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J和Rag1-/-小鼠为研究对象。C57BL/6J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两侧耳部连续14 d每日涂抹卡泊三醇(MC903)以制备AD样小鼠模型,对照组仅涂抹无水乙醇,第15天时收集小鼠外周血血清,处死小鼠后,取耳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摘取脾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和脾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皮肤中ILC2比例。Rag1-/-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处理及评估同C57BL/6J小鼠,实验组小鼠在涂抹MC903前2 d开始腹腔注射单克隆抗体CD90.2拮抗ILC2功能,隔2 d 1次,共计7次,每次300 μg/150 μl,其他处理同模型组,第15天时收集小鼠外周血血清,处死小鼠后,取耳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皮肤中ILC2比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结果模型组C57BL/6J小鼠耳部皮肤可见明显的红肿、干燥、结痂,HE染色可见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清IgE水平[(6751.016 ± 282.324)μg/L]高于对照组[(6387.038 ± 267.853)μg/L,P = 0.007),且皮肤白细胞介素(IL)-4、IL-13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05、0.012,< 0.001),而IL-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90),脾脏IL-4、IL-5和IL-1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 < 0.001),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78);模型组ILC2比例(5.604 ± 2.105)%较对照组(1.750 ± 1.104)%明显增高(P = 0.003)。在Rag1-/-小鼠中,模型组耳部皮肤也可见明显红肿、干燥、结痂,HE染色可见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皮肤IL-4、IL-5、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和IL-3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10、0.043、0.034、0.007),而IL-13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74,0.697);模型组ILC2比例(5.165 ± 2.436)%高于对照组[(0.835 ± 0.578)%,P = 0.014];抗体拮抗Rag1-/-小鼠ILC2后,实验组小鼠皮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HE染色可见表皮增厚减轻,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而细胞因子表达分析显示,实验组IL-4、IL-5、IL-13、TSLP、IL-33水平与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ILC2参与了MC903诱导的AD样小鼠炎症反应,且该反应不依赖于适应性免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FGF7)及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0.70、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80%〕、中度组(FEV1/FVC<0.70、50%≤FEV1%<80%)和重度组(FEV1/FVC<0.70、30%≤FEV1%<50%),每组20例;以同期20例肺功能正常的择期行胃肠外、骨科等非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FEV1/FVC、FEV1%、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FGF7、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TNF-α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肺功能正常组相比,轻度、中度和重度组FEV1/FVC、FEV1%、MMEF%和6MWT明显降低,SGRQ评分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呈持续恶化趋势,重度组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V1/FVC:0.39±0.09比0.81±0.04,FEV1%:(38.80±6.28)%比(109.58±13.80)%,MMEF%:(0.34±0.14)%比(2.69±0.99)%,6MWT (m):279.00±41.61比402.85±53.97,SGRQ评分(分):34.95±6.71比2.60±2.06,均P<0.05〕;而且轻度、中度和重度组FGF7水平均较肺功能正常组显著降低(ng/L:6.31±2.65、6.10±1.39、6.64±1.77比8.29±3.51,均P<0.05),但轻度、中度、重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肺功能正常组相比,轻度、中度、重度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TNF-α水平随着病情加重呈持续升高趋势,重度组与肺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g/L:7.42±2.28比3.83±0.92,P<0.05)。但肺功能正常组与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TNF-α与FEV1/FVC和FEV1%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0、-0.527,均P<0.01)。结论AECOPD患者血清FGF7降低,而IL-6、TNF-α升高;但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外周血FGF7水平无明显变化,而TNF-α水平可能升高,并伴随小气道功能严重破坏。
简介:摘 要:文中分析金属镓产品杂质铜含量高,通过电解槽合理改造,铜含量降低,产品纯度从4N提升到5 N。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coagulation factor FⅪ,FⅪ)缺陷症患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寻找致病变异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在Stago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6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血凝相关检测项目,FⅪ活性(FⅪ activity,FⅪ∶C)及其他有关凝血因子的活性;用ELISA法检测FⅪ抗原(FⅪ antigen,FⅪ∶Ag)。提取基因组DNA,用Sanger测序法测定F11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变异氨基酸的保守性;用MutationTaster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变异是否有害;用Swiss-Pdb Viewer模型分析软件分析变异氨基酸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先证者APTT明显延长,为94.2 s;FⅪ∶C和FⅪ∶Ag分别降低为1%和1.3%;先证者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APTT分别为42.1 s、43.0 s、42.5 s和41.0 s,FⅪ∶C和FⅪ∶Ag均降低至正常值的一半左右;先证者丈夫APTT、FⅪ∶C和FⅪ∶Ag均正常。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11基因存在第10外显子c.1103G>A(p.Gly350Glu)杂合错义变异和第13外显子c.1556G>A(p.Trp501stop)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父亲和女儿携带p.Gly350Glu杂合错义变异;母亲和儿子携带p.Trp501stop杂合无义变异。保守性分析表明Gly350和Trp501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MutationTaster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两个变异的预测结果均为"disease causing",表明变异有害。蛋白模型分析表明,p.Gly350Glu变异影响了蛋白质的结构及稳定性。结论p.Gly350Glu和p.Trp501stop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遗传性FⅪ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吡咯替尼治疗曲妥珠单抗耐药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2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均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耐药,接受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其中联合氟维司群治疗1例,联合化疗16例,联合曲妥珠单抗及化疗4例,联合曲妥珠单抗1例。评估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2例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5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率(ORR)为27.3%(6/22),疾病控制率(DCR)为95.4%(21/22)。13例原发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中,1例CR,2例PR,9例SD,ORR为23.1%(3/13),DCR为92.3%(12/13)。9例继发性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中,1例CR,2例PR,6例SD,ORR为33.3%(3/9),DCR为100.0%(9/9)。14例三线及以上治疗患者中,2例CR,2例PR,9例SD,ORR为28.6%(4/14),DCR为92.6%(13/14)。8例脑转移患者中,2例PR,5例SD,ORR为25.0%(2/8),DCR为87.5%(7/8)。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腹泻,其中1~2级17例(77.3%),3级5例(22.7%)。4例吡咯替尼下调为320 mg,无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的患者。结论对于曲妥珠单抗耐药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耐药,吡咯替尼均具有较高的DCR;在三线及以上治疗、脑转移患者中,也具有较高的DCR,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