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对肝硬化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肝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入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样品各12例,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并制备菌液。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HC组)、肝硬化模型组(LC组)、模型组+健康人菌液(FMT-HC组)、模型组+患者菌液(FMT-LC组)。造模同时用菌液灌胃处理小鼠,持续1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探针检测肠黏膜屏障损伤,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检测肠黏膜屏障和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结果FMT-LC组小鼠的结肠中黏蛋白-2和闭合蛋白-2的表达量低于FMT-HC组(0.36±0.21比1.00±0.36,t=4.659,P<0.01和0.61±0.42比1.00±0.17,t=2.596,P<0.05),外周血中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和脂多糖的浓度高于FMT-HC组[(9.32±2.24) μg/ml比(5.23±1.34) μg/ml,F=15.118,P<0.01和(88.55±10.50) ng/ml比(76.48±10.13) ng/ml,F=5.4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MT-LC组小鼠的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3.39±2.67比0.95±0.12,t=2.744,P<0.05)等多种促纤维化因子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量高于FMT-HC组,肝损伤加重。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降低肝硬化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肝硬化发展。

  • 标签: 肝硬化 肠道菌群 DNA测序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用自拟柴芍益胃汤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抽取我院2020.1-2021.3内9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并随机分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三联疗法,观察组联合用自拟的柴芍益胃汤治疗。观察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不同时段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高达95.86%,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4.16%,对照组分别为83.33%和18.75%,两组数据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各指标积分较低,不同时段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用自拟的柴芍益胃汤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老年患者 柴芍益胃汤 不良反应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使用中医辨证加减,中药内服,针灸(取穴以足太阳经穴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牵引三种中医传统疗法综合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个疗程之内做出判定。治愈28例,显效2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96.4%。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相辅相承,标本兼治,弥补了单一疗法的不足之处,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 针灸 牵引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PA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病理医师对其认知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91例PAP(32例继发性,159例获得性)病例,查询相关临床信息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和电镜观察,并结合二代测序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PAP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呈网格状、铺路石或地图样改变。组织学主要以肺泡腔内无定形嗜伊红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征,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淀粉酶消化的PAS染色阳性。部分继发性PAP中常伴有肺间质多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组织细胞沉积、胆固醇结晶裂隙形成,甚至可见二氧化硅折光颗粒或矽结节等其他非经典组织学改变。电镜下肺泡腔内蛋白样物质、肺泡Ⅱ型上皮及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内均可见电子密度的环层小体。二代测序病例出现MUC19、FADS6、KRTAP5-8、Senataxin、SKIDA1等基因的突变。属于良性病变,总体预后相对较好。结论活检组织标本较小、继发性PAP形态不典型及病理医师对非肿瘤性病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仍有相当比例的漏诊,特别是在没有临床提示的情况下,病理医师需提高警惕,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男性不育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各国严重的社会、医疗负担,降低了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基于此,放射科医师和临床医师正在努力寻找一些新的、无创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B超、核磁共振等,试图找到男性不育的确切病因诊断,以期使男性不育患者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来造福更多的家庭。本文就近年来最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男性不育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不育,男性 X线影像增强 超声检查,多普勒 核磁共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妊高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2023年2月-2024年1月收治的38例妊高产妇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19例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5.56%,与对照组的25.00%比较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为(285.50±20.16)ml,与对照组的(402.80±21.50)ml比较明显更少,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高产妇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24h出血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妊高症产妇 产后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抑郁患者采用心理认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5-2022.5期间收治抑郁患者46例作为研究实验样本,将46例患者治疗合理打乱后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大(P

  • 标签: 心理认知护理 抑郁症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1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式及导航使用情况分为导航微创组67例,采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MIS-TLIF手术;导航开放组31例,采用导航辅助下开放TLIF手术;开放组58例,采用开放TLIF手术。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情况,采用CT评估内固定及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手术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导航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6.39±25.88)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3.94±61.67)ml与开放组(396.97±92.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01,P<0.001)。导航微创组术后引流量(80.55±27.29) 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9.94±50.32)ml与开放组(304.86±84.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14,P<0.001)。导航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3.42±1.00)d,少于导航开放组(7.16±1.39)d与开放组(7.31±1.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448,P<0.001)。而三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859)。导航开放组术后2周、3个月时腰痛VAS评分[(3.84±0.82)分、(1.90±0.91)分]及ODI(34.74%±11.66%、28.68%±8.19%)与开放组VAS评分[(3.67±0.92)分、(1.91±0.90)分]及ODI(32.21%±10.66%、27.17%±9.59%)均高于导航微创组VAS评分[(1.70±0.92)分、(0.96±0.73)分]及ODI(18.33%±7.43%、19.15%±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63,P<0.001;F=25.12,P<0.001)、(F=45.59,P<0.001;F=18.99,P<0.001)]。末次随访导航微创组SF-36评分(61.48±9.50)分高于导航开放组(52.51±6.99)分及开放组(53.48±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69,P<0.001)。各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ODI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CT显示导航微创组融合率为94.0%(63/67),导航开放组为93.5%(29/31),开放组为93.1%(5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978)。导航微创组与导航开放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1;χ2=15.49,P=0.040)。导航微创组1例、开放组2例术中发生硬膜破裂,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病情变化,均成功拔管,未诉其他不适;导航微创组1例术中发生终板破坏,术后随访期间出现椎间轻度塌陷;导航开放组与开放组各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腰椎管狭窄的类型对三种术式的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行MIS-TLIF治疗不同类型的腰椎管狭窄,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的微创腰椎融合术式。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手术导航系统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arbecue手法复位后联合侧卧位加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嵴帽结石(Cu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治疗的Cu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标准的13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2例,采取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Barbecue手法复位后联合侧卧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相关指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6% vs 72.22%,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指数)、计时平衡试验和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arbecue手法复位后联合侧卧位加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有助于嵴帽结石患者缓解和消除眼震、眩晕和平衡障碍等临床体征和症状,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手法复位 侧卧位 甲环酸倍他司汀 嵴帽结石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arbecue手法复位后联合侧卧位加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嵴帽结石(Cu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治疗的Cu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标准的13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2例,采取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Barbecue手法复位后联合侧卧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相关指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6% vs 72.22%,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指数)、计时平衡试验和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arbecue手法复位后联合侧卧位加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有助于嵴帽结石患者缓解和消除眼震、眩晕和平衡障碍等临床体征和症状,降低复发率。

  • 标签: 手法复位 侧卧位 甲环酸倍他司汀 嵴帽结石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低免疫球蛋白(Ig)G血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激素敏感型IN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病情,将其分为INS初发组(n=20)和INS缓解组(n=20),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n=20)。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受试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CD4+CXCR5+ICOShighT)、初始B细胞(CD19+CD27-IgD+B细胞)、转化前记忆B细胞(CD19+CD27+IgD+ B细胞)、转化后记忆B细胞(CD19+CD27+IgD- B细胞)及浆细胞(CD19+CD27+IgD-CD38highB细胞)百分比;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受试儿外周血CD4+T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受试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2水平、丙二醛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法,对上述指标分别进行3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对其中部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本研究通过深圳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日期:2016-04-11),所有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并同意。结果①INS初发组患儿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以及血浆总IgG、IgG1、IgG2、IgG4水平等6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NS初发组患儿PBMC中Tfh百分比为(3.9±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及INS缓解组的(4.9±1.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1)。③INS初发组患儿PBMC中,转化后记忆B细胞、浆细胞百分比为(8.4±3.6)%、(7.5±2.0)%,均低于INS缓解组患儿的(11.6±2.7)%、(11.4±3.9)%及对照组健康儿童的(12.2±3.7)%、(12.5±3.4)%,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④INS初发组患儿的8项指标,如CD4+T细胞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IL-2Rα、IL-2Rβ、IL-2R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雷帕霉素结合蛋白复合物(mTORC)1mRNA表达水平为(3.2±1.1)、(14.4±5.7)、(18.5±4.6)、(7.2±1.7)、(10.3±3.6)、(2.2±0.3)、(1.84±0.68)、(7.2±1.4),均高于INS缓解组患儿的(2.4±1.1)、(10.5±2.5)、(15.5±3.5)、(5.5±1.1)、(8.5±2.2)、(1.8±0.5)、(1.44±0.29)、(6.1±1.2)及对照组健康儿童的(2.4±1.1)、(10.3±5.5)、(14.6±4.8)、(5.6±2.5)、(1.56±0.42)、(2.4±1.1)、(10.3±5.5)、(14.6±4.8);而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6 mRNA表达水平为(1.22±0.29),则低于INS缓解组患儿的(1.49±0.35)及对照组健康儿童的(1.56±0.42),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⑤INS初发组患儿血浆IL-2水平及丙二醛浓度为(28.9±6.1) ng/L、(15.0±9.2) μmol/L,均高于INS缓解组患儿的(18.0±5.9) ng/L、(7.3±5.4) μmol/L及对照组健康儿童的(16.2±7.6) ng/L、(8.8±5.1) μ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2,P<0.001、P=0.004)。⑥INS缓解组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儿童上述21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60例受试儿PBMC中Tfh百分比与血浆IgG水平、浆细胞百分比,均呈正相关关系(r=0.692、0.809,P<0.001)。INS初发组20例患儿血浆丙二醛浓度与mTOR、mTORC1mRNA表达水平,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627、P=0.003,r=0.794、P<0.001)。结论INS患儿PBMC中Tfh百分比下降影响B细胞分化成熟,可能是导致患儿低IgG血的原因之一。血浆IL-2水平升高和高脂血症导致的mTOR和mTORC1过表达,可能是抑制INS患儿Tfh分化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缺乏血症 免疫,体液 免疫球蛋白G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