护理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及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中的应用。方法:择取我院自2019年12月—2021年8月收治的需要实施腋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142例作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两组,管理组与常规组,每组新生儿71例。管理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常规组则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并对比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结果:管理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降低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其安全,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脐部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脐部细菌感染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因之一,了解新生儿脐部细菌的分布和构成,预防和减少新生儿脐炎,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7月9日~15日,产科的32例新生儿脐部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结果消毒前,脐部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21例(65.6%),其中15例(71.4%)检出单一细菌生长,6例(28.6%)检出二株细菌生长。暴脐新生儿的脐部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已断脐和未断脐新生儿,P<0.05。消毒后,所采集的脐部标本中,有3例的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9.4%,培养结果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消毒前的细菌培养阳性率(6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部会有细菌生长,但是只要规范脐部护理流程,规范操作等,就不会出现感染病例,更不会出现医院内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标准化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护理效果的评价。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以42名新生儿作为样本对象所有新生儿均在我院分娩且分娩时间分布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样本,21例纳入对照组,21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鸟巢护理模式后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明显提高,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标准化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护理效果的评价。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以42名新生儿作为样本对象所有新生儿均在我院分娩且分娩时间分布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样本,21例纳入对照组,21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鸟巢护理模式后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体温波动、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明显提高,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 100 例在我院采用骨科手术治疗 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 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2 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数只有 2 例,对照组有 6 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 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 , 2 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手术室综合 护理配合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并可以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眶蜂窝织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眶蜂窝织炎的新生儿病例,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5例有发热。5例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明显升高。3例为周围组织感染蔓延所致,2例为血源感染,1例怀疑母婴垂直感染。血培养阳性2例,脓培养阳性2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4例使用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2例使用头孢曲松钠+利奈唑胺治疗。1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6例均治愈。2.共检索到13篇文献,报道了15例眶蜂窝织炎新生儿,与本报道的6例合并后共21例。眶周红肿及发热是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以单纯发热、拒乳及呻吟为首发症状。多伴WBC明显升高。19例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均包含SA。19例联合应用2种及2种以上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12例国外病例中8例使用了万古霉素,国内病例以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联合氨苄西林或利奈唑胺为主。12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19例治愈,1例遗留四肢痉挛性瘫痪,1例死亡。结论眶蜂窝织炎在新生儿期罕见,以周围组织感染蔓延、血源感染及母婴垂直感染为主,有擦口腔史者易感,局部手术等有创操作提高感染风险。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在新生儿期可因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诊断。SA为主要致病菌。抗生素选择应覆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常需联合用药。如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及时的外科治疗是治愈的必要条件。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并海绵窦血栓形成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