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十年我国胎儿医学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胎儿医学中心,也陆续开展了各种胎儿宫内手术,其中有技术相对成熟的选择性减胎术、宫内输血、胎儿镜激光凝固术、引流术、产时子宫外手术等,也有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的介入性球囊导管手术、开放性胎儿手术等。胎儿宫内手术涉及的绝不仅仅是技术操作问题,更重要的是围手术期的充分评估、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以及手术效果的远期评价。从胎儿手术干预的伦理学和临床指征,到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考核,再到胎儿医学中心的管理,国内胎儿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规范建制。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中国9家医院诊断为妊娠期或产褥期VTE孕产妇的临床资料575例,回顾性分析VTE的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结果(1)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占比分别为50.6%(291/575)及49.4%(284/575)。4例死亡,死亡率为0.7%(4/575),死亡原因均为肺栓塞。(2)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部位主要为下肢静脉(76.2%,438/575),其次为肺血管(7.1%,41/575)。(3)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占比最高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术,为32.3%(186/575);其次是高龄,占比为27.7%(159/575);制动或孕期住院治疗占比为13.6%(78/575),其他占比在5%以上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既往VTE病史、肥胖、早产、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子痫前期和多胎妊娠的占比均为4.9%(28/575)。此外,VTE孕产妇中23.1%(133/575)无上述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且可导致孕产妇死亡,非常有必要对所有孕产妇进行VTE高危因素的筛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救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三联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疗法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心理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较好,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缓解了焦虑抑郁的情绪,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患者信赖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线产科医师执行《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简称《指南》)的实际情况,为《指南》的进一步更新、补充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围绕早产防治的突出问题,自行设计结构式调查问卷,并由《指南》起草专家团队确定,于2021年10—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产科医师,包括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成员,就《指南》执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指南》推荐作为标准答案计算执行率,共回收有效问卷328份。问卷总分为12分,以得分7分为界值,分为低执行力组(<7分)和高执行力组(≥7分),比较两组在医院等级、医师职称等基线信息方面的差异。结果328例产科医师的得分为(7.6±1.6)分,其中,高执行力组250例(76.2%,250/328),低执行力组78例(23.8%,78/328)。对宫缩抑制剂短疗程使用[执行率为97.0%(318/328)]、早产儿出生后晚断脐[执行率为87.8%(288/328)]、胎膜完整的早产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执行率为86.6%(284/328)]回答正确率均超过80%,执行率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等级、职称是《指南》执行优劣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二级医院比三级医院得分低、执行力差(OR值=0.42,95%CI为0.23~0.77),正高职称比初级职称得分高、执行力好(OR值=5.33,95%CI为2.35~12.07)。在回答“您所在医院早产儿能够存活的孕周”问题时,回答22周能存活者仅占3.4%(11/328),回答28周能存活者占比最高,为44.5%(146/328);三级医院能存活的早产儿孕周早于二级医院(P<0.05),正高职称者回答能存活的早产儿孕周早于低级职称者(P<0.05)。结论产科医师对《指南》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对部分指南推荐条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未来需加强对基层医院和初级职称医师的培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的单胎妊娠短子宫颈孕妇,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产前检查,妊娠12~33周+6超声检查诊断为短子宫颈(≤25 mm)的单胎妊娠孕妇4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43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子宫颈长度<10 mm 21例,≥10 mm 414例;诊断孕周<24周106例,24~29周+6 104例,≥30周22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休息组、孕酮组、环扎组,比较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下3组孕妇的孕37周前分娩率、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等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短子宫颈的发生率为7.07%(435/6 155),其中,诊断孕周<24周106例(1.72%,106/6 155)、24~29周+6 104例(1.69%,104/6 155)、≥30周225例(3.66%,225/6 155)。(2)子宫颈长度<10 mm的21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8例,孕酮组1例,环扎组12例。单纯休息组和环扎组的中位分娩孕周[分别为28.5周(25.0~40.0周)、37.0周(28.0~40.0周),U=18.000,P=0.020]、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1 245 g(630~3 830 g)、2 648 g(1 560~3 830 g),U=19.500,P=0.02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扎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优于单纯休息组(分别为3/12、6/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3)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24周的96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36例,孕酮组26例,环扎组34例,3组的分娩孕周、校正后的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技术助孕(OR=11.97,95%CI为1.88~76.44,P=0.009)、感染(OR=46.03,95%CI为5.12~413.58,P=0.001)、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OR=9.87,95%CI为1.69~57.60,P=0.011)、妊娠期短子宫颈史(OR=7.24,95%CI为1.04~50.24,P=0.045)为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4)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为24~29周+6的9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52例、孕酮组34例、子宫颈环扎术组9例。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40,95%CI为4.67~680.61,P=0.002)。(5)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30周的223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孕34周前分娩率为6.3%(14/223),妊娠结局良好。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OR=10.91,95%CI为2.21~53.96,P=0.003)和早产史(OR=8.63,95%CI为1.25~59.65,P=0.029)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短子宫颈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子宫颈环扎术治疗的结局优于单纯休息和孕酮治疗;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孕酮及子宫颈环扎术治疗与单纯休息相比,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感染、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期短子宫颈史、早产史是短子宫颈孕妇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与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建档及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选取45例24~28孕周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并根据年龄和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按1∶1比例选取4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GDM治疗前(孕24~28周)及治疗后(孕36~40周)的粪便标本(对照组亦于相应孕周留取标本),利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针对细菌16S rRNA的V3-V4可变区进行DNA测序,利用QIIME软件对样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GDM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组(Chao1指数分别为443.9±72.9和474.0±63.3,t=2.104;Shannon指数分别为5.6±0.5和6.0±0.5,t=2.002;P值均<0.05),2组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也存在明显差异(R2=0.04,P<0.05)。治疗后,GDM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的Alpha和Beta多样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GDM患者治疗前肠道布劳特氏菌和普拉梭菌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M(P25~P75),分别为0.016(0.009~0.022)与0.011(0.007~0.016),U=782.000;0.114(0.076~0.141)与0.091(0.061~0.126),U=752.000;P值均<0.05]。阿克曼氏菌、Odoribacter和Butyricimonas的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001(0.000~0.002)与0.001(0.000~0.005),U=745.000;0.001(0.000~0.004)与0.004(0.001~0.006),U=766.500;0.001(0.000~0.003)与0.003(0.001~0.005),U=710.000;P值均<0.05]。(3)OGTT服糖前水平和阿克曼氏菌、Odoribacter和Butyricimona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273和-0.284),服糖后1 h血糖水平和阿克曼氏菌、Butyricimona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5和-0.265),服糖后2 h血糖水平和普拉梭菌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0.278),和阿克曼氏菌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0.245);OGTT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和阿克曼氏菌、Butyricimonas相对丰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1和-0.264)(P值均<0.05)。结论GDM患者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较对照组发生变化,GDM特征性菌群与OGTT血糖水平显著相关。通过治疗干预将GDM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可改善GDM患者肠道菌群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