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提取雄性,4周龄C57小鼠原代骨髓单核细胞(BMM),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100 ng/ml PMA刺激后BMM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实验检测100 ng/ml PMA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破骨细胞分化相关指标TRAP、RANK、Cathepsin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RAF-6、C-SRC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分析PMA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00 ng/ml PMA刺激BMM 24 h和48 h促进细胞增殖(24 h吸光度值0.39±0.05比0.27±0.06,t=20.830,P<0.01;48 h吸光度值0.53±0.03比0.32±0.03,t=11.860,P<0.01),刺激72 h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 h吸光度值0.24±0.03比0.21±0.02,t=1.548,P>0.05);PMA干预组形成的破骨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11.74±0.06比24.63±0.44,t=57.120,P<0.01),骨吸收陷窝面积低于对照组,骨吸收功能低于对照组(9.90±0.11比18.92±0.28,t=55.800,P<0.01),破骨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TRAP、RANK、Cathepsink、MMP-9、TRAF-6、C-SRC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中显示以100 ng/ml PMA预孵育1 h即可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44/42MAPK、JNK的磷酸化。结论PMA通过下调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BMM破骨细胞分化。

  • 标签: 骨髓单核细胞 分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滴度与重症肌无力(MG)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诊断的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uSK-MG)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共入组33例MuSK-MG,按照入组时是否曾接受免疫治疗分组,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分型对初治(未经过任何免疫性治疗)患者进一步分组。28例患者接受了随访,随访结束时按照MGFA工作组的干预后状态(PIS)进行分组。25例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用激素组(17例)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IS)组(8例)。检验MGFA各组、PIS各组之间的抗体差异用Kruskal-Wallis法,检验治疗前后和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抗体差异用Mann-Whitney U法。结果入组的MuSK-MG中男11例,女22例,发病年龄48(18,73)岁,初治16例,经治(已用过至少1次糖皮质激素或IS治疗)17例,在初治患者中不同MGFA分型的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初治者在随访结束时 MuSK-Ab滴度显著低于入组时(中位数0.87比1.20, P=0.01)。24例(85.7%)达到了良好预后(PIS-PR/MM),1例(3.6%)达到改善(PIS-I),3例(10.7%)病情加重(PIS-W),各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不同治疗组之间MuSK-Ab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结论在初治患者当中,MuSK-Ab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符,免疫治疗可使抗体滴度下降。抗体的变化与激素用量相关,与预后分级不符。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抗体 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国健康饮食指数(CHEI)总分及其条目分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4—9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社区开展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东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中山社区的18个居委会中简单随机抽取8个居委会(北门、白云、东外、花桥、蓝天一村、蓝天二村、蓝天四村和蓝天五村),纳入所抽取居委会所有符合标准的20~74岁且在上海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为研究对象,最终将调查信息完整的4 995名对象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品的检测收集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疾病史等)、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体力活动等)、食物频率及血Hcy浓度等信息。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Hcy浓度与CHEI总分及其条目分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CHEI总分及其条目分​的关联。结果4 995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56.72±9.72)岁;女性、初高中学历和高体力活动者分别占64.90%(3 241名)、50.80%(2 539名)、63.20%(3 157名);血Hcy的浓度为(11.25±4.90)μmol/L,hHcy的总患病率为9.3%(467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研究对象血Hcy的浓度随着CHEI总分及水果类、奶类、海鲜类、禽类和蛋类条目分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总谷物和薯类条目分的增加而增加。在男性中,血Hcy的水平随着海鲜类和禽类条目分的增加而降低[β(95%CI)值分别为-0.343(-0.582, -0.102)、-0.225(-0.402, -0.046)]。而在女性中,除了海鲜类和禽类条目分,还发现CHEI总分及奶类、蛋类条目分的增加,血Hcy的水平随之减少[β(95%CI)值分别为-0.130(-0.207, -0.052)、-0.091(-0.148, -0.034)、-0.016(-0.026, -0.007)、-0.069(-0.122, -0.016)、-0.087(-0.157, -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HEI总分及奶类、海鲜类条目分越高的研究对象hHcy的患病风险越低[OR(95%CI)值分别为0.986(0.978, 0.995)、0.915(0.864, 0.969)、0.862(0.806, 0.922)]。在女性中,CHEI总分及奶类、海鲜类条目分越高者hHcy的患病风险越低[OR(95%CI)值分别为0.984(0.970, 0.999)、0.877(0.802, 0.958)、0.845(0.760, 0.941)];而在男性中仅发现CHEI总分和海鲜类条目分越高者hHcy的患病风险越低[OR(95%CI)值分别为0.988(0.977, 0.998)、0.858(0.791, 0.930)]。结论上海市松江区中山社区居民的膳食模式可影响自身血Hcy浓度及hHcy的患病风险。CHEI总分及水果类、奶类、海鲜类、禽类和蛋类条目分在降低血Hcy水平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HEI总分及奶类和海鲜类条目分越高的居民hHcy的患病风险越小。

  • 标签: 半胱氨酸 高半胱氨酸 横断面研究 膳食模式 中国健康饮食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驱动基因共突变的病例。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 5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突变情况,统计分析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 50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ALK、ROS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2.9%(797/1 508)、6.2%(93/1 508)、2.7%(40/1 508);EGFR基因突变类型以外显子19 del 与外显子21 L858R为主(90.6%,722/797),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女性、无吸烟史、腺癌患者(P<0.05);ALK及ROS1基因融合多见于年龄<60岁、晚期患者(P<0.05)。其中携带共突变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6例(1.1%,16/1 508),包括EGFR/ALK基因共突变7例、EGFR/ROS1基因共突变8例、ALK/ROS1基因共突变1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多为女性、腺癌患者。16例驱动基因共突变患者中,8例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疗效为3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可出现突变共存的状态,多基因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靶向药物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意义。

  • 标签:
  • 作者: 李静 顾玉荣 毕燕华 黄月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 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及其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320例慢性HBV感染者,将其分成免疫耐受期组(31例),免疫活动期组(184例),非活动期组(48例)和灰色区组(57例);同时纳入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每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及其亚群(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12.40、169.70、210.70、25.17、24.21和86.5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和灰色区组APRI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比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89.45、118.00和14.81,χ2=148.2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及健康对照组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及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57、51.55、8.58、44.25、20.32、47.96和12.45、33.69、4.96、32.47、10.63、30.4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2134、0.4733、0.2090、0.4333、0.1771、0.4417、0.1780、0.3956、0.2618、0.4671、0.2614和0.4326,P值均<0.05);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和CD4+ T淋巴细胞Tim-3 MFI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0.1342、0.2635、0.2739和0.252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NK及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2671、-0.4093、-0.2451、-0.4099、-0.1807、-0.1823、-0.2733、-0.4224、-0.2576、-0.4206、-0.1798和-0.1946,P均<0.05); 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75、-0.3562和-0.1633,P值均<0.05);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正相关(r=0.1789、0.3896、0.1518、0.3521、0.2117和0.3579,P值均<0.05);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T淋巴细胞MFI与APR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87、0.2604、0.2296、0.4858和0.2853,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 Tim-3 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负相关(r=-0.2686、-0.3975、-0.2852、-0.3991和-0.3531,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PR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589、-0.4158、-0.3591、-0.4108和-0.3966,P值均<0.05)。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23~0.843,P<0.05)。当截断值=0.612,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99.3%。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m-3表达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表现为相反的特征性,Tim-3分子在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比值对评估慢性HBV感染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肝纤维化 肝炎,乙型,慢性
  • 作者: 李静 顾玉荣 毕燕华 黄月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 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及其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320例慢性HBV感染者,将其分成免疫耐受期组(31例),免疫活动期组(184例),非活动期组(48例)和灰色区组(57例);同时纳入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每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及其亚群(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12.40、169.70、210.70、25.17、24.21和86.5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和灰色区组APRI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比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89.45、118.00和14.81,χ2=148.2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及健康对照组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及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57、51.55、8.58、44.25、20.32、47.96和12.45、33.69、4.96、32.47、10.63、30.4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2134、0.4733、0.2090、0.4333、0.1771、0.4417、0.1780、0.3956、0.2618、0.4671、0.2614和0.4326,P值均<0.05);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和CD4+ T淋巴细胞Tim-3 MFI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0.1342、0.2635、0.2739和0.252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NK及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2671、-0.4093、-0.2451、-0.4099、-0.1807、-0.1823、-0.2733、-0.4224、-0.2576、-0.4206、-0.1798和-0.1946,P均<0.05); 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75、-0.3562和-0.1633,P值均<0.05);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正相关(r=0.1789、0.3896、0.1518、0.3521、0.2117和0.3579,P值均<0.05);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T淋巴细胞MFI与APR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87、0.2604、0.2296、0.4858和0.2853,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 Tim-3 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负相关(r=-0.2686、-0.3975、-0.2852、-0.3991和-0.3531,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PR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589、-0.4158、-0.3591、-0.4108和-0.3966,P值均<0.05)。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23~0.843,P<0.05)。当截断值=0.612,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99.3%。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m-3表达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表现为相反的特征性,Tim-3分子在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比值对评估慢性HBV感染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肝纤维化 肝炎,乙型,慢性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主要包括急性脊髓炎、视神经炎和最后区综合征,其中水通道蛋白4(AQP4)-IgG阳性NMOSD患者较阴性患者症状更严重,复发更频繁,恢复更不完全,早期即可致残,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现围绕AQP4-IgG阳性NMOSD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 水通道蛋白4抗体
  • 简介:摘要:大学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注重思政育人的范式改革。大学教师课程思政构建的教育学省思其价值是通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构建,助力大学生在成为“专业人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精神成人”。

  • 标签: 大学教师 课程思政 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1+X证书”制度刚刚启动,国家、地方、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等参与主体都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如证书目录建立与更新机制、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机制、培训评价组织的管理遴选与退出机制、院校证书试点管理与学分互换机制等。论文重点围绕服务区域经济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推进“毕业证书”和“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衔接,形成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 标签: 1+X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 课证融通 培养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由TBR1基因剪接变异导致的智力障碍伴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方法对1例有家族史的智力障碍孕妇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对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共11人)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发现该家系的致病位点,对胎儿羊水进行基因检测,并通过minigene技术对该位点进行体外功能验证。结果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先证者携带1个TBR1基因新的剪接变异(c.1129-1G>C),并呈现出家系共分离现象。胎儿羊水中未发现该变异,胎儿出生后随访至1岁,智力运动发育正常。Minigene结果显示第5外显子出现异常剪接。结论TBR1基因c.1129-1G>C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及时的产前遗传诊断和咨询有助于阻断致病基因在家系中的传递。

  • 标签: TBR1基因 智力障碍伴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 剪接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