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保乳术的女性患者,年龄(49.18±9.27)岁,年龄范围为35~75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调强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HI)、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及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结果调强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V115%剂量下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治疗组在V95%[(99.28±0.40)%]剂量下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高于常规治疗组[(98.30±1.30)%],调强治疗组在V107%[(3.25±0.75)%]、V110%[(0.02±0.05)%]剂量下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低于常规治疗组[(10.85±8.80)%、(2.95±5.82)%];调强治疗组的剂量分布HI[(1.07±0.01)%]低于常规治疗组[(1.98±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治疗组心脏与健侧乳腺在V5、V30剂量下的受照剂量体积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治疗组在肺V10[(18.55±2.75)%]、V20[(13.05±2.85)%]、V30[(10.02±3.05)%]、V40[(6.40±2.55)%]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低于常规治疗组[(19.28±3.01)%、(13.18±3.00)%、(11.05±3.05)%、(7.8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实施积极的术后调强放射治疗,能让放射视野内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降低肺的剂量体积比,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甲强龙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疾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年龄>60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疾病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甲强龙治疗,实验组选择小剂量甲强龙联合呼吸兴奋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变化。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实验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小剂量甲强龙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小剂量甲强龙治疗的效果。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小剂量甲强龙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动脉炎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后,影响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多发性大动脉炎行PTA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PTA后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3例患者中男9例,女34例,中位年龄23(18~33)岁,共行球囊扩张59例次,包括肾动脉44例次,主动脉9例次,髂动脉2例次,颈动脉2例次,头臂干1例次,锁骨下动脉1例次。平均随访(64±42)个月,术后再狭窄率47.5%(28/59),平均再狭窄时间为(23±27)个月,其中主髂动脉再狭窄率9.1%,肾动脉再狭窄率52.3%,头臂动脉再狭窄率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现头痛、晕厥、腰腹痛症状的患者术后再狭窄率更高,另外ESR和CRP指标升高的患者PTA后更易再狭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ESR和CRP升高是PTA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PTA在累及主髂及肾动脉的大动脉炎患者中安全有效,ESR和CRP升高是PTA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RTX)在难治性或复发性ANCA相关血管炎(AAV)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9月至2021年6月间难治或复发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或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接受RTX诱导序贯维持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和随访临床资料,对疾病复发率、复发时间和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累积复发率、比较组间无复发生存率,t检验、Man-Whith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用于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①研究纳入39例难治或复发性AAV患者,其中GPA 36例,MPA 3例,中位随访时间20(3,104)个月,59.0%(23/39)患者病情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1(3,42)个月。②标准剂量和减量诱导治疗两组复发率[60.0%(18/30)和55.6%(5/9),χ2=0.06,P=1.000]、首次复发时间[15(3,42)个月和10(9,30)个月,Z=0.45,P=0.678]、CD19+ B细胞[23.5(5,148)个/μl和3(2,15)个/μl,Z=0.57,P=0.6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7.09(5.13,13.90) g/L和9.72(5.32,12.0) g/L,Z=0.36,P=0.7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剂量诱导治疗组无重症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减量诱导治疗组{87.1%[95%CI(73.4%,100.8%)和64.3%[95%CI(23.1%,105.4%)],χ2=7.59,P=0.006}。③固定间隔给药组与按需给药组疾病复发率[50.0%(3/6)和60.6%(20/33),χ2=0.24,P=0.674]、首次复发时间[23(6,25)个月和11(3,42)个月,Z=0.05,P=0.982]、CD19+ B细胞[35(15,50)个/μl和10(0,148)个/μl,Z=0.95,P=0.382]、血清IgG水平[6.70(5.91,7.49) g/L和7.69(3.78,13.90) g/L,Z=0.48,P=0.7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无重症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和77.8%,χ2=1.79,P=0.181)。④随访期间输液反应发生率为5.1%(2/39),感染率20.5%(8/39),感染时中位IgG 4.37(3.78,13.4) g/L;标准剂量和减量诱导治疗组、固定间隔给药和按需给药组感染率、感染时血清Ig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X标准剂量诱导治疗与减量诱导治疗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可显著减少重症复发率;固定间隔与按需给药的复发率相似。标准剂量和减量诱导治疗、固定间隔和按需给药维持治疗的安全性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3.2在我院进行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并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56例,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常规临床护理)和实验组(28例,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情况和患者在术后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生活质量(SF-36)。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SF-36生活质量都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了心脏机械瓣置换术的患者应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