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像视觉反馈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进行4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联合组在机器人组基础上增加镜像视觉反馈训练(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 d)。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LE、BBS评分及FAC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FMA-LE、BBS评分及FAC分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机器人组治疗后FMA-LE、BBS评分及FAC分级较对照组优异(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MA-LE[(21.95±2.95)分]、BBS评分[(35.65±3.53)分]、FAC分级优于机器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联合镜像视觉反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 康复 镜像视觉反馈 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生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的重要工具,二维、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及生物反应器培养模型等体外模型,以及自发性、遗传修饰性、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模型等动物体内模型,可模拟疾病的阶段性变化或发展全过程。对以上模型的研究是探索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手段,亦是开发和评价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本文对骨关节炎模型及其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骨关节炎 疾病模型, 动物 体外模型 细胞培养 非侵入性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评估策略框架下分阶段康复训练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困难状况、运动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104例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量化评估策略框架下分阶段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足量肠内营养达标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时、ICU转出时、出院时的呼吸困难评分量表(MRC)评分、运动功能及肺功能[呼吸峰流量(PEF)、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ICU入住及足量肠内营养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转出时、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PEF、FEV1、FEV1/FVC、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2%(5/52),低于对照组的25.00%(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管理工作中,量化评估策略框架下分阶段康复训练能通过针对性规范化训练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增强运功能力,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疾病康复进程。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通气机,机械 重症肺炎 量化评估策略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损伤后器质性木僵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损伤后木僵状态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DCS组和假刺激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tDCS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假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假刺激模式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编制的行为反应及交流能力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行为反应评分及交流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tDCS组患者行为反应评分[(18.50±5.72)分]及交流能力评分[(12.70±3.64)分]提高,且较假刺激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可以有效提高脑损伤后器质性木僵状态患者的行为反应和交流能力。

  • 标签: 器质性木僵状态 脑损伤 经颅直流电刺激