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价值。方法:于 2018年 6月选取辖区内幼儿园儿童 200例,以随机采样法,将 200例儿童分为观察组 100例,对照组 100例,观察组进行用眼健康行为干预,并对联合幼儿园教师、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于 2019年 6月观察两组儿童的视力变化、用眼行为。结果:观察组儿童的连续读写时间、看电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儿童,视力下降例数也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有着显著价值,可让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让其视力得到保护,该方法值得在各地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儿童超重、肥胖现状,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肿大情况,探讨之间的关联,从而有效调整防控措施。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市16个区的所有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儿童(年龄、性别均衡),各区乡镇/街道抽取人数尽量平均,每年每区对200名儿童开展身高、体重、家庭食用盐盐碘、尿碘及甲状腺容积调查,计算体质指数(BMI)并分析其与儿童碘营养及甲状腺肿大的关系。结果共调查6 552名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8.95 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2.15%(141/6 552)。不同BMI组儿童家庭食用盐盐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35),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通过构建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不同年龄组儿童甲状腺肿大的发生风险均随着BMI的增加而上升(P < 0.001或P = 0.002)。结论儿童BMI与甲状腺容积密切相关,进行儿童甲状腺肿大诊断时应考虑身高、体重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哮喘在临床治疗上开展护理所获成效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定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儿童哮喘56例,抽签法分成2组/28例一组,定义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整体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成效测评值;病情控制情况;患儿用药顺从性。结果:①护理成效测评值对比参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更高,存在差异(p<0.05);②对比参照组,研究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均更少,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哮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整体性护理,疾病发作次数更少,肺功能有所好转,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冠心病临床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每组病例均为33,常规组采用的临床护理模式是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的临床护理模式是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种临床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从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这几个方面来看,研究组患者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前者分别为(19.84±1.20)、(31.20±2.26)、(32.64±2.14),后者分别为(15.32±2.10)、(40.26±2.30)、(42.50±2.56)。研究组患者运动合理依从率为90.91%、饮食健康依从率为90.91%、遵医服药依从率为93.94%、定期复查依从率为87.88%,常规组患者运动合理依从率为69.70%、饮食健康依从率为66.6%、遵医服药依从率为72.73%、定期复查依从率为63.64%,研究组患者依从率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使用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且对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依从性提升均具有较为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患儿111例为VVS组;收集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1名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间血细胞参数,利用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VS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细胞参数对诊断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一致(男女均为51比60例),VVS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11.0(8.0,12.5)比8.0(7.0,11.0)岁,Z=4.39,P<0.001]。VVS组白细胞计数(WBC)[6.0(5.3,7.1)×109比8.6(6.7,10.1)×109/L,Z=-7.96,P<0.001]、淋巴细胞计数(LY)[2.3(1.9,2.7)×109比4.0(2.8,6.3)×109/L,Z=-8.49,P<0.001]和淋巴细胞比值[0.39(0.33,0.44)比 0.52(0.37,0.69),Z=-5.59,P<0.001]、单核细胞计数[0.3(0.3,0.4)×109比0.4(0.3,0.6)×109/L,Z=-6.19,P<0.001]、嗜酸粒细胞计数[0.1(0.1,0.2)×109比0.2(0.2,0.4)×109/L,Z=-5.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8±12)比(333±11)g/L,t=-3.27,P<0.001]、血小板计数[263(235,313)×109比341(295,409)×109/L,Z=-2.69,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比值[0.53(0.48,0.58)比0.37(0.22,0.54),Z=5.86,P<0.001]、红细胞压积(0.39±0.04比0.37±0.04,t=2.75,P=0.00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82,88)比 81(78,84)fl,Z=5.56,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27,29)比 27(26,28)pg,Z=3.39,P=0.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39(37,41)比 37(36,40)fl,Z=4.02,P<0.001]和平均血小板体积[11(10,11)比10(9,11)fl,Z=2.81,P=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校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LY(OR=0.42,95%CI 0.29~0.62,P<0.001)、WBC(OR=0.75,95%CI 0.59~0.95,P=0.015)、MCHC(OR=0.94,95%CI 0.91~0.97,P<0.001)与VVS呈显著负相关,而MCV与VVS呈显著正相关(OR=1.08,95%CI 1.01~1.15,P=0.021)。ROC曲线显示联合运用LY、WBC、MCV和MCHC对VVS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0.80,特异度0.83,约登指数0.63。结论VVS患儿血细胞相关参数发生变化;在临床以晕厥或晕厥先兆为表现的患儿中,LY、WBC、MCHC、MCV指标联合预测可以作为辅助VVS的诊断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城区居民伤害预防的态度与行为现状,为城区居民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长沙市2个城区共8个社区的504名居民,通过现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0份。结果城区居民伤害预防态度与行为得分分别为(43.35 ± 14.29)分(同意率为76.63%)、(38.92 ± 3.75)分(执行率为43.10%)。不同年龄、学历、受伤次数等背景居民的伤害预防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815、4.740、4.153,P<0.05);不同年龄、家庭年收入、运动频率、受伤次数等背景居民的伤害预防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030~8.162,P<0.01或0.05)。结论长沙市城区居民的伤害预防态度较正向,但预防伤害行为执行率低,不同背景下城区居民对避免伤害行为态度及执行不一。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在研究过程中将不能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病例剔除。最终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营养管理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接受了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 d的血清蛋白、前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等营养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蛋白及前血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亦有助于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在研究过程中将不能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病例剔除。最终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营养管理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接受了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 d的血清蛋白、前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等营养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蛋白及前血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亦有助于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管饲结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住院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1例,A组为间歇性管饲+高压氧组,B组为高压氧组,C组为间歇性管饲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功能训练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对所有患者采用干预前后改良Mann吞咽能力量表(MMASA)、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功能性进口进食量表(FOI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结果3组患者MMASA、SSA和FOIS评分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MMASA、SSA和FO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患者较B、C组吞咽障碍改善更明显(P<0.05)。3组患者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C组比较,治疗后A、B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3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1%、19.3%和38.7%。A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间歇性管饲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运动能力,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3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为偏瘦组(BMI≤18.4 kg/m2,n=19)和正常组(BMI 18.5~23.9 kg/m2,n=15)。对24 h动态心电图HRV进行分析。HRV分析采用线性分析法,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结果偏瘦组与正常组比较SDNN、SDANN和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N50升高(P<0.05)。两组间TP、ULF、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较正常组VLF降低(P<0.05)。偏瘦组、正常组不同性别之间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12岁较≥12岁SDNN、SDANN、LF升高(P<0.05),rMSSD、pNN50、TP、ULF、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12岁较≥12岁ULF升高、LF降低(P<0.05),SDNN、SDANN、rMSSD、pNN50、TP、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BMI与正常BMI的VVS-CI儿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同,引起HRV存在差异。相同BMI<12岁与≥12岁儿童之间HRV也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儿童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3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为偏瘦组(BMI≤18.4 kg/m2,n=19)和正常组(BMI 18.5~23.9 kg/m2,n=15)。对24 h动态心电图HRV进行分析。HRV分析采用线性分析法,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超低频功率(UL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结果偏瘦组与正常组比较SDNN、SDANN和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N50升高(P<0.05)。两组间TP、ULF、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较正常组VLF降低(P<0.05)。偏瘦组、正常组不同性别之间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瘦组<12岁较≥12岁SDNN、SDANN、LF升高(P<0.05),rMSSD、pNN50、TP、ULF、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12岁较≥12岁ULF升高、LF降低(P<0.05),SDNN、SDANN、rMSSD、pNN50、TP、VLF、HF和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BMI与正常BMI的VVS-CI儿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同,引起HRV存在差异。相同BMI<12岁与≥12岁儿童之间HRV也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VVS-CI)反应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诊断为VVS-CI的56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身长、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低BMI组(35例)和正常BMI组(21例)。比较2组间基础心率、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反应时心率、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阳性反应时间、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阳性反应时间。对BMI与阳性反应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间年龄、性别、病程、晕厥频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基础心率、阳性反应时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5±15.3)次/min比(72.8±8.7)次/min,t=1.223,P=0.230;(44.0±13.9)次/min比(47.0±10.0)次/min;t=-0.664,P=0.511]。低BMI组较正常BMI组BHUT阳性反应患儿/SNHUT阳性反应患儿比率增高(27/8例比9/12例,χ2 =4.839,P=0.027)、BHUT阳性反应时间短[(13.1±4.6) min比(23.7±9.5) min,t=-2.691,P=0.023]。2组间SNHUT阳性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与BHUT阳性反应时间具有相关性(r=0.750,P=0.005)。正常BMI与BHUT阳性反应时间无相关性(r=0.316,P=0.217)。低BMI和正常BMI与SNHUT阳性反应时间均无相关性(r=0.177,P=0.431;r=0.021,P=0.940)。结论低BMI与儿童VVS-CI的BHUT阳性反应时间呈正相关。低BMI儿童出现心脏抑制反应的时间较正常BMI儿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