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总结其内镜下高危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确诊的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患者54例,依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癌变(adenocarcinoma,AC)组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长径、病变形态、病变色泽、治疗方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并评估内镜下治疗效果。结果54例患者中HGIN/AC组12例,LGIN组42例,2组间病变长径以及病变色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4例患者接受相应内镜下治疗,8例较小病变予活检钳除,32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1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中小穿孔1例,内镜下钛夹封闭,内科治疗后无并发症;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均经内镜下治疗后出血控制。术后随访2~58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病变长径>10 mm以及色泽发红时,应警惕病变恶变倾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和D-二聚体预测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风险的性能。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就诊的NVAF患者256例,其中男152例,女104例,年龄(57.9±20.4)岁;根据随访期内终点事件情况,将患者分为无事件组227例,血栓事件组2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0名,其中男30名,女20名,年龄(45.0±5.3)岁。用血液凝固仪测定血浆vWF:Ag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任意两组间数据比对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数据比对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用Logistic回归对分类资料做多元相关性分析获得优势比(OR);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WF:Ag和D-二聚体预测血栓事件的性能;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HR)。结果对照组的vWF:Ag和D-二聚体为103%(86%~131%)和249(90~522)μg/L,患者组为234%(102%~623%)和744(100~3 352)μg/L;在患者组中,无事件组为225%(102%~623%)和650(100~3 281)μg/L,血栓事件组为333%(210%~494%)和1 325(487~3352)μg/L;患者组的vWF:Ag和D-二聚体高于与健康对照组(P均<0.001),无事件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血栓事件组高于无事件组(P均<0.001)。NVAF患者血浆vWF:Ag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与对照组(P均<0.001)。无事件组患者的血浆vWF:Ag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血栓事件组患者的血浆vWF:Ag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显示,vWF:Ag预测NVAF患者3个月内血栓事件的临界值为229%时,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84~0.894);D-二聚体的临界值为588 μg/L时,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45~0.861);vWF:Ag联合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26~0.9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VAF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年龄(OR=10.240,95%CI 2.773~37.820)、慢性心力衰竭(OR=34.779,95%CI 8.010~151.019)、高血压(OR=0.068,95%CI 0.023~0.198)和2型糖尿病(OR=6.618,95%CI 2.469~17.734)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与血管疾病(OR=4.801,95%CI 1.204~19.145)有显著相关性(P=0.026);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OR=0.146,95%CI 0.036~0.588)、服药依从性(OR=0.114,95%CI 0.016~0.832)有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7和0.032)。生存分析显示,血浆vWF:Ag、D-二聚体或vWF:Ag联合D-二聚体评估时,血浆水平高于临界值的患者在3个月内的血栓事件累积概率显著增高(Log-rank χ2分别为11.394、17.895和32.825,P均<0.001)。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vWF:Ag和D-二聚体均不能独立预测抗凝治疗期间的血栓事件(HR分别为0.866和0.834,P值分别为0.253和0.152),但两项指标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预测性能(HR=0.780,P=0.048)。结论NVAF患者血浆vWF:A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并与患者3个月内的血栓风险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为临床预测病情提供有效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相关基因甲基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对象,65例同期住院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PCR特异性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APC基因启动子1A(APC1A)及上皮黏性蛋白基因(ECAD)等肺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分析肺癌相关基因甲基化与肺癌的关系,评价肺癌相关基因甲基化对肺癌的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肺癌相关基因DAPK、MGMT、APC1A和ECAD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68.3%、68.3%、63.3%和65.0%,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PK(OR=0.709)、MGMT(OR=0.793)、APC1A(OR=0.163)、ECAD(OR=2.047)均为肺癌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肺癌相关基因DAPK、MGMT、APC1A和ECAD甲基化检测预测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3、0.680、0.620和0.648,而4种基因甲基化联合预测肺癌的AUC为0.829,均高于各基因甲基化单一预测肺癌的AUC(均P<0.05)。结论多肺癌相关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4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6例,女68例;年龄为59(17~86)岁。所有患者行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12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随访终点为肿瘤复发、转移或患者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结果(1)手术情况:1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其中6例术前行肠道支架置入(因肿瘤导致肠梗阻),3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1例行Hartmann手术。17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7(80,106)min,术中出血量为45(25,60)mL,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为5(3,6)d,术后住院时间为7(6,8)d。(2)术后并发症情况:174例患者中,1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和(或)脂肪液化4例,吻合口漏3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腹腔出血、乳糜漏、肺部感染各1例。2例吻合口漏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腹腔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腹腔成功止血。1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174例患者中,肿瘤TNM分期Ⅰ期27例,Ⅱ期68例,Ⅲ期77例,Ⅳ期2例;肿瘤高分化9例,中分化107例,低分化58例。174例患者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9(15,23)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为0(0,2)枚,肿瘤长径为4(3,5)cm。17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79例,癌结节21例,脉管侵犯35例,神经侵犯29例。(4)随访情况:174例患者中,1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7(1~70)个月。157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20例出现肿瘤转移,其中9例多发转移、5例肝转移、4例肺转移、骨转移和脾脏转移各1例。157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80.8%。结论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研究的主题挖掘和引文科学的知识域可视化图谱,概括核心研究主题并分析引文情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DTC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4日,纳入已发表DTC的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1与CiteSpace 5.5.R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主题的聚类及时序分析,并构建共被引文献知识域的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8 629篇DTC文献,包含87 973篇引文。年发文量均逐年递增,尤其在2005年后,年递增趋势更加显著。临床分期和外科手术管理及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是当前热点主题。引文分析可知,115篇引文的共被引次数超过100次,14篇的被引次数超过300次,2篇的引用次数超过1 000次。发文量top15的发表年份区间为1988~2016年,发现2006年前DTC的研究发展相对缓慢;而2006年后4篇高被引文献的发表,DTC的年发文量明显增加;且2014~2016年,3篇高被引文献相继发表。引用次数超过1 000次的引文发表在Thyroid杂志上,且为ATA发布的DTC指南共识;与此同时,DTC的靶向治疗及放射性131I治疗等方面均有高被引文献的出现,而DTC外科手术治疗缺乏新的高被引文献。结论已发表DTC文献的当前热点主题集中在临床分期、外科手术管理及靶向治疗等方面;同时,高质量的临床指南、靶向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对DTC的研究影响巨大,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复发/转移性D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