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发生死胎死产的影响。方法基于2010至2017年云南省“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登记计划妊娠妇女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追踪随访妊娠结局。运用SPSS20.0和SAS9.4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死胎死产发生率,并进行分层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174 782例,死胎死产发生率为0.64%(1119/174 782);人工流产组(暴露组)的死胎死产发生率为0.83%(333/40 216),显著高于无人工流产组(非暴露组)发生率为0.58%(786/134 566)。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人工流产1次和≥2次者死胎死产发生率高20%~40%(OR=1.22,95% CI=1.05~1.41; OR=1.33,95% CI=1.08~1.64)。2011至2016年死胎死产率低于2010年(OR=0.66,95% CI=0.51~0.85)。此外,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胎死产发生率与民族、年龄、学历、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关,与母亲职业、自然流产史、早产史、死胎死产史无统计学关联。结论既往人工流产将增加其后妊娠死胎死产的风险,民族、年龄、文化程度、产次、孕前BMI与死胎死产发生的风险有关,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发生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新课程教学,强调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索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如何贯彻这一教学理念作了初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洲各地区已婚/同居育龄女性的避孕状况和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为保障女性生殖健康权利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990—2030年间亚洲各地区避孕相关数据,分析亚洲各地区已婚/同居育龄女性的避孕率、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数据来源于《全球避孕方法使用状况2017》)。结果2017年亚洲地区避孕率由1990年的56.8%(95% CI=53.6%~60.3%)上升至66.0%(95% CI=60.9%~70.0%)、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由1990年的14.2%(95% CI=12.6%~16.3%)下降至10.1%(95% CI=8.5%~12.4%)。与1990年相比,2017年现代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升高。2017年中国的避孕率为83.3%(95% CI=70.8%~91.0%),与1990年的78.3%(95% CI=70.8%~84.5%)相比有所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现代避孕方法的比例由1990年的98.6%上升为99.0%,中国的避孕率高于全亚洲的平均水平。2017年中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分别为13.1%(95% CI=9.7%~18.4%)、4.6%(95% CI=2.4%~9.5%)、12.2%(95% CI=10.2%~14.6%)、13.2%(95% CI=10.3%~16.7%)、14.1%(95% CI=11.7%~17.2%)。中国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较低(3.7%,95% CI=1.4%~8.3%)。预测至2030年,中亚、东南亚、南亚及西亚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将呈下降趋势(P<0.001),但是中国和东亚地区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率将呈上升趋势(P<0.001),而未满足计划生育需要的绝对人数会逐年递减,出现双向效应。结论2017年亚洲各地区避孕率升高,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要有所下降。预测至2030年,该状况仍有可能延续。但是中国应关注将会出现的计划生育需要率上升、绝对人数减少的双向效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计划生育服务调整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