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14例,共14个动脉瘤。14例中,男5例、女9例,年龄45~76(61.07±10.43)岁;8例为破裂动脉瘤,6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术前载瘤段血管狭窄率为70%~90%,中位数为70%。根据载瘤段血管狭窄与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关系分型为Ⅰ型9例、Ⅱ型4例、Ⅲ型1例。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临床预后,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采用先处理载瘤段血管狭窄再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栓塞程度RaymondⅠ级12个、Ⅱ级2个,术后载瘤血管残余狭窄率20%~30%,中位数为25%。术后3个月14例患者mRS评分0分12例、2分1例、3分1例。11例患者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45(6~10)个月,DSA示Raymond Ⅰ级10例、RaymondⅡ级1例,11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情况。结论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血管重度狭窄病变复杂,采用先处理载瘤段血管狭窄再进行动脉瘤栓塞的治疗方法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还需大样本病例的长期随访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卒中患者再发急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研究对象中未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25例、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2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将急性卒中是否再发视作应变量,将患者年龄、空腹血糖、血压、吸烟情况等资料视作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再发急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明显更高;吸烟人数明显更多(P<0.05)。观察组年龄、性别、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bmi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小卒中患者再发急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吸烟及空腹血糖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共23个动脉瘤,其中5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3个位于M2段、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所有动脉瘤的颈体比均>1/2。其中,22个动脉瘤采用单纯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另1个采用Y形支架(LEO Baby + Neuroform EZ)栓塞。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判断患者预后,其中≤2分为预后良好;术后6~8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21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8个(78.3%)动脉瘤为Raymond Ⅰ级,3个(13.0%)为Ⅱ级,2个(8.7%)为Ⅲ级。2例(9.5%,2/21)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因迟发性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出院时mRS为3分。20例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mRS,其中1例为1分、1例为2分,余18例均为0分;预后均良好。16例患者的17个动脉瘤获得DSA随访,随访时间为(6.4±0.7)个月(6~8个月),其中15个为术后即刻Raymond Ⅰ级,显示闭塞完全;另2个分别为术后即刻Raymond Ⅱ、Ⅲ级,均未见瘤颈、瘤腔进一步增长。所有动脉瘤均未出现支架内狭窄或迟发性血栓形成事件。结论初步推测LEO Baby支架应用于具有小直径载瘤动脉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为颅内位于血管分叉部和血管远端的动脉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简介:摘要脊髓动脉瘤罕见,临床上易被误诊及延误治疗。2020年3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胸段脊髓前动脉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该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慢性闭塞,脊髓前动脉逆向代偿颅内双侧供血。采用弹簧圈栓塞脊髓前动脉动脉瘤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简介:摘要脊髓动脉瘤罕见,临床上易被误诊及延误治疗。2020年3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胸段脊髓前动脉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该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慢性闭塞,脊髓前动脉逆向代偿颅内双侧供血。采用弹簧圈栓塞脊髓前动脉动脉瘤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简介:摘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暨肝移植中心收治1例肝移植术后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受者,排查肝功能异常原因并移植肝穿刺活检后考虑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增加免疫抑制剂、激素冲击治疗后效果欠佳;考虑受者可能为肝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给予完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检查、移植肝C4d染色后明确诊断,给予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外周血DSA显著下降,随访时间>18个月,期间肝功能平稳,外周血DSA进行性下降、术后第18个月再次行移植肝穿刺活检发现小叶间静脉内膜和肝窦周C4d沉积仍为阳性染色,但组织学无排斥反应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T1加权序列可变反转角度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 T1-SPACE)结合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TOF MRA)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因颅内动脉瘤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患者,均为宽颈动脉瘤。术后6~10个月所有患者均行3D-TOF MRA、3D T1-SPACE序列MR扫描和DSA检查。分别使用3D-TOF MRA和DSA以Raymond分级法评价瘤腔栓塞情况,使用3D-TOF MRA和3D T1-SPACE序列以4分法评价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显示情况。采用配对设计的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动脉瘤栓塞程度分级和支架内管腔显示情况。以DSA为金标准,计算3D-TOF MRA评估动脉瘤残留的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术后6~10个月随访,对于动脉瘤闭塞情况,DSA造影显示Raymond 1级23例,2级1例,3级1例;3D-TOF MRA 1级21例,2级3例,3级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7,P=0.577),其中有4例患者两种评估方法结果不一致。对于载瘤动脉支架内管腔情况的显示,3D-TOF MRA评分3分14例,2分8例,1分3例;3D T1-SPACE序列25例均为4分,3D T1-SPACE优于3D-TOF MRA(Z=-4.484,P<0.001)。以DSA为金标准,3D-TOF MRA结合原图像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的特异度为86.9%(20/23),准确率为84.0% (21/25)。结论3.0 T MR 3D T1-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支架内管腔,能准确判断支架内血管的通畅情况,3D-TOF MRA可充分评估动脉瘤瘤腔有无残留。将上述两种MRI血管成像技术相结合,可用于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