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听力损失的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0至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入院、起病年龄大于28日龄且小于18岁、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的57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患儿的临床信息及住院期间听力评估结果,并对住院期间存在听力损失的患儿进行随访,收集出院后听力复查结果,并通过父母评估孩子听说能力表现量表对随访时听力状态进行评估。按照患儿住院期间听力损失情况分为听力损失组和非听力损失组,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细菌性脑膜炎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573例患儿,包括男347例,女226例,起病年龄为29日龄至15.8岁。病原学阳性患者246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92例,占37.4%。住院期间发现听力损失患儿为160例,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7.9%,涉及240耳。永久性听力损失20例(16.9%),涉及32耳。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耳中87.5%(28/32)在住院期间听力评估显示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肌张力障碍、脑脊液蛋白浓度大于1 g/L、脑脊液糖浓度<1 mmol/L和硬膜下积液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6(1.450~4.059)、1.865(1.186~2.932)、1.544(1.002~2.381)和1.904(1.291~2.809)]。结论听力损失是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后遗症,大部分患儿为暂时性听力损失,出现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失风险更高。

  • 标签: 脑膜炎,细菌性 听力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自然分娩对母亲和胎儿是有利的,损伤最小。但是情况较复杂的产妇,病情变化快,护理难度增加。产妇在产后面临多角色转变,如果心理压力释放不当,会造成抑郁,严重影响家庭和睦。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注重对产妇的细节性护理,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但是风险预防意识相对薄弱,风险式护理是由常规护理进化而来,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强化护理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常规护理与风险式护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风险式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风险式护理 产科 满意度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60例,按照1:1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手段干预,试验组应用风险防范护理手段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有效性,试验组较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试验组较参照组发生率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试验组较参照组理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能够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加强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关注小儿健康有重要作用,在儿科的临床中有可持续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  儿科护理管理  风险事件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60例,按照1:1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手段干预,试验组应用风险防范护理手段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有效性,试验组较参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试验组较参照组发生率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试验组较参照组理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护理,能够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加强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关注小儿健康有重要作用,在儿科的临床中有可持续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风险防范护理  儿科护理管理  风险事件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急诊科在岗的40名护士进行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对急诊科护士行常规管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按照护士实践经验、学历,将其分成5个层级,分别为N0级助理护士(n=12)、N1级注册护士(n=9)、N2级责任护士(n=10)、N3级专科护士(n=5)、N4级专家层(n=4)。分别在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前、后利用护士职业生命质量(QNWL)量表评价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经护理服务质量问卷评估护理质量。分析护理过程中差错发生率,用于评估护理风险。结果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的工作环境、工作家庭平衡、社会环境、工作量评分及QNWL总分分别为(46.33 ± 8.52)、(30.01 ± 6.07)、(21.45 ± 4.60)、(94.52 ± 8.06)、(192.31 ± 12.46)分,实施后分别为(51.29 ± 4.75)、(34.62 ± 4.68)、(25.89 ± 3.58)、(109.43 ± 6.15)、(221.23 ± 10.03)分,实施后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t值为3.216~11.435,P<0.05)。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的人力资源配置、病房管理、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护士培训、护理效率、护理记录书写、急救物品管理评分分别为(84.29 ± 9.75)、(80.39 ± 12.46)、(83.02 ± 5.63)、(80.93 ± 9.84)、(87.14 ± 6.12)、(85.91 ± 8.46)、(88.20 ± 6.76)、(83.51 ± 7.18)分,实施后分别为(92.38 ± 4.66)、(94.67 ± 3.89)、(91.25 ± 6.37)、(94.78 ± 3.56)、(95.01 ± 3.78)、(93.81 ± 4.11)、(95.13 ± 3.07)、(93.57 ± 4.62)分,实施后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t值为4.735~8.371,P<0.001)。护士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44%(8/18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0.00%(18/180)(χ2值为4.146,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应用能提高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值得急诊科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分层级管理 职业生命质量 护理质量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急诊科在岗的40名护士进行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对急诊科护士行常规管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按照护士实践经验、学历,将其分成5个层级,分别为N0级助理护士(n=12)、N1级注册护士(n=9)、N2级责任护士(n=10)、N3级专科护士(n=5)、N4级专家层(n=4)。分别在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前、后利用护士职业生命质量(QNWL)量表评价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经护理服务质量问卷评估护理质量。分析护理过程中差错发生率,用于评估护理风险。结果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的工作环境、工作家庭平衡、社会环境、工作量评分及QNWL总分分别为(46.33 ± 8.52)、(30.01 ± 6.07)、(21.45 ± 4.60)、(94.52 ± 8.06)、(192.31 ± 12.46)分,实施后分别为(51.29 ± 4.75)、(34.62 ± 4.68)、(25.89 ± 3.58)、(109.43 ± 6.15)、(221.23 ± 10.03)分,实施后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t值为3.216~11.435,P<0.05)。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的人力资源配置、病房管理、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护士培训、护理效率、护理记录书写、急救物品管理评分分别为(84.29 ± 9.75)、(80.39 ± 12.46)、(83.02 ± 5.63)、(80.93 ± 9.84)、(87.14 ± 6.12)、(85.91 ± 8.46)、(88.20 ± 6.76)、(83.51 ± 7.18)分,实施后分别为(92.38 ± 4.66)、(94.67 ± 3.89)、(91.25 ± 6.37)、(94.78 ± 3.56)、(95.01 ± 3.78)、(93.81 ± 4.11)、(95.13 ± 3.07)、(93.57 ± 4.62)分,实施后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t值为4.735~8.371,P<0.001)。护士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44%(8/18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0.00%(18/180)(χ2值为4.146,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应用能提高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值得急诊科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分层级管理 职业生命质量 护理质量 护理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