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是一种体外定性或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能力的实验。随着耐药病原体的增多和耐药机制的变异,传统药敏试验逐渐无法满足临床快速诊治的需求,因此基于待测病原体表型、基因型及其他耐药机制的药敏快检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本文论述了AST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所有新技术对临床诊治指南的指导意义均应进行多方面评估和规范化。

  • 标签: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表型 基因型
  • 简介:摘要:新世纪人们对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成为受到关注的课题。本文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优势和应用要求出发,提出了在食品检测中提高技术检测效果的对策建议,对更好地保障民众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食品检验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腹通络"康复技术治疗全面性发育迟缓(GDD)儿童的临床疗效,为促进GDD的康复治疗提供临床实践经验和依据。方法选取GDD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调腹通络"康复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每周5次,共3个月。使用Geselll发育量表作为评估工具,观察两组患儿的5个能区(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会)评分,记录发育商(DQ)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各能区的DQ值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以及粗大运动、语言、适应性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在精细运动、个人-社会能区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腹通络"康复技术治疗GDD临床有效,在粗大运动、语言、适应性能区方面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调腹通络" 全面性发育迟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管超声引导下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时间段内我院的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共计有74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7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干预组(5.41%)的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局部红肿、输液不畅、堵塞等并发症低于对比组(24.32%)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置入手臂输液港患者对其采取综合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血管超声 手臂输液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任务的循证检验医学团队合作学习(task based 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 team cooperative learning,TEBMCL)教学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长沙医学院2014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3个班336人为研究对象,选取1班112人为教改组,2班113人为对照1组,3班111人为对照2组。比较3组应用TEBMCL教学模式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并对TEBMCL教学模式予以评价。采用Access 2010与SPSS 17.0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习效果:①3组开课基础测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每学习一篇章之后进行随堂测试发现教改组成绩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1组在第二篇章应用TEBMCL新教学之后,成绩优于对照2组(P<0.05)。②在多项指标中,教改组成绩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③教改组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优秀和良好两个等级中,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且教改组中无一人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调查问卷以及座谈会结果表明,对大三学生开展TEBMCL教学模式,过程短,收效快;但此方法仍有待完善。结论TEBMCL新教学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优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标签: 基于任务的循证检验医学团队合作学习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虫媒传播疾病是危及生命的严重传染性疾病,快速且精准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及时有效治疗并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前提。虫媒病实验室诊断以靶向性的血清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为主,对少见虫媒病原体检出困难。目前,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已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mNGS检测感染标本中全部生物的核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少见病原体诊断和溯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mNGS也面临着整个操作流程中可能引入的背景微生物污染、数据库限制造成的错误结果、临床治疗亟需的病原体耐药性和宿主免疫状态等信息的挑战。该文主要就mNGS技术、其在虫媒病原体诊断应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随着mNGS在检测流程、检测结果分析和解读等方面不断优化,将为临床感染病病原学诊断带来新的发展与革新。

  • 标签: 虫媒病毒感染 宏基因组 二代测序 核酸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穴位热敏灸技术在中风病后遗症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24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80例中风病后遗症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穴位热敏灸干预。对比两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吞咽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1个月,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BI)指数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1个月,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穴位热敏灸可改善中风病后遗症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减轻其吞咽障碍,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 标签: 中风 后遗症 醒脑开窍针 穴位热敏灸 平衡 吞咽功能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分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细胞起源亚型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12例及北京大学医学部8例DLBCL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采用Hans模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1例和非GCB型19例。在mRNA水平利用NanoString技术平台分析样本中15个Lymph2Cx分子分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对20例DLBCL患者分型,并分析按此分型组间预后的差别。结果通过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对20例DLBCL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后分型显示,11例为类GCB样型,9例为类活化B细胞(ABC)样型;10例类GCB样型按Hans模型为非GCB型。生存分析显示,类GCB样组总生存优于类ABC样型组(P=0.019)。结论NanoString荧光条形码技术可用于DLBCL的细胞起源分型,该分子分型策略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触诊弹性定量(sound touch quantification,STQ)成像技术筛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高危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及36例健康人群行STQ检查。根据NASH高危人群临床诊断标准将NAFLD患者分为NASH高危组和NASH低危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之间杨氏模量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Q筛查NASH高危人群的效能,当约登指数最大值时取最佳界值,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其中15例NASH高危患者行肝组织活检为验证组,对界值进行验证。结果NASH高危组、NASH低危组与对照组三组间肝杨氏模量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68,P<0.01),其中NASH高危组高于NASH低危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SH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采用杨氏模量6.46 kPa为NASH高危人群最佳筛查界值,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85.2%,准确性为88.6%。验证组对照病理结果分析,杨氏模≥6.46 kPa,诊断NASH的准确性为73.3%,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6.7%。结论STQ成像技术对筛查NASH高危人群有一定价值,可作为NASH高危患者行肝穿活检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声触诊弹性定量成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杨氏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