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告1例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诊断的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Ⅱ型感染性脑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抽搐,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进行性增高,脑脊液HSV聚合酶链反应2次阴性,1次提示灰区,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mNGS提示HSVⅡ型相对丰度94.27%。对于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的患儿,常规检测方法难以确定病原时,mNGS技术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 标签: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脑膜脑炎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易患风险,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诊断为带状疱疹的2 840例患者进行分析,年龄(59±16)岁,男性1 314例(46.3%)。根据是否发生PHN将患者分为PHN组和非PHN组,其中发生PHN者442例(15.6%),年龄(68±12)岁,其中男性189例(42.8%)。收集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史,同时收集PHN组患者发生PHN前2个月内是否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生物制剂及靶向药物等、诊断带状疱疹前6个月内手术史及PHN持续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的相关因素。结果2 840例带状疱疹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及以上,共2 056例(72.4%);皮疹发生于肋胁部累及肋间神经者占比最高为53.9%(1 532例)。带状疱疹患者患慢性疾病的占比由高向低依次为高血压16.4%(465例)、糖尿病11.9%(337例)、冠心病10.0%(283例),患结缔组织病的占比由高向低依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4%(41例)、干燥综合征1.1%(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0%(2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值(95%CI)为4.581(3.131~6.705)]、皮疹发生于上肢及肩部[OR值(95%CI)为1.858(1.129~3.059)]、高血压[OR值(95%CI)为1.963(1.513~2.546)]、系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OR值(95%CI)为2.170(1.254~3.753)]是PHN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带状疱疹在年龄≥50岁人群中高发,侵犯肋间神经常见,最常合并的慢性疾病为高血压,最常合并的结缔组织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年龄≥50岁、皮疹发生于上肢及肩部、高血压及系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是PHN发生的相关因素。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带状疱疹 临床特点 合并疾病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患有病毒性肝炎的老年患者应如何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患有病毒性肝炎的老年患者常感疲乏,肝部时有隐痛,伴有腹胀和低热等临床症状,肝功能有损伤。针对以上特点,护理人员需做好病情观察,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纾解情绪,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老年患者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咽拭子与鼻咽拭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一致性,为准确、高效地开展流感检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市万州区7家医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析两种采样拭子阳性检出结果一致性,并比较是否发热、是否咳嗽、不同年龄组、不同就诊医院类型的两种采样拭子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结果共计420例受试者中,15~49岁人群(23.70%)、发热人群(27.09%)和前往综合医院就诊人群(24.89%)的流感病毒检出率较高。口咽拭子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5.24%,鼻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6.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拭子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24%,Kappa值为0.897,一致性较好。不同人群中两种方法一致率相似。结论口咽拭子与鼻咽拭子流感病毒检测一致性较好,两种拭子具有可替代性,在临床与流感监测工作中若无法实现双采样,可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任一方法,以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

  • 标签: 流感 口咽拭子 鼻咽拭子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电子病历的预训练模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识别效果。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2021年12月1至31日就诊于呼吸与危重症科、发热门诊、急诊门诊、儿科、感染科的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使用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表征(BERT)预训练模型对病历进行ARI病例识别与判断,以医学专业人员根据ARI病例定义判断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模型识别ARI的灵敏度、特异度、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对ARI病例识别的准确性。结果含有3 817条电子医疗记录的测试集中,共有1 200条经人工判定的ARI病历。模型判定ARI共计1 205例,灵敏度为92.67%(1 112/1 200),特异度96.45%(2 524/2 617),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9,AUC为0.95。模型在男性和女性中识别ARI的准确性相近(AUC分别为0.95和0.94),且对未成年ARI病例识别较18~59岁及≥60岁(AUC分别为0.94,0.89和0.89)更准确。相较于住院患者,目前模型对门诊患者的ARI识别更好,AUC分别为0.74和0.95。结论使用基于电子病历的预训练模型对ARI病例判定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针对门诊患者及未成年患者。该模型在利用电子病历进行医疗机构ARI病例监测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力。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电子病历 预训练模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信息化手术室管理模式在预防剖宫产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剖宫产新生儿4 205例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2 092例,观察组2 11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应用智能信息化手术室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在手术室空气质量、手术室物品管、医护卫生准备、患者皮肤消毒等方面合格率,院内感染以及父母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管理后,观察组在手术室空气质量、手术室物品管、医护卫生准备、患者皮肤消毒等方面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后,医院内总感染发生率2.89%(61/2113)低于对照组的4.54%(95/2 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父母对手术室管理总满意度97.02%(2 050/2 113)高于对照组的92.93%(1 994/2 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信息化手术室管理模式在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智能信息化手术室管理模式 院内感染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