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椎管内室管膜瘤转移至心脏的病例。患者男,65岁。入院后发现右心房占位性病变,以“黏液瘤”行肿块切除。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可见室管膜腔隙,肿瘤细胞立方形或多角形,细胞核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患者3年后再次入院,CT发现全身多处静脉内瘤栓及骨质多发转移。行髂骨穿刺活检见大量血管周围假菊形团。两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核旁点状阳性,N-MYC基因未见扩增。患者第二次入院穿刺确诊后行化疗1个周期,出院后4个月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子宫腺肉瘤心脏转移病例。患者女,43岁。“感冒”后出现胸闷症状,抗感染治疗无效,心脏彩超示右心室占位性病变,临床考虑黏液瘤可能性大,行右心室肿物摘除术。镜下观察见肿瘤由良性的腺体及类似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短梭形及卵圆形细胞构成,间质细胞轻度异型,细胞生长活跃、分布不均,局部围绕腺体聚集,呈“袖套”样结构,核分裂象约12个/10 HPF。免疫组织化学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弥漫阳性,CD10间质阳性,结蛋白近腺体间质表达缺失、远离腺体的间质表达阳性,Ki-67阳性指数热点区约30%。结合患者既往“子宫腺肉瘤”病史,诊断为低级别子宫腺肉瘤心脏转移。子宫腺肉瘤临床多表现为惰性,很少发生远处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肺cHL 23例,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23例肺cHL病例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近1∶1;发病中位年龄31岁;主要表现为咳嗽;18例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影像学示肺内单发/多发结节,伴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临床送检肺穿刺标本为主(91.3%,21/23),镜下肺组织结构破坏,多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伴嗜酸/中性粒细胞或组织细胞,其内见RS细胞,以结节硬化型和混合型多见。RS细胞强表达CD30、MUM1,弱表达PAX5,部分表达CD15、Fascin、Bob-1、Oct-2,不表达CD3、CD43、上皮细胞膜抗原、间变性淋巴瘤激酶、CD21、白细胞共同抗原,背景CD3阳性淋巴细胞为主。15例获随访结果,存活14例,5年生存比例14/15。结论肺内霍奇金淋巴瘤以肺部为首发症状者诊断相对困难,易漏诊或误诊,仔细观察组织学形态,结合免疫表型及病史可提高诊断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20年10月诊断的25例胸腺类癌,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对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患者及其子的外周血进行基因遗传学分析。结果25例胸腺类癌中,男性18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2.6∶1.0,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50岁,15例(60%)患者有吸烟史;典型类癌1例(4%),不典型类癌24例(96%);15例患者(60%)伴有肿瘤压迫症状,1例(4%)有内分泌相关症状(满月脸、皮肤紫纹),3例(12%)有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6例(24%)无症状。8例(32%)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升高,2例为MEN1患者,1例合并Cushing综合征。Ⅰ期20例(80%),Ⅱ期1例(4%),Ⅲ期3例(12%),Ⅳ期1例(4%)。手术治疗18例(72%)、手术联合放疗2例(8%)、手术联合化疗5例(20%)。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排列呈梁状、腺样、实性,瘤细胞巢间血窦丰富。其中5例可见梭形细胞形态,1例为嗜酸细胞亚型。广谱细胞角蛋白、CD56、突触素、嗜铬粒素A、甲状腺转录因子1、p53及PAX8的阳性率分别100%(25/25)、92%(23/25)、96%(24/25)、72%(18/25)、4%(1/25)、0/15、0/16,Ki-67阳性指数为5%~30%。1例MEN1患者及其子均有MEN1基因突变。Cox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胸腺类癌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胸腺类癌以不典型类癌常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明确是否为胸腺原发需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伴MEN1的胸腺类癌患者,要对其直系亲属进行基因检测和随访;影响胸腺类癌的预后因素需更多病例及更长时间的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输液港(IVAP)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管路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管路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导管维护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与IVAP的治疗期间,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乳腺癌 PICC 静脉输液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40-5p(miR-140-5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在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即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分析ESCC组织和细胞样本中miR-140-5p的表达。将阴性对照和miR-140-5p类似物转染Eca109和KYSE70细胞,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140-5p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用来检测转染后Glut1蛋白的表达。结果GEO数据分析结果表明,ESCC组织中miR-140-5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qPCR结果显示,ESCC组织和细胞中miR-140-5p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40-5p的表达与ESCC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高表达miR-140-5p的ESCC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0-5p类似物显著上调Eca109和KYSE70细胞中miR-140-5p的表达,其表达上调显著抑制Eca109和KYSE7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表明,Glut1是ESCC细胞中miR-140-5p的直接作用靶点,其在ESCC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其与miR-140-5p表达呈负相关关系,miR-140-5p类似物显著抑制Eca109和KYSE70细胞中Glut1蛋白的表达。结论miR-140-5p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miR-140-5p/Glut1可能成为ESCC患者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微RNAs 葡萄糖转运体1型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 简介:摘要风湿病发病机制中的免疫功能紊乱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风湿病中免疫细胞的能量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免疫耐受的破坏及免疫稳态失衡,在风湿病发病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干预能量代谢可通过恢复细胞的正常代谢,影响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被认为是风湿病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免疫代谢 能量代谢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